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

藝術的發展很有意思,清末民國初,那個大變局時代,西方世界中的畫家們思考著如何迎接大機器時代,他們設法揚棄自己的傳統風格,從東方汲取營養,開辟現代主義的道路;而中國人學習油畫,則更傾向于西方追求空間深度的、寫實的、光影的風格,那是西方人自文藝復興以來一直所致力發展的,在這個學習進程中,中國人完成了民族的解放。轉眼百年過去了,在這個新時代中,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在智能時代即將到來之際,藝術家們該怎樣去做?中國的油畫家們畫臨著相似的問題。
2007年,從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張光宏先生來到江南名城揚州任教。西北的罡氣融合水鄉溫潤之氣后,氣象大變。2016年他被調回家鄉蘭州畫院成為職業畫家。近期陸續創作了《家鄉人》組畫、《年關即景》組畫、《節日盛裝》《太平鼓手》等一系列的作品。這些畫作給出了他自己對上述問題的思考成果。那就是弱化而不缺乏空間與光影,努力彰顯平靜平凡背后的力量。
以《家鄉人之四》為例,作者極具靈性地學習中國繪畫傳統:借鑒中國畫中折枝花卉的方法,截其局部,遺去其他,以創造出更加扁平化的空間。具體來說,作者略去前景,也略去人物下肢的大半部分——讓人覺得人物離觀者非常近,沒有多少景深;在背景空間里只做一些色彩的變化——似乎是一面墻,又似乎是虛空。總之觀者幾乎看不到作者在畫中對環境空間的暗示,從而讓畫面產生一種別出心裁的平面感。對于單個人物的外輪廓線,作者不再將其視作制造空間感的元素,而是將其視作表達人物精神的單元,這多少讓人想起埃貢·席勒。如畫中最前面直視觀眾的這個人物,外形開張,在其它色彩的或明或暗的襯托下,顯得剛健有力。畫面的精彩之處還在于數個人物所構成的外輪廓線極具節奏感,亦具力量感。如前面一組人物的頭肩部所構成的線條在黃色的映照下堅實而肯定。后面一組六人亦如是,頭部輪廓在紅色背景下,或深或淺地游走。與前述輪廓線略有不同,色彩的深淺,造成輪廓線時虛時實。一虛一實,相得益彰。對于中間大塊的表示土豆的區域,作者用很少的精力去塑造其中的形體,只是讓人感覺有些許起伏而已。在此作者仍然重視整個區域外形的塑造:中心部位線條起伏節奏緊湊,至邊緣地區則節奏舒緩;上部外拓,而下部內收;區域的輪廓線保有尖銳之棱角。遠視之,周圍人物若山巒起伏,中部則是山間升騰起的明亮的云彩,與中國山水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在具體人物的塑造上沒有拋棄光影,然而這種光影效果是經過弱化的,具體來說,是弱于畫面色彩總體布局所帶給觀者的光影感:通過加強黃色土豆的明度,與周圍人物的深色形成強烈對比,讓下方人物所侵入的外輪廓線順暢地切割其外形。這種色彩的總體布局給畫面帶來強光奪目的感覺,同時這種光感讓周圍人物身上所接受的陽光變得軟弱無力。這便是上文所說的“弱化而不缺乏”,這是畫面結構力量所導致的效果。
說完技術細節,我們還要討論此畫的主題。作者選取冬天菜市場中的一角,極為普通的一個場景。但經過畫家的改造,便將其中蘊藏的力量外溢出來,這是人們面對生存、生活的一股剛健之氣。然而,這又是充滿隱喻,讓人深思的畫面。中間的土豆,對于北方人來說,是冬季非常重要的食物,甚至是主食。作者將其色彩明亮化,使之接近黃金的色彩,讓人聯想到財富。12人圍繞著這座金黃的土豆堆,各具神態,或直面觀眾,或回首凝望,或背身沉思,或緊鎖眉頭,或若無其事,或離群獨立,或二三成群,或相對無言,或竊竊私語。這是誰的土豆堆?我們無法從畫面中知曉。這是買菜的場景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12人的表情姿勢分明讓我們看到世情百態,各種人的價值取向。有趣的是畫面12人中,只出現一位女性,在右上角的邊緣,數量與位置上呈絕對弱勢,女性主義研究者或許可以將之作為研究素材。

還有一幅作品《太平鼓手》,值得向大家推薦。相較于前者,其人物造型更加自由,更具力量感。修長的頭型,讓人覺得這是吶喊所致的自然變形。三人合在一起上舉太平鼓,其外形極具張力,同時又有向上的動感。人物同樣被裁去了部分下肢,我們看不到人物是如何站立在前景中,而前景的地面只占畫面極小的一部分,且描繪地非常簡單。背景是大塊的黃河之黃、黃土高原之黃,寥寥幾筆動感的線條,使其大有壺口瀑布的氣勢。這又與人物身上衣紋的線條相映成趣,增強了畫面的動感與向上的力量感。其中盡管還使用光影技法,但我們已弄不清楚光從何來,矛盾的光源增加了平面化的效果,從而使觀者視線集中于線條與輪廓線帶來的動感與力感上。如果說上述《家鄉人之四》表現的是平靜中所蘊藏著的力量,那么這幅畫便是表現在動感中所勃發的力量。這是黃河與黃土高原的力量,是使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生生不息的力量,是眾心合一、蓬勃向上、敢于擔當的力量。

“今天的中國油畫,由于其藝術特性自身發展和受中國民族繪畫影響等因素,同時伴隨其觀念的不斷融入和升華,進而轉換成了較為獨立的中國油畫精神品質。它不同于西方繪畫的傳統再現,更多地融合了中國畫‘中得心源的藝術理念。張光宏油畫的創作狀態我想就是基于此種形式上的自我解讀。”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巫衛東先生如是說。貼切而精到的點評與本文零碎之語相互契合,以此結束本文最為恰當。
甘肅蘭州人。2007年畢業于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林斌教授。2007年至2016年供職于江蘇省揚州職業大學,任藝術學院美術教師。2016年調入蘭州畫院,現為蘭州畫院專職畫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展覽并獲獎,作品被多個收藏機構和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