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楓 高 凱

培育戰斗精神,錘煉血性虎氣,離不開軍事文化牽引。合成營加強軍事文化建設,必須緊緊扭住強軍目標這個核心,大力培育精忠報國的戰斗信念、舍生忘死的戰斗血性、團結協作的戰斗品格、沉穩堅韌的戰斗心理、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提升軍事文化戰斗性。
合成營加強軍事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黨委支部核心領導作用。要在統一思想上下功夫。通過召開黨委支部會和合成營干部會等,達成“抓軍事文化建設就是抓戰斗力提升”共識,統一“抓軍事文化建設是為了促進官兵積極參加訓練、錘煉過硬的戰斗精神和戰斗本領,是提升部隊實戰化能力需要”的思想;達成“抓軍事文化建設不僅是政治干部責任,也是軍事干部責任”的共識,引導官兵積極參與軍事文化建設,讓他們成為軍事文化建設的主體創造者、積極實踐者和最終受益者。要在科學籌劃上下功夫。合成營黨委支部要把軍事文化建設納入黨委支部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基層八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年初結合按綱建連規劃制訂年度活動方案,每月結合按綱建連形勢分析制訂詳細活動計劃,每周利用理論學習、政治教育和黨團活動時間實施。要在壓實責任上下功夫。建立主官負責機制,合成營政治主官分別為抓軍事文化建設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活動籌劃部署、方案計劃擬訂和檢查監督。建立群眾參與機制,倡導鼓勵廣大官兵主動參與軍事文化建設,積極為軍事文化建設建言獻策,激發他們參與軍事文化建設熱情,提振部隊昂揚戰斗意志。
合成營抓軍事文化建設必須結合擔負任務,立足官兵崗位需求,圍繞中心工作、主題教育、官兵需求等精心籌劃、積極作為,激發官兵內在潛力,迸發工作激情,增強服役期內打仗的戰斗意識。與戰備訓練任務結合起來抓。緊緊圍繞實戰化訓練、高強度訓練、戰斗體能訓練,搶險救災、維穩處突以及戰備演練等,突出短平快特點,組織挑應戰、表決心、立軍令狀,開展小動員、小競賽、小講評活動,讓訓練尖子、技術標兵戴紅花、上紅榜,激勵官兵扛紅旗、爭第一。深入開展“學信息化、研信息化、用信息化”實踐活動,評選“學習之星”“精武之星”“研究之星”,叫響“當兵就當標兵、習武就習精武”等戰斗口號,大力營造學在平時、練在平時、爭在平時的尚武精武文化氛圍。把重大演訓活動作為錘煉官兵意志品質和戰斗作風的重要平臺,搞好戰斗口號提煉、戰場文化氛圍渲染,激勵官兵在執行重大任務中不畏艱難、迎難而上、愈戰愈勇;組織官兵寫血書、唱“壯行歌”,成立黨員突擊隊、“敢死隊”,讓官兵切身感受“戰死沙場、馬革裹尸”的無上光榮,培塑直面生死、勇于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大力開展立功創模、火線入黨(團)等活動,比思想、比作風、比紀律、比戰績,在完成重大任務中錘煉過硬戰斗作風。與戰斗精神培育結合起來抓。文化是精神的血脈,軍事文化是滋養戰斗精神的沃土,是部隊戰斗精神培育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態。堅持把練思想、礪作風、強意志與練指揮、練技術、練戰術有機結合起來并貫穿任務始終,做到練兵先練心、練兵先練智、練兵先練膽,緊跟任務進程設難局、困局和危局,在模擬實戰環境中錘煉官兵“兩不怕”的戰斗精神,培育官兵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的戰斗意志。