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許嵩作曲的《少年中國說》被收錄進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音樂教材里。《少年中國說》原是梁啟超所作的散文,詞人二水進行了二度創作,而許嵩的作曲則賦予了這首歌新的時代特色及魅力。此番入選音樂教材,除了歌曲本身所具備的少年中國、積極進取的正能量之外,更是對許嵩音樂創作才華的認可和肯定。
早在多年前,由他作詞作曲的《千百度》就被主編何二元選入人民出版社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修訂版流行歌詞二首之中;由他作詞作曲的《廬州月》也曾入選高一語文教材配套輔導讀物。
許嵩的作品總是入選教材、閱讀輔導考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中國風歌曲里的詩詞造詣和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書香門第出身的他很愛讀書,早在高中時代,便已顯露出深厚的文學功底。出道后,不僅創作了幾十首優秀的歌曲,應中央電視臺邀請創作的《燕歸巢》《書香年華》均反響很好。
“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學除了滋養了他音樂創作的土壤,更給了他一份寵辱不驚的修養與淡定,紅與不紅,根本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他做人做音樂都很低調,只在自己的領域活躍,幾乎從不涉及影視、綜藝,也鮮少接受采訪,甚至是在成名已久之后才開了演唱會。有人問他為什么,他答:“因為我的歌迷大部分都是學生,沒有錢來看我的演唱會。現在他們長大了,當初我們約好的,等他們長大,我就開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