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念 劉大龍
摘 要:在新時代,傳統書法藝術需要在繼承已有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優化,發展成為新時代書法。定義新時代書法需要清楚界定這個概念的內涵:從創作主體上看,新時代書法的創作者首先是新時代的人;從創作目的上看,新時代書法的創作目的在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從創作客體上看,新時代書法需要融入新時代,為新時代放歌;從創作形式上看,新時代書法需要立足新技術,拓展新形式。
關鍵詞:新時代書法;書法創作;內涵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旅游職業學院2019年度課題“新時代書法藝術生產機制研究”(19ZX02)的階段性成果。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書法的概念應運而生。不過,當前對新時代書法概念的表述還比較含混:有人認為新時代書法是時間概念,有人認為新時代書法是風格概念,有人認為新時代書法是文本概念,有人認為新時代書法是技法概念,等等。要想準確認識新時代書法,必須從內涵上進行界定。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已經有部分文章談及新時代書法這個概念,如果以“新時代書法”在知網中按照“主題”進行搜索,可以得到43條結果。其中小部分,如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屹先生的《在“源流·時代”暨“紹興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研究部主任吳振鋒先生的《新時代書法審美的文化向度》、天津大學副教授周小兵先生的《新時代國家文字體系與話語體系的融合重構——兼論中國書法在其體系建構中的核心價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振濂先生的《書法“新時代”和新思想(上、下)》、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書記陳洪武先生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開創新時代書法事業新篇章》等幾篇文章不同程度地涉及新時代書法的內涵,約占搜索結果總數的11.62%。其余多篇,諸如《從“鑒古開今”書展看新時代軍旅書法》《書寫新時代 萬福進萬家——“同心同書·祖國新春好”書法文化惠民公益活動走進唐山側記》等文章多從外延的角度對新時代書法進行了說明,約占搜索結果總數的88.3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思想深邃、高屋建瓴的理論體系,遵從理論指導實踐的一般規律,我們有必要逐層級,自上而下地開展新時代文藝,包括新時代書法的研究。
二、新時代書法的內涵
從邏輯學的角度來看,概念的內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1]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為反比關系,因此定義概念的首要任務是厘清概念的內涵。新時代書法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一)創作主體——新時代書法家必定是新時代的人
書法創作的主體無疑是人,不過新時代書法對于創作主體有更高的要求——書寫者是中國夢的追夢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征程中,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應該對新時代的文藝事業有更大的貢獻,作為文藝工作者的一分子,新時代的書法家肩負著神圣的職責和使命。書法史上歷來有“書如其人”的說法,要想創作新時代的書法,必然要求書寫者是新時代的人,是有夢想的人,是有力量、有擔當、有溫度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用心去感受我們所處的時代,用情用力去表現新時代。
從創作主體這個角度來看,新時代書法與以往的書法藝術有本質性的區別:在傳統書法中,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只要具備足夠的文化涵養和書寫技巧,皆可位列書法家群體。然而,新時代書法已經不僅僅是創作主體個人技法的淬煉與表達了,更多的是通過書寫表達書法家對新時代的認識、理解和態度,因此新時代書法對創作主體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二)創作目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新時代書法與傳統書法在創作目的上有著鮮明的差異。在傳統書法中,書法家只注重對自我情感的表達,創作是服務于書法家本人的。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再次明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3]在新時代書法中,創作目的不能局限于書法家抒發個人情感,應有更加高遠的目標:在社會主義文藝工作中,書法家的中心任務是創作優秀作品,努力培養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藝素養和審美標準,通過這種方式推動文藝與人民群眾的優質互動,實現文藝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進而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
新時代書法的創作目的在于服務人民,那么書法家們如何為人民服務呢?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創作態度。社會主義的文藝,是人民的文藝。書法家的創作,只要公之于眾,就具有導向性和示范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書法家的創作不僅要服從個人意愿,更要遵循藝術規律,并且堅持為人民負責。這就需要書法家在紛繁復雜的藝術理念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摒棄嘩眾取寵,拒絕故作高深。
