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偉偉
梅不遇寒花不香,人不磨礪不成器。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在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多次講到:做難事必有所得。金一南教授無論是當工人還是入伍當兵,無論是當圖書管理員還是登臺當教員,都能夠做到崗崗過得硬、處處有精彩,與他堅守“做難事”的人生哲學不無關系。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甘做難事的典范,匡衡鑿壁偷光、勾踐臥薪嘗膽、孫康借雪苦讀、車武子聚螢讀書,都充分證明只有做好苦事難事,成長成才方能水到渠成。紅軍長征途中,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紅軍將士用雙腳同敵軍汽車展開“賽跑”,用血肉之軀與敵人飛機大炮進行“搏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數十座高山險峰,穿越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毛澤東在向隨行部隊發表講話時說:“我們紅軍的人數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留下來的是中國革命的精華,都是經過嚴峻鍛煉與考驗的。留下來的同志不僅要以一當十,而且要以一當百、當千。”正是在同兇惡敵人、惡劣環境的頑強斗爭中,紅軍才錘煉出了“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錚錚鐵骨,鍛造出了一批鋼鐵般的堅強戰士。
我們在登山時,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挑夫總是比游客走得快。因為他肩上有擔子,不待揚鞭自奮蹄,走的自然就快。為人做事也是這個道理,凡是在工作中挑大梁、唱主角的,成長進步就快;凡是不擔當、不作為的,發展必然遲滯。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總喜歡把“難”字掛在嘴邊,不敢在困難面前“逞英雄”。殊不知,難事面前甘拜下風,難事永遠是難事;難事面前迎難而上,難事就能變成鍛煉提高能力素質的絕佳機會。與其守候在靜止的岸、不如做一只飛駛的舟,與其當一塊被動的靶、不如做一支呼嘯的箭,努力在挑重擔子、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的同時,練出真功夫、成就“大心臟”。

人要成為真金勁草,不應該在溫室中躲避風雨,而應在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中,跨越苦難、磨礪意志、增長才干。越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越要有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廣大官兵必須涵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勁韌勁,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革命精神,拿出“舍我其誰、攻堅有為”的膽魄豪氣,自覺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真正勤做實事、甘做苦事、勇做難事,挑起該挑的擔子、扛起應負的責任。
《考工記》中說,打造一把良弓必須經過“冬析干,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灂”的復雜過程,倘若急于求成、省略任何一個步驟,制作出來的弓就會“斫摯不中,膠之不均”,影響品質。新時代官兵要想人生既精彩又出彩,同樣需要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中反復摔打磨礪,努力把自己鍛造成“烈火真金”。務須立大志,跳出小我、擺脫羈絆,自覺把個人夢想與強軍夢想、幸福指數與打贏指數、個人得失與部隊利益對接起來,篤定從軍報國的堅毅志向;務須干大事,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吃得起清苦,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委屈,頂得住誘惑,把全部心思集中到工作、傾注到崗位中;務須吃大苦,勇挑千鈞重擔,敢接“燙手山芋”,不畏急流險灘,在解決一個個矛盾問題、攻克一座座堡壘難關中,闖出新天地、干出新業績;務須成大器,永葆入伍之初、入黨之初、任職之初那種工作闖勁,多想事、多干事、干成事,真正不負時代、不負使命、不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