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卡莫爾·皮塔克達姆容基特


在“為可持續發展推動伙伴關系”的主題下,泰國作為2019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已經舉辦了兩屆東盟峰會。縱觀會議進程,人們可能會問:東盟在2019年取得了哪些經濟成就?2020年會面臨哪些重大挑戰?
2019年,東盟在貿易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經濟成果。最大的成就是促成15個國家——10個東盟成員國和5個東盟對話伙伴(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于2019年11月完成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的談判。與會領導人在會后發表聯合聲明,稱15個RCEP成員國已經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所有市場準入問題的實質性談判。下一步將啟動法律文本審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簽署協定。
質疑不斷,但RCEP仍前路光明
雖然一些批評人士斷言,RCEP沒有《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那樣雄心勃勃,但前者是一份“活文件”,其細節和質量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提高。RCEP的達成將為企業提供更寬的市場準入標準,從而加強跨國生產網絡,讓消費者能夠享受更豐富的商品。
其次,印度沒有加入RCEP不應被視為失敗,因為加入該協議的大門隨時向印度敞開。退一步來說,即使沒有印度,也不會阻止RCEP成為世界上人口和經濟規模最大的貿易集團。不過這樣一來,RCEP產生的經濟成效會比預期要小,它將創造一個22億人口的市場,占全球GDP的29%。
再者,RCEP的達成將恢復其成員國的市場信心。當今世界不確定性持續上升,中美關系正處在關鍵當口,在RCEP框架下,這些經濟體可以聯合起來共同應對困難與挑戰。
最后,RCEP讓東盟距離完成《東盟經濟共同體(AEC)2025藍圖》更近一步,它是一個由10個東盟國家組成的經濟一體化項目。RCEP將幫助東盟國家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實現AEC藍圖的目標,形成“一個全球東盟”。
挑戰與成就并存
2019年,東盟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東盟成員國同意啟動東盟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對話中心(ACSDSD),旨在促進東盟與發展伙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東盟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對話中心為東盟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利益攸關方齊聚一堂,就可持續發展交換意見,有利于加強東盟在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的領導作用。該中心還將幫助東盟在2030年前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就,東盟在2020年仍面臨重要挑戰。其中之一是印度是否加入RCEP。印度的加入,一方面能擴大RCEP區域市場、強化區域跨國服務供應鏈;另一方面,隨著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越來越大,RCEP也會帶領印度服務業企業進入更大的市場,讓印度企業與RCEP其他國家的企業合作,增強其他地區在服務貿易方面的競爭力。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部分反對者擔心,加入RCEP將導致進口激增,這可能會加劇印度的貿易逆差,損害其農業和工業,影響“印度制造”計劃。
其次,RCEP不會使東盟國家免受中美摩擦的影響。2020年1月15日,中美雙方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協議表明美方不會一如往常,對中國大量產品征收或降低關稅,而中國將有選擇地取消對美部分產品的關稅,以滿足美國的購買要求。然而,這一協議并沒有完全解決兩國的一些糾紛問題。此外,兩國在5G技術方面也展開了競賽。鑒于5G技術對未來生產力的變革性影響,這場競賽可能在短期內不會結束。
此外,東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仍面臨挑戰。東盟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對話中心是否能促進東盟與非東盟國家之間的合作將決定其能否引領可持續發展。對此,東盟可以借鑒自身過去擔任協調委員會的經驗,如東盟互聯互通協調委員會和東盟災害管理人道主義援助協調中心。
可持續發展涉及多方面和跨部門合作,因此,引領可持續發展是一項挑戰。為保證項目不會導致債務不可持續或環境退化,東盟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對話中心必須與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和東盟自然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工作組合作。
東盟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對話中心能在多大程度上從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那里匯集資源,并促成二者合作,目前還沒有定論。但過去一年,東盟在成功處理類似RCEP等一系列艱難談判的經驗表明,東盟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對話中心終將獲得成功,并大放異彩。
·來源:《東亞論壇》
·編譯:陳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