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仕林(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江蘇 南京 221000)
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創建綠色環保型社會。建筑業應用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是積極響應國家綠色文明施工的號召。建筑業有責任打造環保型、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施工工程,為社會建造出高舒適度,低能耗的健康住宅。
本文結合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某項目的節約資源的綠色施工經驗,探索出一套主體結構階段穿插精裝施工的綠色截排施工方法。
施工方為了最大限度地縮短工程建設的總體工期,節約施工成本,導致在結構施工階段,結構施工操作面的雨水或臨時施工用水隨樓內各類預留洞口下灌散流,這是不可避免的施工管理常見問題。在主體結構施工策劃階段,充分考慮精裝修施工的必備條件,為動態地安排插入精裝修工程的施工創造出良好的施工環境。因此,擬訂出一套既可以滿足精裝施工操作面干凈利落又可以讓精裝成品得到有效保護的臨時排水方案,是壓縮工期、節約成本的有力保障。
采用將樓內臨時排水系統與樓內永久正式的排水系統相結合,堵截和疏導相結合的綠色截排施工方式,既可以實現節能減排又能解決精裝修工程實時插入施工的環境問題,保護好精裝成品不被污染或損壞。
主體結構工程和精裝修工程的施工區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在變化,因此臨時截排系統也應根據工程進度進行動態調整。每 N-8 層進行一次干區與濕區系統材料替換。結構施工的放線口、傳料口、布料機預留口在 N-2 層永久封堵。廚房煙道預留口、消防管道預留口、水電井預留口、風井預留口、電梯井洞口在 N-2 層臨時封堵,在 N-8 干濕區轉換層進行防水隔絕屏蔽。陽臺、廚衛間和水井排水干立管在 N-2 層安裝,N-3 層以下管道洞口永久封堵。N-3 層以上樓面雨水或施工的散流水引入干立管再輸送至指定沉淀池位置,經沉淀處理后二次利用于場地或道路灑水降塵,如表 1 所示。

表1 各專業工序循環表
各樓棟干、濕區功能替換安排在 N-7、N-8 層和 N-9、N-10 層,結構封頂后結束輪替功能。濕區重點部位截堵和疏導散流水的做法如圖 1 所示。

圖1 N-3 層樓梯間的引流做法
本工程臨排系統的載體條件是:模板體系為鋁模架構,外墻飾面為鋁扣板幕墻,建筑體為裝配式剪力墻混凝體結構,外架體系為全鋼爬架。臨排系統施工過程中應與模板工種、混凝土工種、外爬架工種密切配合,與其他工序工種合作,有序共同推進施工進度。
永臨結合的排水系施工工藝流程為:預留準備 → 結構鋁模支設 → 定位固定件錨固 → 預埋件或套管在模板上鎖定→ 預留洞口清理及吊“通線”→ 排水立干管支架安裝 → 主立管道預制 → 管道安裝 → 管道洞口的永久性封堵 → 截堵洞口防水處理 → 截水層臨時過濾引流 → 排水干管通水、通球試驗 → 移交精裝手續辦理。
預留階段盡量采用混凝土澆注一次成形,減少二次澆注封堵管道洞口的預留方式。土建鋁模板支好后,按照事先優化過的排水管道預留圖紙,沉箱衛生間 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排水立管,采用梯形定型模具預留上口大下口小的方形洞口。廚房、陽臺排水干立管為 UPVC(Unplasticised 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塑料管,直接使用工藝成熟的多功能防滲漏止水節預埋。水暖管道井的冷熱水鋼塑復合管道、輻射熱供回水鍍鋅鋼管,樓梯間消防供水鍍鋅鋼管,根據 BIM(建筑信息模型) 定位圖采用鋼套管預埋,水力模塊管束預留洞采用梯形模具預留。由此可以減少樓板預留洞截水臨時封堵的工作量和滲漏風險。
