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濤
摘? ?要:本文主要以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應用實踐與思考研究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地理國情普查具體成果為依據,首先分析地理國情普查概述,其次從普查成果應用在宏觀層面決策、普查成果應用在防災減災、普查成果應用在生態文明建設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應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地理國情普查? 成果應用? 實踐? 要點
中圖分類號:TU69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b)-0249-02
處于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新形勢環境中,不管是政府或者百姓,給予地理信息的依賴感逐漸增強,在多種需求之下發展多樣化的大工程,滿足經濟快速發展是對測繪工作的全新需要。對于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怎樣科學的運用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將成果作用在國家現代化的建設上,值得相關人員深入思考與關注。
1? 地理國情普查概述
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開展,是國務院給予測繪單位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測繪單位向深層次落實現代化發展理念的舉措,地理國情普查充當地理國情監測的關鍵點,此種普查形式針對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的建設發展新需求以及提升測繪單位的公眾服務水平產生積極影響。從1998年開始,環境檢測計劃執行,完成對地觀測、海洋監測以及安全檢測等,為國情普查效果的提升提供條件[1]。對于國情普查內容,其結果比較客觀化與全面化,內容涉及到地形地貌、地表覆蓋及地理單元的普查流程,其中地形地貌集中在坡度、丘陵與山地,荒漠裸露地表等;地表覆蓋涉及到房屋建筑物、人工堆掘地、地面交通網,植被和水體普查;地理單元涉及主體功能區、重點旅游、濕地保護以及風景名勝等區域的信息。
2? 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應用的有效措施
地理國情一方面充當社會范圍內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作為政府監督與決策的參考依據,國情普查成果是國家對于某個區域宏觀層面調整決策的依據,和為自然災害防控和實效性設置救災方案的空間根據,全面支持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的發展。
2.1 普查成果應用在宏觀層面決策
增強國家治理水平的現代化進展,優化現有的國家治理結構,不只是要了解地理國情信息,還應該科學的闡述生態資源和社會變動的內在關聯。所謂的地理國情普查分析,實際上把國情普查要點與經濟信息加以結合,動態化的彰顯社會、資源與環境的分布情況,體現資源環境的發展潛能,致力于科學服務決策與科學管理效果的提升[2]。
(1)城鄉規劃。針對城鄉規劃來講,主要是政府協調城鎮地區發展以及配置空間地理資源的一種途徑,城鄉規劃的最終任務便是明確地區的設備運用,尤其是水資源、服務設施以及交通等項目。此項工作的開展要具備準確性與客觀性,以此為前提完善城鎮體系結構,還要整合現有的交通網絡等,整體性對城市的持續化發展設置布局。除此之外,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能夠作用在生產、生態以及生活中,調整空間布局的規范性[3]。在國家主體功能方針倡議以及創設空間規劃結構的視角中,地理國情普查成果作用在城鄉規劃上,勢必充當規劃領域的指針方向。(2)城鎮化監督與管理。我國在土地城鎮化的凸顯階段中,城鎮化迅速發展針對耕地占用的比例在持續增加,城鎮化的過快發展會引起地表覆蓋的變動,制約到陸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性。若農田出現破壞的現象,土地便會失去農業耕作的能力,同時此過程為不可逆轉的現象。與此同時沿海區域中土地資源以及備用資源不夠充足的情況下,耕地資源的開發工作會集中在東北和西部區域中,而東北地區中諸多的林地資源和西北草地都被占取,也會增加西部生態環境的保護壓力。所以在城鎮化發展期間要處理好耕地危機,探索城鎮進展的全新模式,對應政府制定合理決策,整理解決方案。將地理國情普查信息視作基礎,不間斷的檢測國家城鎮化進程,進而將國情數據進行高效的運用。
2.2 普查成果應用在防災減災
防災減災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內容,影響到國家經濟發展效率與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國在世界范圍內屬于自然災害相對嚴重的國家,災害出現幾率大,且災情比較嚴重。加之幅員遼闊以及地理氣候條件復雜,難免會出現自然災害,所以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能夠在防災減災方面彰顯作用[4]。(1)防災管理。健全現有的監督體系與預測網絡,充當防災減災的關鍵工作,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在建設數據庫之后,不管是政府或者社會上的團體,都能夠按照公共預警的范圍,在對應地區中運用國情數據信息,配合文字內容,形成圍繞公共預警展開的指揮系統,控制好自然災害與事故災害和衛生事件的發生,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2)應急救災中的作用。在出現災害的情況下,救災單位可以基于災害和事故的出現位置,借助國情普查信息庫中,存有的房屋建筑分布情況與水工設施等要素,統計災害破壞的情況,迅速的評估,按照多種資源的數量和布局現狀,設置行之有效的救災計劃,將其充當救災指揮的關鍵。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能夠提供應急救災工作進行時地表要素信息,支撐應急救災以及應急監督工作的進展。
2.3 普查成果應用在生態文明建設
(1)自然資源管理。大多數的國家以及區域中都設置自然生態與資源監督的工程,例如歐盟國家設置環境安全檢測方案,目標是獲得制約地球氣候變化的環境信息。在具體的自然資源監督管理上,比如煤礦開采期間,可以評估本地區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實際情況,按照國情普查地表的信息,融入遙感信息影像,實效性的發現與評估煤礦開采引起的“區域性”問題,換而言之借助普查的成果信息,整合國土空間分布,給政府等相關單位提供環境整合信息,落實退耕還林還草與土地開發利用的工作,便于提升自然資源的利用率。(2)環境影響因素監督。政府以減少經濟下行的壓力為目標,不斷增加公共事業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基礎設施工程的創立,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引起地表土壤清理與改移河道或者開采料場等,會引起地表植被的破壞或者水土流失現象[5]。致力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要借助普查的成果,把地表覆蓋變動數據充當環境監督的內容,恢復好自然生態系統,維護自然生態的安全布局,由此給國家發展規劃指明方向。
3? 結語
綜上所述,地理國情普查作為全方位的地理空間整體大調查活動,可以作用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層面上,所以相關人員要按照普查成果,將其研究的數據信息作用在多個領域中,將普查成果轉變為國家建設的生產力,提升國家整體建設水平,由此充分凸顯國情普查的存在效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林素妝,余華飛.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在海綿城市空間布局優化中的應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9(3):88-92,98.
[2] 胡勇,江冰婷.地理國情普查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應用思考[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8(1):112-118.
[3] 張楠,鄧開艷,蔣子龍.基于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試驗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7(12):13-16.
[4] 張瑜,李星.從地理國情普查向常態化監測跨越——陜西局推進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紀實[J].中國測繪,2017(3):34-38.
[5] 龔正娟,劉飛平,高蘇,等.關于地理國情制圖軟件在地表覆蓋數據縮編方面的研究與應用[A].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