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健, 趙 斐
(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074)
真空多層絕熱管一般由內管、外管、真空法蘭、纏繞層、吸附劑、抽空咀、支撐、擋環等幾個部件組成[1],主要依靠內管與外管之間的高真空環境, 極大地減少內管介質與外部環境的換熱,從而大幅降低管內介質汽化,保證了低溫流體(如液氫、液氧、液氮、液化天然氣等)在運輸中的經濟性,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真空管道夾層的真空度對其絕熱性能起著決定性作用,夾層的真空則靠真空系統的抽氣來完成,真空排氣工藝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有單純排氣工藝、抽空加熱排氣工藝、空氣預加熱排氣工藝、氣體熱沖洗排氣工藝和間斷排氣工藝幾種[2]。
氣體熱沖洗工藝的步驟是: ①把管道在空氣中預加熱到80℃;②使用機械泵對管道夾層抽真空,待夾層真空度達到10-1~20Pa;③暫時停止抽真空,使用易脫附的、具有一定溫度(100℃左右)的無害干燥氣體(一般為氦、氮、氬、二氧化碳等)充入,并保持微正壓;④重復上述第2、3步,反復進行2~4 次,在進行的過程中繼續加熱到達允許的溫度100~120℃;⑤充氣過程完成后,進行正式抽氣,直至夾層動態、靜態真空度滿足設計需求。
1.2.1 充入氣體對夾層氣體的置換、脫附作用
真空多層絕熱管的夾層在抽真空之前, 夾層氣體成分主要為空氣,夾層內的絕熱材料、吸附劑、支撐等部件會吸附部分水蒸氣。 一般的排氣工藝由于在抽空時流阻很大[3],很難將大部分水蒸氣抽出,而氣體熱沖洗工藝的第一步,就是加熱管道,并使用機械泵預抽真空,將夾層空間內的空氣以及材料表面吸附的部分水蒸氣抽出,后續幾步反復充入干燥惰性氣體, 是在逐步使夾層空間以及材料表面的氣體成分發生變化, 進一步地使夾層原有的水蒸氣與空氣成分被抽出。
1.2.2 充入氣體具有裹挾作用
在真空多層絕熱管的夾層空間中,內管外壁上往往纏繞著20~30 層的絕熱材料,一般的排氣工藝在抽真空時需要克服很大的排氣阻力,夾層內的一些小的氣體分子和水蒸氣很難被抽出。氣體熱沖洗工藝在向夾層中充入氣體的過程中,對管道整體進一步升溫,微觀層面上,夾層內的惰性氣體分子動能升高,平均自由程變短,碰撞更加頻繁,可以將絕熱層間部分難以被抽出的氣體攜帶出來,再被機械泵排出,有利于降低管道夾層的絕對壓力。
1.2.3 充入氣體具有傳熱作用
真空多層絕熱管在組焊之前, 其夾層內的材料如:絕熱層、吸附劑、支撐、擋環等,已經在高溫烘箱內進行過烘烤, 目的是除去這些材料吸附的水蒸氣與氫氣,但是在絕熱層包覆、真空管組焊過程中,這些材料不可避免地會吸附空氣中的水蒸氣和其他成分,這些成分在常溫條件下不易脫附,往往需要在較高的溫度(100~120℃)下才可以脫附,然而由于真空管本身具有一定的絕熱性能,在真空管裝配完成后再加熱夾層,需要耗費更多的資源,加熱效率也較低。 在夾層中多次充入具有一定溫度的氣體,氣體分子與夾層內部件直接接觸,可以利用氣體分子的傳熱作用, 充分加熱夾層內的絕熱材料、 吸附劑、支撐等部件,高溫可以加速這些材料的放氣,從而降低夾層在抽真空時的流阻,再配合氣體分子的席卷作用,可以大大減少真空絕熱管道的抽空時間, 同時又能提高管道的抽空質量。
總之對于真空多層絕熱管道而言, 氣體熱沖洗排氣工藝具有作用直接、吸附劑活化效果好、抽空后夾層壓力低、漏放氣速率小以及真空壽命長等諸多優點。
某真空多層絕熱管道生產車間采用了氣體置換沖洗工藝,對車間已交付的10 根不同規格的真空管的抽真空時間、封口真空度、漏放氣速率、理論真空壽命、實際真空壽命進行了數據統計,結果如下:
由表1 可以看出,某真空多層絕熱管道生產車間加工時的抽真空時間較長,封口真空度和漏放氣速率整體符合相關的標準,但是在行業內,封口真空度較高,漏放氣速率較大,相應的真空壽命也偏小。 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

