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毛建華|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的工作雖然調離黃金行業,但他對黃金行業幾十年的情感難以割舍,仍然關心著黃金行業的發展。今年他在向大會提交的幾份提案中除了有關環保、節能外,其余就是《關于暫緩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的提案》和《關于繼續維持黃金增值稅特殊稅制的提案》,這兩份提案都關乎黃金行業的發展。
宋鑫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礦業權出讓收益是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的重要保障。為落實《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國發〔2017〕29號),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發布了《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7〕35號)。此后,30個省(區、市)相繼發布了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對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可對黃金礦山企業的礦產資源稅費負擔加重,黃金礦產資源稅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前的4.06%,提高到改革后的7.05%,遠高于國際平均3.37%的水平;出讓環節稅費占比從改革前的5%,提高到改革后的53%,與美國、加拿大占比10%的國際慣例截然不同。該提案已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出,但未得到解決。自新冠疫情暴發后,眾多黃金礦山企業無法正常生產經營,導致黃金礦業再次遭受致命打擊。

宋鑫委員說,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存在三個方面問題:第一,礦業權出讓收益和資源稅經濟內涵關系尚未理順。
第二,礦業權出讓收益測算未考慮企業前期投入。
第三,以收益金額為主的征收形式,可能導致所有者權益難以保障。
為此,宋鑫委員在提案中提出了建議和解決辦法:一是暫緩執行礦業權出讓收益政策,并將該政策與辦理礦業權新立、延續、擴界和整合等審批手續脫鉤,準許重大戰略項目先行開工建設,為企業應對疫情,盡快恢復正常生產運營創造條件,幫助礦山企業渡過難關,把疫情對礦山行業的影響降到最小。
二是統籌考量礦產資源權益金中礦業權出讓收益和資源稅的經濟內涵關系,避免在稅費計征測算時重復征收;對黃金等高風險礦種,改革前以申請在先方式取得探礦權無須有償處置的,不再補繳礦業權出讓收益。
三是完善以收益率為主的礦業權出讓收益相關配套細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在測算礦業權出讓收益率時,扣除企業自行出資部分的投資收益;將黃金等高風險礦種列為出讓收益率征收試點,并從國家層面確定出讓收益率合理范圍。
關于是否啟征黃金增值稅?宋鑫委員說,多年來,黃金行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形成了黃金增值稅特殊稅制,取得了生產、加工、消費和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但由于受疫情影響,為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有關部門提出了擬啟征黃金增值稅的動議。初步測算,按照抵扣后實際稅率8%測算,啟征黃金增值稅實際為國家財政增收僅有64億元,對解決國家財政問題而言是杯水車薪,但卻使25萬億元交易額(單邊)的黃金金融市場,近萬億元實體產值的黃金產業毀于一旦,300萬職工失業,得不償失。鑒于黃金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承擔著為人民幣國際化“增信”的重任,而黃金稅收政策關乎黃金行業興衰存亡,建議繼續維持黃金增值稅特殊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