其次,要苦練基本功,確保作品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宣傳思想干部提出增強“四力”的殷切希望,其對書法家們同樣有指導意義:增強腳力,要求書法家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真實感受社會現實;增強眼力,要求書法家們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明辨是非,對社會現實做到眼明心亮;增強腦力,要求書法家們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進行提取和轉化,形成創作的養分給作品提供不斷的滋養;增強筆力,要求書法家們努力提高書寫技巧,努力攀登書法藝術高峰。
最后,文藝家要與社會生活保持緊密結合。從文學、藝術的發展史上看,優秀的文藝家從未遠離社會生活,他們積極投身社會,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以富國強民為使命,如此種種都是前人樹立的優秀榜樣。當代書法家應該繼承這一優良傳統,深入社會、了解生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這個時代的理解。
(三)創作客體——融入新時代,為新時代放歌
書法藝術的創作客體,即書法創作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書法是抒發情感的一種藝術,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說道:“……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4]
在書法史上,還有不少與孫過庭的理論相類似的觀點,普遍認為書法創作指向的是書寫者的情緒、情感。然而,有部分文藝工作者對藝術創作的客體有誤解。比較典型的是有部分人認為,創作過程中秉承何種理念,采取哪種方式,呈現什么作品,表現什么情感,完全是文藝家個人的事情,把文藝創作的特殊性絕對化。一部分人為求“火一把”,在公眾面前出洋相、怪相,不惜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甚至打法律的擦邊球。比如某位教授在書法創作中眼睛不注視紙面,與女性合作的時候,要女性移動紙張,自己只是被動書寫,因為他“放棄控制性,追求純粹的寫作”,以求實現“真正的亂”。這種“別具一格、獨出心裁”的創作尚有不少,在此不一一贅述。事實上,書法藝術創作的客體在于表達情感,“盲書”創作實現“真正的亂”,與書法家情感表達并沒有必然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4年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就已經批評部分文藝工作者:“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新時代書法的創作也應該指向情感——除個人情感外,更多的是對人民的情感、對社會的情感、對時代的情感。有人認為新時代書法是時間概念,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以后,即2017年10月以后的書法作品都稱為新時代書法。這種觀點并不準確,因為即便是當前的創作,如果創作者還停留在一己悲歡、杯水風波上,那么他創作出來的作品也不能稱為新時代書法。只有那些在作品中為人民放歌,為時代抒情,有溫度、有力度的作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新時代書法。
(四)創作形式——立足新技術,拓展新形式
近年來,新技術、新設備、新媒介的發展給書法藝術帶來嚴重的危機,同時也給書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時代書法要充分認識、接受、利用當代技術和設備的便利,與時俱進,使其為自身服務。
在傳統書法中,書法學習依靠師徒相傳,書法作品來自親筆揮毫且無法復制,書法傳播僅限于人際交流,這些條件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書法的傳承與發展。德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本雅明曾提出,技術是構成藝術生產力的重要部分,技術的發展解放了藝術生產力。新時代書法可以借助當代物質技術條件,使藝術生產力得到提升。
借助信息技術,書法資源可以實現電子化,過去各種珍本法帖可以“化身千萬”,通過網絡高效傳播。書法學習可以借助視頻技術,實現遠觀近看、重復觀看。對于書法作品的應用,可以嘗試在動漫設計、字庫制作、影視作品、網絡網站等載體上進行創新應用。新時代書法家也要根據物質生產的普遍規律,立足于藝術生產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三種屬性,探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書法生產如何走向市場,并且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要求而超越市場,完成和實現書法的使命和責任。
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物質生產條件的發展,書法的藝術傳承與發展面臨的條件更加紛繁復雜,書法藝術生產的環節、產品、傳播也更為豐富多樣。明確界定新時代書法的內涵,可以清晰、高效地推動書法藝術在當代的發展,讓書法藝術更好地肩負起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參考文獻:
[1]金岳霖.形式邏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27.
[2]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N].人民日報,2019-03-05(1).
[3]習近平文藝“為誰服務”指向“兩個幸福”[EB/OL].[2020-01-05]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1016/c241220-25849924.html.
[4]馬國權.書譜譯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56.
作者單位: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