結構施工階段的截排系統主要功能是解決樓面雨水或施工用水的散流水輸送問題,因此臨時排水管道隨主體結構的推進應及時進行安裝,管道路徑直接占用污廢水和雨水管道預留孔洞或止水預埋件,管道材質和施工質量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執行。臨時排水系統形成后能將 N-3 層以上的雨水或施工用水等散流水導流到各樓棟下的臨時廢水池進行沉淀。
屋面結構封頂雜物清理干凈后,快速將室內排水立管頂端的透氣管伸出屋面并封堵好套管縫隙,外墻雨水管與屋面雨水斗在結構封頂后及時連通啟用,滿足屋面雨水的截排功能。至此,室外雨水和室內污廢水臨時排水管道同時直接轉為正式永久排水系統管道,完全實現了我們設定的永臨結合和節材綠色施工目標。
在結構施工為主線的時間段,工序前置穿插臨時排水管道安裝,有悖于正常的施工工序。不可避免地出現妨礙廚衛間二次結構止水反坎和隔斷墻的安裝施工、排水管道的支架安裝位置無處生根、屋面外墻雨水管影響爬架的提升、排水管道被污染或被損壞等難協調的問題,將可能導致截水失效,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針對這些情況制訂以下應對措施。
4.1.1 管理體系的建立
對總包下屬分包班組和甲方分包單位的全體參施人員同時加強思想教育、技術交底和管理制度宣貫。參施管理人員為工程責任主體負責人,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加強各棟樓作業層的分區監督檢查,認真履行工種間的交接檢義務,留存好影像資料便于倒查追責。
4.1.2 方案目標的制訂永臨結合截排方案實施是為批量精裝修穿插施工提供必要條件,確保各工序正常進行,避免因樓層施工用水及雨水管理不善對其他工序造成污染或損壞。截排系統施工方式是“永臨結合、截堵和疏導結合”,開展施工布置和管理,同時把綠色施工的觀念融入整個施工過程。
4.1.3 圖紙優化
臨時截排系統圖紙優化時應充分考慮施工工序前置因素。因此,排水管道位置坐標和管道支架固定位置的坐標必須逐個點位推演,防止外墻雨水管道支架位置與幕墻龍骨固定位置沖突、雨水管道位置與爬架相互影響的情況出現,廚房、陽臺 UPVC 排水管道坐標位置提前在圖紙上標注清晰,把預留形式信息反饋給 PC(Precast Concrete, 混凝土預制構件)設計院和生產廠家,要求防滲漏止水節與 PC 板一次澆筑成形,避免后期位置校正損壞 PC 構件。管井現澆混凝土結構的管道位置,提前運用 BIM 技術進行綜合排布,管井管道穿樓板位置全部采用鋼套管預埋一次澆筑成形,水力模塊管束預留洞采用梯形模具,UPVC 排水立管位置采用排漏寶止水節和止水節地漏。
戶內衛生間為傳統現澆結構,HDPE 塑料排水管道熱熔連接屬于新型材料的新工藝做法,國內無 HDPE 管道止水節預埋配件,只能采用自制梯形模具預留洞口。但雙立干管位置前置工序安裝時二次結構止水反坎和 ALC(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 ,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墻板還未施工,因此管托支架的固定位置及支架樣式應優先考慮,以免影響沉箱內橫支管的三通口標高和阻火圈的安裝,預留后續止水反坎和隔斷墻施工的作業空間。沉箱衛生間排水管前置施工示意圖如圖 2 所示。

圖2 沉箱衛生間排水管前置施工示意圖
