常皓宇,劉文昶,杜曉博,張宏超
(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804)
隨著我國道路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大量已建公路漸漸進入養護維修期,相比于傳統的熱拌瀝青混合料,使用改性乳化瀝青制得的微表處混合料養護施工更加便捷、綠色環保,因此在工程中應用十分廣泛。由于乳化瀝青是一種油水混溶的不穩定體系,儲存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瀝青顆粒絮凝、聚結的現象,既不利于乳化瀝青的長期儲存,在實際施工中也會帶來色澤不均、松散等問題。開展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研究,對提升微表處施工質量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乳化瀝青在道路養護領域的推廣應用[1]。
本研究通過復配得到一種改性瀝青乳化劑,并對其儲存穩定性進行了研究,以在乳化劑使用時能獲得性能穩定、質量較高的乳化瀝青產品。
試驗主要原材料包括ESSO70 號基質瀝青,SBR膠乳,乳化劑有效組分A、B、C,穩定劑,鹽酸等。
基質瀝青:實驗選用的基質瀝青為ESSO70號瀝青,其主要技術指標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70 號基質瀝青的主要性質
改性劑:改性劑采用TG301-FS52 型SBR 膠乳。
乳化劑:研究中采用的改性瀝青乳化劑通過多種有效成分復配得到,主要組分包括酰胺類活性組分A、季銨鹽類活性組分B,高級醇活性組分C,性質如表2所示。
表2 乳化劑有效組分主要性質
穩定劑:試驗中所用穩定劑包括聚乙烯醇與無水氯化鈣。
乳化設備:乳化設備使用JM-L65 型衛生立式膠體磨,電機轉速為2 900 r/min,加工細度為2~40 um。
1.2.1 乳化劑制備
將初始呈膏體狀的乳化劑活性組分A、B、C置入反應釜中,加熱至70~80 ℃,使原材料由膏體狀逐漸融解成液態。再向反應釜中加入小分子溶劑,繼續加熱并攪拌均勻,即可得到所述改性瀝青乳化劑。
1.2.2 改性乳化瀝青制備
采用邊改性邊乳化的方式制備改性乳化瀝青,首先精確計量乳化劑、水的用量,將制備好的乳化劑加入80 ℃左右的熱水中溶解,隨后加入SBR 膠乳和無機酸,調節pH 值至2~3 之間,形成皂液。啟動膠體磨,將皂液和加熱至150 ℃,熱瀝青加入膠體磨攪拌研磨10 min 左右,得到成品改性乳化瀝青。
參照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中關于BCR 改性乳化瀝青和微表處的技術要求,對乳化瀝青和微表處混合料的各項性能指標進行檢測。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檢測參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中T 0655—1993 試驗方法進行,儲存穩定性的數值越小,表明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越好。
2.1.1 乳化劑組分設計對儲存穩定性的影響
針對乳化劑三種有效成分,設計了7 種不同的配伍方案,考察乳化劑組分設計對儲存穩定性的影響,乳化劑設計方案如表3。
分別以上述方案的乳化劑制備乳化瀝青,其儲存穩定性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表3 乳化劑設計方案 %
圖1 乳化劑儲存穩定性結果
分析試驗結果可知,整體看來,采用設計方案4~7 制備的乳化瀝青比設計方案1~3 制備的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更好,這是由于設計方案4~7 中有效組分的分子種類更多,在乳化過程中,多種分子會產生協同效應,協同后乳化劑分子可以進一步降低瀝青-水界面的表面張力,增加界面膜的強度,提高儲存穩定性。對比各方案儲存穩定性檢測結果,最終確定乳化劑組分配比按方案6 設計,組分A、B、C 比例為20 ∶30 ∶50,此種方案生產的乳化劑性能穩定,能獲得較好的乳化效果。
2.1.2 乳化劑摻量對儲存穩定性的影響
采用前述乳化劑配方,加入不同比例的乳化劑分別制備乳化瀝青,其儲存穩定性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乳化劑摻量下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
分析試驗結果可知,隨著乳化劑摻量的提高,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也得到顯著提升。這是由于當乳化劑濃度較低時,分布在瀝青-水界面乳化劑分子較少,不能有效減少油-水間表面張力差,因而無法維系瀝水包油體系的穩定存在。隨著乳化劑摻量提高,瀝青-水界面膜強度逐漸增加,形成較為穩定的乳化瀝青溶液[2]。當乳化劑摻量到達一定程度后,界面膜強度不會再繼續升高,此時繼續摻加乳化劑不會進一步提高儲存穩定性,綜合考慮最終確定乳化劑摻量為2%。
