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樂 武巖
摘要:近年來配網故障定位系統在農村配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故障的快速處理提供技術保障,使搶修工作變被動為主動。但在應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故障定位系統的應用、數據統計、分析、治理等措施,得到了有效提升。
關鍵詞:故障定位;配電業務;維護和應用
引言
自2016年至2019年底,國網會寧供電公司故障快速定位系統覆蓋配網線路67條,安裝不對稱電流源12臺、數據轉發站545組、故障指示器840組,平均每5公里一組。系統經常存在不報送故障、或報送不準確的問題。但在應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信息誤報、不報、區間段錯誤等問題,
1.提升的必要性
通過配網故障定位系統的應用,針對2019年系統為故障搶修提供的人力、車輛節約及多供電量方面進行了測算,合計實現降本增效106.6萬元。預計系統捕獲故障正確率提升至95%,每年將節省各類成本合計144.7萬元。因此,系統捕獲故障準確率較低,不僅不能夠高效指導運維人員及時發現故障點,甚至是誤導故障巡視,對于利用該系統全力支撐配網“四降”(即降低人身安全風險、降低運檢責任投訴事件、降低電量損失、降低搶修成本)精益化管理的成效降低。從以上測算分析可以看出,提升系統故障捕獲準確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常見問題的分析
通過對2019年系統運行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得出系統故障捕獲準確率低有三大類現象,分別為:故障不報送、故障報送區段錯誤、故障誤報送。為準確找出導致這三大類現象問題的癥結,對照全年系統動作不正確情況,結合配網故障原因,進行逐條分析及問題查找,最終整理出直接導致系統捕獲故障錯誤的14種問題。
2.1故障誤報送
2.1.1線路接地,電壓升高使得故障指示器內部元件損壞,故障指示器對負荷增長后的電流自適應能力下降,誤判斷為短路故障,導致故障誤報。
2.1.2線路故障指示器、數據轉發站安裝于不對稱電流源小號側,當母線下任何一條線路發生接地后,主站將故障報文計算所得為安裝不對稱電流源的線路,導致故障誤報。
2.2故障不報送或報送區段錯誤
2.2.1主站監控端程序誤關閉或“短信貓”死機,無法收取現場故障報文,后臺無法計算后對故障信息進行報警。
2.2.2線路故障指示器雷擊后損壞后接地時無法監測故障,導致支線側故障指示器首先監測到接地故障,故障區段報送錯誤。
2.2.3數據轉發站長時間運行,經暴曬或雷擊后損壞。路數據轉發站首先采集到故障信息并報送至主站,故障區段報送錯誤。
2.2.4不對稱電流源、數據轉發站中GSM卡欠費停機甚至銷號。故障不報送。
2.2.5設備安裝于開關電源側,開關后段再無設備,開關跳閘,開關電源側故障指示器不翻牌且不報送短路故障。
2.2.6 T接線路時,故障指示器安裝于電源側,發生短路、接地故障后,即報送主線路、也報送分支線路,導致故障區段報送錯誤。
2.2.7 T接線路時,故障指示器安裝于引流線內側,導致主干、分支同時報送,故障區段報送錯誤;特別是耐張段線路故障指示器安裝于絕緣子后段,成為死線,指示器負責的區段故障不會報送。
2.2.8相序裝錯、主干與分支設備混裝,故障不報送。
2.2.9轉發站頻率與指示器頻率不對應。發生故障后只能現場指示器翻牌,數據轉發站不能匯集故障信息,不能向后臺報送故障。
2.2.10同頻率數據轉發站直線距離在500米內。發生故障后,距離較近的其他設備均報送故障。
2.2.11線路數據轉發站、故障指示器掉落,導致不報送故障信息。
2.2.12后臺系統錄入與現場安裝不一致,系統將錯誤提示其他區域發生故障。
3.原因的總結分析
對發現的14種問題深究工作短板,逐一按照人員、方法、環境、設備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尋找對問題造成影響的末端原因,最終歸結系統故障捕獲準確率低的四個末端原因:
3.1系統理論知識欠缺。人員對故障快速定位系統理論知識未吃透,標準的安裝方法知識欠缺,在設備安裝時“言聽計從”,沒有安裝正確與否的自我判斷,人員的粗心造成設備安裝不規范。
3.2忽視系統運維。運維人員未對數據轉發站、故障指示器運行情況進行巡視檢查,未建立GSM卡繳費臺賬確保通信正常,未按時檢查主站電腦各類設備、程序在線情況,未對每個數據轉發站能否正常發送信息進行跟蹤確認,缺失了基本的運行維護。
3.3技術有限而依賴廠家。數據轉發站運行工況的觸發調試、主站系統的點號核對及變更工作只能依靠廠家現場處理,沒有調試設備,不懂調試技術,無法自行開展調試及治理,讀不懂故障報文使得現場設備動作正確與否無法判斷。
3.4設備本體質量問題隱形存在。經過長時間運行,設備逐漸度過壽命期,或者在故障情況下受大電流、高電壓影響損壞,因設備本體問題存在較強的臨時性與突發性,不正確動作情況為潛在隱患。
4.采取的措施
根據上述原因的分析,并針對五個主要原因,分別制定對策如下:
4.1加強系統理論知識學習。邀請廠家上門培訓,掌握故障快速定位系統故障捕獲原理,熟練應用故障定位信息開展故障巡視工作,提高系統應用成效。編制《配網故障快速定位系統應用手冊》,整理簡單系統原理、安裝方法、應用規范、問題案例,配發于各運維人員,提高日常問題判斷及處理。
4.2提高技術水平。邀請廠家現場問題處理,管理人員實操學習新設備調試、問題缺陷排查及處理方法,并推廣于各運維班組。學會廠家人員基本的工作技能后,可獨立自主開展故障定位系統維護相關工作。購置調試相關設備,包括調試軟件、觸發器、調試專用線。開展系統安裝及維護工作。
4.3強化系統的運維。開展14種問題的排查治理。解決安裝不規范、運維缺失造成的缺陷。制定系統運行維護規范,將系統運行情況納入日常配網巡視工作中。專業部室對每次實際故障點與系統報送的故障區段進行比較,分析系統報送的正確性,可及時發現報送不正確現象,及時開展整改提升。
4.4提升信息研判的準確性。故障發生后,工作人員故障巡視結合故障定位信息及現場指示器翻牌情況查找故障,向配電專責匯報故障指示器動作情況。配電專責根據實際故障點,對故障定位信息報送正確性進行判斷,對報送錯誤問題,定期開展原因分析及整改提升。
結束
通過以上的實踐論述和采取運維措施,提高對故障定位系統應用的重視,了解系統工作原理,確保能夠獨立開展新設備安裝與現有設備問題處理,培養了自有運維技術力量,精準指導處理配網故障,提升配網可靠穩定運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