廣泛開展唱強軍戰歌、講強軍故事、征集強軍口號、創辦戰地快報等活動,激勵官兵在軍事訓練中磨礪作風、錘煉意志,使軍事文化貼近實戰、服務實戰,促進部隊戰斗力提升,保持隨時拉得出、打得贏的狀態。與教育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抓。圍繞主題教育、專題教育,認真組織圖片展、攝影展、電影周、主題晚會等系列活動,開展歌詠比賽、文藝晚會、讀書演講、球類比賽和強軍故事會等主題文化活動,把軍事文化寓于官兵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中,讓官兵在活動中提振士氣。結合軍隊建設發展的大好形勢,用“身在好環境、干出好事業”教育引導官兵自覺擔起使命職責,把精力向謀打贏、練打贏聚焦;針對90 后官兵大多存在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廣泛開展“王者榮耀”“CS”和“奔跑吧,戰友”“軍營好男兒”等群眾性競技活動,激勵官兵不斷挑戰自我、敢于超越、永爭一流;采取“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等形式,將身邊訓練尖子、先進典型創編成文藝小節目,讓官兵在寓教于樂中強化擔當、崇尚榮譽。
合成營抓軍事文化建設,必須充分創造條件、遵循規律,不斷提升建設的質量層次。建隊伍、強骨干。利用新兵下連、學員分配、人員調入等時機,把有文藝特長、有發展潛力的戰士吸收進來,充實文化骨干隊伍;利用讀書、演講、文藝會演、書法繪畫展、體育比賽、影評、視評、才藝展示等時機挑選文化骨干尖子,為每個連隊選準配齊文化骨干隊伍;利用“六小陣地”培養骨干時機,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原則,每年舉辦1 至2 期集訓,提高組織籌劃文化活動能力;利用開展活動時機,采取新老結合、強弱搭配、梯次組編的辦法搞好傳幫帶,做到培訓常態化。同時,還要竭盡全力為有實際困難的骨干排憂解難,在考學、提干、選取士官、立功受獎等涉及切身利益問題上優先考慮,真正讓他們“香”起來、“紅”起來。接地氣、很走心。文化活動不接地氣,文化就會“短氣”甚至“斷氣”,就走不進官兵心里。尤其軍事文化是以實戰為背景,以培養官兵能戰、敢戰、善戰為目的,必須在“接地氣”上下功夫。合成營要根據擔負任務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因地而宜開展文化活動,讓軍事文化與訓練場、戰場有效連接、深度融入,確保部隊訓練到哪里、文化活動就開展到哪里,讓文化活動看起來有戰斗性、聽起來有槍炮聲、聞起來有火藥味。創品牌、亮招牌。深入挖掘合成營軍事文化內涵,提煉連隊精神、編撰戰斗口號、整理戰斗故事,將連隊傳統熔鑄官兵血脈;建好連隊榮譽室,結合新干部分配、新戰士入伍,組織宣誓活動,讓官兵初入軍營就打下繼承優良傳統、爭當英雄傳人的烙印;結合合成營傳統作風,自我命名帶有“猛虎”“獵鷹”“先鋒”等體現勇猛無畏的稱號,合理設計圖形圖案,懸掛于合成營黨委支部會議室等場所,使之成為深扎官兵思想的精神圖騰。濃氛圍、促轉化。把合成營作為教育官兵、激勵士氣的重要陣地,在連隊會議室、俱樂部和宿舍、過道、走廊等醒目位置設立強軍目標標牌,在訓練場地張貼戰斗口號標語,利用強軍網開設訓練動態、每周一星、戰斗力標準大討論等專欄,讓官兵時時處處受到軍事文化感染熏陶。利用政治教育、黨團活動等時機,邀請老戰士、老領導講英雄事跡,組織官兵講連史、講經典戰例,觀看經典戰斗片、實況紀錄片,強化官兵戰爭觀念、戰備意識、戰斗作風。充分發揮“六小陣地”的宣傳作用,制作以國家安全形勢、軍事斗爭準備、戰斗精神等為主題的板報,設置龍虎榜、光榮榜;隊列行進、出操點名、大型活動,組織官兵唱“紅歌”、擂“戰鼓”;飯堂廣播突出戰味、兵味,大力營造濃厚戰斗氣息,真正把戰斗意志、戰斗作風、戰斗精神融入官兵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