為保證乳化效果,制備乳化瀝青時往往需要進行調酸,研究中利用鹽酸調節皂液的pH 值,研究pH 值變化對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的影響,見圖3。
圖3 不同皂液pH 值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
由圖3試驗結果可知,隨著皂液pH 值降低,酸性增強,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得到提升,這是由于乳化劑主要組分A 為酰胺類活性組分,在酸性條件下能形成銨鹽,增強了乳化劑的親水性,從而使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提升[3]。但是pH值也不宜過低,否則既不能進一步改善乳化效果,也可能造成設備損壞,綜合考慮最終確定皂液pH 建議值為2~3 之間。
摻加改性劑可以有效改善乳化瀝青的性能指標,研究中分析了SBR 膠乳摻量對改性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和蒸發殘留物三大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SBR 摻量對乳化瀝青性質影響
從圖4分析試驗結果可知,隨著SBR 膠乳摻量增加,改性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會大幅下降,不能滿足規范要求,這是由于SBR 膠乳加入會增加乳化瀝青的黏度,使瀝青顆粒更容易聚結絮凝,從而導致儲存穩定性下降[4]。同時隨著SBR 膠乳摻量增加,改性乳化瀝青針入度逐漸降低,軟化點和延度逐漸升高,說明改性劑的添加能有效提升乳化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及低溫抗裂性,綜合考慮確定SBR 的摻量為5%,并加入適量穩定劑來改善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
研究表明摻加穩定劑能大大提高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在研究中對摻加聚乙烯醇、摻加氯化鈣、聚乙烯醇與氯化鈣復配(復配比例為1 ∶1)三種穩定劑進行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見圖5。
對比圖5結果可發現將聚乙烯醇與氯化鈣復配后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儲存穩定性的提升,這是由于氯化鈣屬于無機穩定劑,可以提高水的密度,聚乙烯醇屬于有機穩定劑,可以提高水的黏度,二者結合能更好地縮小水相與油相的物理差異,有利于油水混溶,降低了瀝青微粒的沉淀速度和聚集效應,從而提高了乳化瀝青體系的穩定性[5]。
同時,整體看來隨著穩定劑用量增加,改性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也逐漸提高,在穩定劑摻量為0.4%時,改性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還不能滿足BCR 改性乳化瀝青的技術要求,當摻量達到0.6%~1%后,改性乳化瀝青儲存穩定性較好,最終確定穩定劑用量為0.8%。
圖5 穩定劑對儲存穩定性影響
參照試驗結果,最終確定乳化劑添加量為2%、SBR 添加量為5%、皂液pH 值為2~3 之間,穩定劑摻量為0.8%,在該條件下制備改性乳化瀝青,并對其各項性能指標進行檢測,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改性乳化瀝青性能檢測結果
由表4可見,所得改性乳化瀝青綜合性能良好,各項技術指標都能滿足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要求。
a)復配得到的改性瀝青乳化劑在有效組分A、B、C 配伍比例為20 ∶30 ∶50 時能獲得最佳的乳化效果。
b)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與多種因素有關,適當提升乳化劑摻量,降低皂液pH 值,加入穩定劑可以改善乳化瀝青的儲存穩定性,改性劑摻量提高會對儲存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
c)將無機穩定劑與有機穩定劑復配,能更有效提高儲存穩定性指標。
d)復配制得的改性瀝青乳化劑性能良好,在乳化劑添加量為2%、SBR 添加量為5%、皂液pH 值為2~3,穩定劑摻量為0.8%的條件下制備得到BCR 改性乳化瀝青,性能滿足規范相關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