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娟, 夏 林, 房振忠
(1.吉林寶華安全評價有限公司, 吉林 長春 130000; 2.遼寧省石油化工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3.長春燃氣熱力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 長春 130000)
濕硫化氫應力腐蝕(SSC)是天然氣開采及輸送過程中一種常見的腐蝕類型。濕硫化氫應力腐蝕會造成管道在比預測低得多的工作壓力下斷裂,管道經(jīng)短暫暴露后就出現(xiàn)破損,以1周到3個月的情況最為多見[1],不僅會對生產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而且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傷害。因此,濕硫化氫應力腐蝕工況下,天然氣管道的設計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其在使用壽命周期內的安全性以及經(jīng)濟性。
目前國內長輸天然氣管道的設計主要執(zhí)行GB 50251—2015《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guī)范》(以下簡稱GB 50251—2015),但是越來越多的新建的石化類及化工類項目要求采用美標ASME B31.3-2018《工藝管道》(Process Piping)進行設計,這兩種規(guī)范代表了國內外兩種不同的標準體系。在實際天然氣管道設計中,可能出現(xiàn)在相同濕硫化氫應力腐蝕工況下,采用不同的標準體系,金屬管道材質與管道壁厚選擇不一致的情況。
關于濕硫化氫應力腐蝕工況的定義,國標體系遵循的標準主要有SY/T 0599—2018《天然氣地面設施抗硫化物應力開裂和應力腐蝕開裂金屬材料技術規(guī)范》、GB/T 20972.1~3—2008《石油天然氣工業(yè) 油氣開采中用于含硫化氫環(huán)境的材料》。美標體系主要有NACE MR0175《油田設備用抗硫化物應力腐蝕斷裂和應力腐蝕裂紋的金屬材料》(Metals for Sulfide Stress Cracking and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Resistance in Sour Oilfield Environments)、NACE MR0103《石油、石化和天然氣工業(yè)-金屬材料在腐蝕性石油精煉環(huán)境中抗硫化應力開裂》(Sulfide Stress Cracking Resistant Metallic)、API RP 581《基于風險的檢測技術》(Risk-based Inspection Methodology)。兩種體系下對于濕硫化氫環(huán)境定義基本相同,即指在介質中有液態(tài)水和一定濃度的硫化氫,且壓力符合標準規(guī)定條件下的工藝環(huán)境,一般認為,符合以下條件為濕硫化氫應力腐蝕工況:
① 介質溫度小于等于(60+2p) ℃,p為設計壓力,單位為MPa;
② 硫化氫分壓大于等于0.35 kPa(相當于常溫下硫化氫水中質量濃度大于等于10 mg/L);
③ 介質中含水或介質溫度低于水的露點;
④ 介質pH值小于9或有氰化物存在。
在國標體系與美標體系中都根據(jù)介質pH值與硫化氫含量,對于發(fā)生濕硫化氫應力腐蝕風險進行分級,并根據(jù)風險的分級以及是否進行熱處理將工況進行分區(qū),對于不同的分區(qū)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發(fā)生濕硫化氫應力腐蝕風險級別見表1, 濕硫化氫應力腐蝕工況分區(qū)見表2。
表1 發(fā)生濕硫化氫應力腐蝕風險級別
表2 濕硫化氫應力腐蝕工況分區(qū)
由表2可知,母材、焊縫和熱影響區(qū)的HB硬度在決定碳鋼和低合金鋼的抗?jié)窳蚧瘹鋺Ωg性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控制HB硬度是一種獲得抗硫化氫應力腐蝕的可接受方法。
處于腐蝕工況分區(qū)3區(qū)的管道,國內標準體系中做出了選材推薦,常用的管材牌號為20,制造標準執(zhí)行GB/T 9948—2013《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并應符合其附錄《用于含H2S環(huán)境的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鋼管抗開裂補充技術要求的規(guī)定》的要求。并且特別提出應用GB 50251—2015地區(qū)分級為一級、二級的地區(qū)時,最小屈服強度小于290 MPa的碳鋼管道可不做焊后熱處理。
美標體系中對于抗?jié)窳蚧瘹鋺Ωg的選材提供了兩種思路:按照經(jīng)驗選材和按試驗選材。按經(jīng)驗選材一般對于處于腐蝕風險級別為低的工況不做詳細考慮,但應考慮不正常使用條件或停車時暴露于低pH值凝結水的工況;對于腐蝕風險級別為中等和強的工況按照NACE MR0175附錄A2考慮。按試驗選材一般通過NACE MR0175附錄B進行試驗評定。
① 國標體系直管段壁厚計算公式
根據(jù)GB 50251—2015,天然氣管道直管段計算壁厚應根據(jù)式(1)計算結果,按鋼管標準規(guī)格向上圓整至鋼管公稱直徑的壁厚。式(1)如下:
(1)
式中δ——鋼管計算壁厚,mm
p——設計壓力,MPa
D——鋼管外徑,mm
σs——鋼管的最低屈服強度,MPa
φ——焊縫系數(shù),無縫鋼管取1
F——強度設計系數(shù),見表3
t——溫度折減系數(shù),當溫度小于120 ℃時取1
表3 強度設計系數(shù)
② 美標體系直管段壁厚計算公式
根據(jù)ASME B31.3-2018,當設計壁厚小于鋼管外徑的1/6時,直管的計算壁厚不應小于式(2)的計算值。式(2)如下:
(2)
δm=δ+C1+C2
式中σ——設計溫度下材料的許用應力,MPa
E——質量系數(shù)
W——焊接接頭強度降低系數(shù),詳見ASME B31.3-2018中302.3.5(e)節(jié)
Y——系數(shù),設計溫度小于等于482 ℃時,碳鋼一般取0.4
δm——直管設計壁厚,mm
C1——加工負偏差引起的壁厚減薄量,mm
C2——腐蝕余量,mm
③ 兩種標準體系壁厚選取的異同
兩種標準體系的相同點在于壁厚計算都是采用彈性失效準則,以最大剪應力理論推導出的壁厚計算公式,但是在公式的形式上又有諸多不同。
a.厚度附加量(C1與C2之和)選取不同,厚度附加量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于加工負偏差導致的壁厚減薄量,該值在GB 50251—2015中,依據(jù)標準確定強度設計時給予了適當考慮并加了余量,但是在ASME B31.3-2018中一般取計算壁厚的12.5%;二是腐蝕余量,該值在兩個標準體系中視介質綜合考慮,對于濕硫化氫腐蝕工況下一般選取3 mm。
b.鋼管強度的選取有所不同,GB 50251—2015中壁厚計算公式采用的是最小屈服強度,而ASME B31.3-2018采用的是許用應力。
c.GB 50251—2015中引入了強度設計系數(shù),即管道的壁厚與管道敷設的地區(qū)有關,這可能導致相同工況的管道由于敷設區(qū)域的不同,壁厚也會不同。
在天然氣輸送管道設計中,濕硫化氫應力腐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工況。了解該工況下國內外標準體系在選材要求和壁厚計算的不同,對于標準化設計、降低采購成本和方便后期施工與運行管理等多方面有著諸多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