結構階段插入截排管道施工,樓內各工種的施工材料、機具和垃圾等雜物較多,各類控制線還不具備測量放線條件,管道施工質量控制和成品保護工作難度較大,指揮管理不當將導致截排使用功能喪失,繼而引發精裝修的各道工序癱瘓或精裝成品損毀等的問題。因此營造良好的管道施工環境和保障管道臨排運用功能,各工種工序穿插施工應遵循以下管理舉措。
4.2.1 人員的穩定管理
施工過程中,禁止各類工種的班組作業人員頻繁調動,每天抓好早上班前教育工作。
4.2.2 各工序技術措施
(1)鋁模工首層拼裝完成后,在管井、樓梯間、廚衛間、陽臺等有給排水管道洞口或預埋件的位置讓水工配合木工在每塊模板上使用彩色水筆做上編號、朝向標記,防止鋁膜板再次拼裝時木工隨意調換位置,不允許錨固在鋁模上的給排水管道定位件出現錯亂現象。
(2)混凝土澆注時在有 UPVC 塑料止水節預埋件的位置不得用鐵鍬鏟刮,混凝土中不得夾雜尖銳石塊等雜物,振動棒不能直接觸碰塑料預埋件,但預埋件周邊必須澆搗密實,避免后期管根部位周圍因混凝土酥松滲水出現的質量問題。
(3)鋁模及支撐構件拆除時,塑料預埋件位置采取木盒扣蓋防砸,防止模板拆卸下掉損壞預埋件,導致一次澆筑成形預埋位置重新開洞和二次封堵的人工和材料浪費。
(4)外爬架安裝時,安裝工人除了預留外立面砌筑、抹灰、保溫等工序施工的操作空間外,還得預留出明裝在墻面上的雨水管道空間位置,避免出現管道無法安裝或是雨水管安裝后爬架爬升受限等問題。
(5)廚衛間排水立管安裝時,預留出止水反坎模板支護施工和 ALC 隔斷墻施工的操作空間,避免二次結構擠兌排水管道的現象。立管支架安裝時應每十層順著預留洞口或預埋件空洞口吊拉通線,確保管道的垂直度符合規范要求。
4.2.3 工序的檢查交接和資料留存
(1)排水管道安裝完成后,各樓棟分層劃片區管理,各工種插入施工時必須辦理成品現存狀況交接手續,確保每道工序施工不會發生損壞事件。
(2)精裝單位施工的干區部分,排水系統必須做好通球、通水試驗,并留存書面試驗資料和交接手續資料。
4.2.4 成品保護
(1)有塑料預埋件或塑料排水管的周邊作業時禁止動用明火,電焊作業時用濕石棉被覆蓋塑料預埋件或用模板遮擋塑料管道,防治火花飛濺誤傷管道,同時應有澆水降溫措施。
(2)有預埋件或有排水管道的位置,油漆、防水涂料、脫模劑等油料作業時應有防污染措施。
(3)排水道每個三通口位置臨時堵帽封堵,引流三通口設置過濾水篦子,防治塑料布、木屑、砂石等雜物垃圾進入管道造成堵塞。
(4)排水干立管安裝完成后采用塑料布包扎,防治上方結構施工混凝土漿水從洞口散落污染。
4.2.5 防凍措施
施工環境溫度 <5 ℃ 時,塑料排水管道停止膠水粘接或熱熔焊接施工。施工環境溫度 <0 ℃ 時吹空管道系統內積水,防治凍冰損傷管道。
本項目的永臨結合截排系統施工采用上述管控辦法,永臨結合的排水系統從始至終未發生一次截水失敗的質量事故,管道安裝的質量標準符合國家規范要求,臨時排放和正式轉換的使用功能達到了預期質量效果。
永臨結合截排系統,縮短了整體工程交付工期,節約了臨時排水管道成本投入,減少了廢料、垃圾的產生,廢水沉淀二次利用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通過北區 5 號、6 號、7號樓的永臨結合截排方案的實踐,成功實現了節材、節水的綠色施工目標,社會經濟效益顯著,適合在南區 1~4 號樓繼續全面推廣運用。
當今社會發展建設耗用了大量的資源,給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施工過程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樹立綠色施工的觀念,充分考慮如何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為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等綠色工程目標,踐行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