表1 已交付產品信息統計
真空多層絕熱管道的加熱方式為: 在外管的外壁纏繞加熱帶,在內管放入加熱棒,設定溫度為100℃,通電加熱來實現對管道整體的加熱, 如圖1 所示。 在生產過程中,內管加熱棒的溫度很快便能達到100℃,但外管加熱帶由于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散熱嚴重,溫度始終維持在65℃左右,管道預熱的溫度不足。

圖1 先前真空管道加熱實施圖
此外,內管也會出現加熱不均勻的情況。 為了使加熱棒的熱量利用效率更高, 在加熱棒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了翅片增加導熱,如圖2 所示,翅片與內管接觸的部分,由于持續的加熱,溫度會比其他部分高出很多, 造成內管加熱不均勻的情況, 有時甚至會出現熱變形,對真空絕熱管道生產質量是一種隱患。

圖2 加熱棒示意圖
真空多層絕熱管在生產的過程中, 充入的為常溫CO2氣體, 氣體需要到達管道夾層后再被加熱, 加熱速度較慢,效果也較差,夾層內的絕熱材料與吸附劑無法被充分加熱,造成抽真空的效果較差,管道夾層的綜合漏放氣速率較高。
烘房是具有一定封閉性的供熱設備,多用于電機、電氣、涂料、食品加工等行業,烘房內部有熱風循環系統,保證烘房內溫度分布均勻。 如果應用于車間的真空絕熱管道加工,在管道抽真空時,可以把管道放在烘房中整體加熱,在烘房外壁上預留開孔,以供真空機組抽真空管路與抽空咀連接。 此時,在整個真空絕熱管的生產過程中,都處在較高的預設溫度下,夾層內水蒸氣、空氣等雜質氣體充分被排出,真空管道的產品質量也更好。
本次選用的烘房啟動功率為70 kW, 穩定運行功率為20 kW,烘房內溫度可以保持為30℃~150℃,烘房可同時完成30 根大小不同的真空管道同時加熱處理,外觀形狀如圖3 所示。

圖3 烘房外觀圖
烘房對車間真空多層絕熱管道生產工藝的提升,主要為管道加熱溫度提高。 生產過程中溫度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管道夾層內放氣,降低夾層的綜合漏放氣速率。
烘房加入真空管道生產工藝后,在管道預熱階段,將烘房內溫度調至85℃,穩定后使用機械泵預抽真空,氣體置換階段,則把烘房溫度調至110℃。與此同時,對參與置換的CO2充入氣體管路進行了改造, 如圖4 所示,CO2在進入夾層之前會先經過一段位于烘房內的管路, 烘房內循環流動的高溫空氣吹向管路,對管內CO2加熱,隨后,更加高溫的CO2進入真空管道夾層,與夾層內絕熱材料、支撐環、吸附劑充分接觸換熱。 而之前的工藝,在置換過程中,需要先耗費大量的時間對夾層內的CO2加熱,隨后再混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對從夾層中抽出的氣體溫度進行了檢測,并進行對比,結果如表2 所示。

圖4 CO2 改造管路系統示意圖

表2 夾層溫度的變化
烘房加入了真空絕熱管道的生產工藝后, 車間在新工藝下生產了一批真空多層絕熱管道, 抽取了其中10根,對管道的一些生產數據統計,結果如表3 所示。 管道的平均抽空時間從30 天下降為18 天, 相比之前減少了40%;平均的封口真空度由7.43×10-4Pa 降至5.69×10-4Pa,下降了23.42%;平均的漏放氣速率從6.52×10-6Pa·L/s 下降至4.87×10-6Pa·L/s,下降了25.31%;平均理論真空壽命[4]由3.61 年提升至4.89 年,增長了35.45%。

表3 烘房加入后真空管道的產品相關數據
烘房的加入使得真空多層絕熱管道在生產過程中加熱溫度大幅提高,更加接近設定水平,且加熱溫度均勻穩定,使得管道夾層內氣體排氣充分,降低了成品管道的漏放氣速率。
烘房的加入為管道生產的氣體置換過程提供了更高溫的置換氣體,減少了置換氣體加熱的時間,同時,由于夾層在高溫環境下放氣充分, 同等條件的真空機組可以更快將夾層內的真空條件抽至設定要求, 為生產班組節約更多的能源成本與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