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恩容
摘? ? 要:為保證工程施工項目的落實質量與效率,提升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本文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工作進行簡要分析。首先,對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控制措施進行作用與技術原理方面的概述。然后,指出了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達不到驗收標準、設計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要求不夠明確、驗收規范的要求不夠嚴格等。最后,依據問題所在,配置了正確的施工操作與要點。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
1? 引言
想要建筑工程項目的結構安全性、適應性與耐久性得到充分發揮,就需要配合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同時依據項目建設的方位、實際需求等指標,對混凝土結構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進行科學設置。但從我國所有項目的整體鋼筋保護層的使用上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得到專業人員的重視,對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進行科學控制,保證其作用與價值全面發揮。
2? 鋼筋保護層的作用
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是指在結構構件中,鋼筋外緣到構件表面范圍內用于保護鋼筋的混凝土,簡稱為鋼筋保護層。通常情況下,鋼筋保護層由鋼筋與混凝土兩種不同材料組合而成。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二者的充分融合使用能夠讓混凝土結構的抗拉強度與抗壓能力雙雙表現良好。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混凝土為壓力承受主體;鋼筋則為拉力承受主體。為了讓鋼筋混凝土的協同工作效果更好,施工人員需要通過適宜的操作技術與施工方法,讓混凝土可以與鋼筋進行更為完全的粘結,進而可以牢固的形成一個穩定結構,共同抵抗變形與壓力。
3? 混凝土結構中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存在的問題
3.1? 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達不到驗收標準
在我國新舊混凝土結構設計的規范與標準要求中,室內正常環境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需要控制在25mm到30mm之間。與此同時,必要的情況下,最好滿足30mm的厚度要求。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時,梁縱筋與墻、板、殼的受力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都要得到相應幅度的增加,如從 25mm 和 15mm 提高到 30mm 和 20mm,結構的其他系數設置不發生變化。在我國的新、舊混凝土結構驗收規范規定中,對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定,梁、柱兩種類型的結構偏差大小不得超過5mm,而墻、板、殼的誤差不得超過3mm。新的驗收規定也對重要構件與部位的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了更為嚴格規范,在確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時,技術人員需要通過結構實體檢驗的方式保證得到的厚度結果更加精確。
3.2? 設計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要求不夠明確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中還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不夠嚴格,要求設定的不夠規范。部分建筑企業的工程建設項目的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仍然不能達到驗收規范要求,梁、柱縱筋與板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存在偏大的問題,但是對應的箍筋與部分工程的班底鋼筋保護層厚度卻明顯偏小。
3.3? 驗收規范的要求不夠嚴格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必須得到精確控制,才能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基礎上,資源的價值也得到全面發揮,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并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但是從當前的鋼筋保護層偏差數值上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控制中的保護層厚度控制效果上看,最厚部分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仍然沒有滿足國家在此制定的規范與要求,還存在明顯的厚度偏小問題。
4?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措施
4.1? 施工技術落實前的準備
想要保證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施工獲得更好的效果,施工人員必須提前與設計人員組織圖紙會審、技術交底,及時領會設計意圖,在信息交流過程中交換意見,防止后期施工效果與圖紙設計出現較大誤差。設計圖紙規劃過程中,就會對保護層的厚度進行差異性設計,原因是建筑工程項目的不同方位對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需要不同,所以,必須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略微調整。例如,現澆樓板和梁的保護層厚度差異較大,原因是這兩個建筑結構對混凝土的強度要求不同。通常情況下,基礎的迎水面保護層厚度在5~10cm之間。同時依據圖紙設計要求對鋼筋進行綁架處理,但此項工作落實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施工人員并不會按照結構圖紙上的說明進行鋼筋綁扎,而是憑借個人經驗。墊塊使用也不夠科學,可能會因為想盡快結束施工或圖省事,少用或直接不使用墊塊,這就可能導致保護層的厚度出現較大偏差。這種人為因素導致的問題本身是可以得到有效避免的,因此施工技術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與要求落實相關操作,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4.2? 重視鋼筋下料工作
下料施工技術人員首先要對圖紙上的設計要求進行明確,并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范落實相關操作。下料時,箍筋的下料尺寸必須精確。同時,對于一些鋼筋密集復雜的梁柱或結構膠接位置,例如主梁與次梁的交接處,需要配合實樣放置,保證主筋與附近的位置準確對應。與此同時,還要在制作鋼筋保護層過程中保證尺寸準確、圍護鋼筋安裝與綁扎節點的施工質量。防止因為技術操作不準確或是相關操作遺漏等問題,導致交接處的鋼筋無法準確安裝。或是鋼筋擠占了保護層的位置,最終導致結構中的鋼筋暴露在外面,影響鋼筋的作用發揮。
4.3? 制作模板與安裝
模板制作環節如果出現尺寸偏差,也可能會導致鋼筋保護層的施工質量無法滿足標準要求。因此,在模板工程的制作與安裝過程中,必須保證操作規范尺寸精確,并反復檢驗安裝的支撐牢固性。如果出現縮膜現象,那么保護層的厚度可能會不能滿足標準要求,導致漏筋問題出現。
4.4? 對施工過程中的各要素進行控制
施工人員組織落實各項施工操作時,要嚴格按照技術標準要求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尤其是現澆板澆筑與振搗環節。綁扎鋼筋時,已經將位置精確對應,但是進入到澆筑環節時,可能會因為施工技術人員未按照技術標準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導致后續施工操作出現質量問題。例如,將施工器械放在混凝土結構上或是人直接踩在上面,這兩種情況會導致支撐鋼筋支架變形或是出現較為嚴重的沉降,保護層厚度因此無法達到相應要求。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技術操作進行規范,操作人員不得在鋼筋上隨意踩踏與走動,并及時對上層鋼筋進行措施固定,并在澆筑環節落實中及時檢查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
5? 結語
當前,住宅樓板開裂原因 70%左右是由鋼筋保護層位置不正確引起的。因此施工人員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中落實鋼筋保護層施工操作時,除了要保證厚度滿足結構需求以外,還要結合實際,及時調整技術操作。并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施工,保證此項施工環節的質量與效率。做好技術落實前的準備工作,并注意各項操作的落實先后順序,不可隨意改動。
參考文獻:
[1] 錢麗珍.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作用及其控制[J].磚瓦世界,2020(2):295.
[2] 王志軍,杜志強,劉天水.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0):1~3.
[3] 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一種控制樓板鋼筋保護層厚度的裝置:CN201920564410.7[P].2020-04-07.
[4] 譚二軍.影響鋼筋保護層厚度的重要因素和控制措施[J].居業,2018(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