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齊玲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把握作文學習的規律,進行分類指導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從幾個方面探討小學作文分類指導教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死板地傳授寫作知識,試圖通過讓學生反復練習寫作達到教學目標。然而,其教學方法簡單,內容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無法靈活運用寫作技巧,束縛學生的寫作思維,阻礙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應該采用分類指導的教學方式,明確每個環節的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力,打造高效的作文教學課堂。
一、設計有層次的作文教學方案
小學生缺少寫作經驗,教師要以層層遞進、分類指導的方式開展作文教學,制定分類指導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形成師生合作、相互配合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目的。
寫作需要組織語言、設計結構、運用寫作技巧,開展分類指導教學,要加強這三個寫作要素的訓練,避免學生拼湊作文。比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力,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為學生提供自主寫作的舞臺。然后,教師提問學生“如何將不同事物的描寫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理順邏輯,安排作文結構,讓學生寫出邏輯嚴謹、結構巧妙的作文。最后,教師以《春》為范文,教授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的運用,讓學生推敲范文的遣詞造句,借鑒范文的寫作思路,從而對寫作產生新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文字鑒賞能力。此外,教師開展分類教學,運用分層次指導的方法,還能解決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二、使作文教學生活化
寫作時,很多學生喜歡仿照范文寫作,但仿寫的文章大多有其形卻無其神。這是因為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情感作為基礎,無法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和個性特點。所以,教師采用分類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將生活體驗融入到寫作中,寫出來的文章定能打動讀者。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展開分類指導,加工素材,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入挖掘生活,寫出有廣度、有深度的作文。比如,寫作“最難忘的一件事”這個文題,學生很容易想到寫生活中發生的事,卻因為缺乏素材和真實感受而無法寫作。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以引導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回憶,比如,一位學生難忘的一件事是旅游,教師就可以引導其回憶旅游時看到的景象、與父母之間的互動等,拓展學生寫作的思維和方向;另一位學生難忘的事情是坐過山車,教師可引導其回憶坐過山車前、中、后的心理變化和感受,如畏懼、興奮、放飛自我、回味無窮等,分類指導教學,使學生的作文內容充實、富有生活氣息。
三、推動個性化作文教學
在寫作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會寫出不同風格的作文,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而不是打造相似的寫作風格,以分類指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保證作文完整性的條件下,個性化寫作。
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為分類指導教學打基礎。比如,對于沉穩、思維縝密的學生,教師要指導他們重視文章結構的設計,合理使用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等寫作技巧,彰顯自己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活潑、體驗感強的學生,教師要指導其注重剖析作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讓作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在指導方法方面,教師也要落實分類指導理念,對于外向的學生采用拓展思維的指導方式;對于內向的學生則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幫助其建立寫作自信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分類指導教學。
總而言之,在小學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并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同時,為了避免學生的作文缺乏情感,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時要落實分類指導的教學理念,融入生活元素,鼓勵學生表達個性,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