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

有一個琉球和尚來到中國,抱著滿腔的熱忱與信心,跟隨遂翁禪師參禪求道。
之后三年中,這和尚每天打坐,卻難以入定,始終參不出一點心得。他漸漸覺得心灰意懶,準備回老家,于是向遂翁禪師告辭:“我要離開了!”
遂翁禪師見他猶如浮萍一樣,定不住心,就激勵他說:“已經三年了,再參七天就成功了。”
琉球和尚相信了。但七天以后,他依舊沒有開悟。遂翁禪師讓他再參七天,還是不行,再參七天,還是不行……就這樣,七天又七天,七個七天過去了,和尚垂頭喪氣,又提出離開。
遂翁禪師看出他的心仍未全部投入,說:“你不能走,再參五天!”
琉球和尚被迫又參了五天禪,眼看精神快要崩潰。遂翁禪師冷眼旁觀,開始倒計時:
“再參三天!”
“再參兩天!”
“最后一天!”
和尚非常恐慌,問:“禪師!如果最后一天還不能開悟怎么辦?”
遂翁禪師非常嚴肅地說:“還不開悟,你只有死,不能再活了!”
和尚信以為真,這才真正下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他沉心靜氣、集中意志力,在最后一天里,以“再不開悟,必死”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參禪的過程,終于豁然開朗,悟道了。
和尚參禪如此,學生學習亦如此。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平日三心二意,用了很長時間也沒學進去多少東西,然而一到考試的“死亡線”前夕,往往效率極高。
說到底,還是平時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而那些成大事者,往往十年如一日、幾十年如一日地勤學苦練,把每一天都看成“最后一天”去過,日積月累,才能取得令他人驚嘆的成就。
高考剛剛結束,在人生的旅途中,這僅僅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希望所有的學子都能持之以恒,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未來無論是繼續深造還是投入工作,都抱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通過點滴累積成就人生。
(高路薦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