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景強
摘要: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復雜程度較高,要求變電檢修人員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流程。因此,首先對變電站變電檢修技術以及檢修工作要點進行了介紹,然后對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優化對策進行了詳細探究。
關鍵詞: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要點;優化
引言
現在,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電能需求量逐漸增加,電力行業面臨較多發展機遇,同時也對于電力工程項目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變電站運行質量會對供電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必須加強變電檢修,明確變電檢修要點。因此,亟需對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要點以及優化對策進行深入研究。
1、變電站變電檢修技術
1.1、監測設備狀態技術
變電站檢修內容復雜,涉及到的設備種類和數量比較多,且不同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和運行環境有一定區別,因此設備狀態監測工作難度較大。設備狀態監測中,不同電氣設備的監測要點有所不同,通過傳感器、可抽取結構以及有效轉換信號,然后由檢測儀接收并識別電纜傳輸信號,經過數據處理后,即可形成可傳輸且可識別的有效監測信號。現階段,智能化、自動化變電站建設水平逐漸提升,電氣監測設備可將數字濾波技術作為依托,同時采用云處理技術,構建數字測量系統,能夠保證設備監測工作的高效進行。
1.2、診斷故障設備技術
設備故障檢測中,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方式對設備進行預先檢測,為設備故障預防提供可靠依據。其中,常用的故障診斷技術類型包括比較診斷法、振動檢測法及射線檢測法等。將測算得到的結果與測算參數進行比較分析,如果二者差異較大,則說明設備已出現故障,可根據差異大小判斷故障的嚴重程度[1]。
2、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要點
2.1、設備故障排查
變電站變電檢修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因此變電檢修工作繁瑣。對不同電路系統以及電氣設備進行檢修時,需要涉及多種電路電壓結構形式,且其工作原理區別較大,因此變電檢修項目的工程量比較大。要求對各類設備的工作原理進行全面排查,以確定故障產生原因。變電檢修過程中,可采用足夠數量的信號傳感器;對傳感器檢測所得結果進行分析,確定設備結構區間;同時采用信號傳輸以及信號轉換方式對各類設備進行定點分析;然后再利用光纜進行信號傳輸,保證檢測設備可快速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
2.2、設備維護與性能檢測
應積極采用先進技術以及設備對變電站各類設備進行全面排查。此外,還需結合實際情況選用適宜技術,對各個單元項目細節進行測算,提升檢測結果精確度。變電設備診斷的主要作用是判斷零部件系數參數與出廠值之間是否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參數差距比較小,則說明設備依然處于穩定運行狀態[2]。
2.3、變電檢修注意事項
2.3.1、發熱故障處理方法
變電站變電設備運行中,容易出現發熱情況,如果發熱過度,則會對設備正常運行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必須加強變電設備管理。可采用電力復合脂對刀閘觸頭進行防氧化處理,同時緊固壓力控制裝置,對設備運行狀態加強監督管理。
2.3.2、帶電工作
帶電作業中,需要綜合考慮各類設備的使用要求、使用方法以及天氣狀況等,具體如下。(1)檢查作業設備的絕緣性能,保證檢修人員生命安全。(2)如果檢修時天氣狀況已超過最低限度,則應組織選擇其他天氣施工。(3)檢修人員應詳細了解安全帶、安全帽及屏蔽服等設備的使用方式,并愛惜防護工具,在傳遞過程中禁止投擲。(4)檢修工作中,避免疲勞作業,并安排現場監督管理人員對帶電作業加強監督管理。
3、變電站變電檢修優化對策
3.1、完善變電站變電檢修安全生產控制體系
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中,首先需要構建完善的現場安全組織體系以及檢測現場監督管理體系。以安全生產為目標,將安全生產控制體系落實到具體的檢修過程中,對變電站的靜態風險以及動態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排查安全隱患。具體檢修過程中,通過采用風險辨識、分析、評估及控制方式,可形成完善的檢修作業體系。
3.2、運用網絡計劃技術規范工作流程
網絡計劃技術的主要作用是對變電站項目進行有計劃地控制。網絡計劃技術實際應用中,需采用網絡圖對各個檢修工序與檢修進度計劃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分析,對檢修工序的時間參數做出計劃,確定關鍵路線,便于管理人員掌握檢修工作實際情況;對網絡計劃進行分析,并對其不斷優化。網絡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信息反饋,可掌握檢修工作的進度情況。為縮短變電檢修工期,優化檢修時間,對于關鍵線路,可將串聯工作改為交叉工作或者平行工作。各個關鍵工序在網絡計劃圖上都有一定時差,檢修工作開工時間以及持續時間具有一定彈性。因此,對于非關鍵檢修工序,可適當放慢進度,以減少人力資源,加強關鍵工序檢修。網絡結構優化中,變電檢修工作人員首先需要明確檢修線路。通常,檢修工作實施前,首先需要組織檢修流程,對工作票進行審核和填寫,然后做出檢修申請。
3.3、業務流程再造優化
變電檢修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要求將檢修流程作為基礎,全面開展檢修工作。業務流程具有規律性,要求根據特定的形式以及次序制定,以確定特定的業務流程結構。每次業務活動都需根據流程輸入,然后再輸出。流程分析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流程輸入發生變化,因此可采用流程分析法,確定業務中與輸入沒有關聯的步驟,并消除,以降低檢修成本,提升檢修工作效率。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需要將信息技術作為基礎,通過聯合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構建企業級別的網絡結構,以提升信息傳遞效率,有效實現信息共享。檢修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需要對營銷系統流程和設備工作流程進行分析,然后再定期優化檢修流程。具體地,需要對當前的變電檢修工作進行深入分析,確定檢修工作項目和內容,然后對變電檢修管理職能進行優化調整,篩除重復審核環節,對檢修流程進行重新規劃。
3.4、狀態檢修優化
根據相關規定,變電站變電檢修過程中需要廣泛收集設備運行資料,對設備運行情況以及運行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制定完善的設備檢修計劃,并實施檢修計劃,對檢修效果進行評估,具體的狀態檢修流程如下。(1)資料收集。資料收集過程中,需要對資料投入運行前的信息、運行過程中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其中,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包括正常運行狀態、故障運行狀態等。(2)狀態評價。根據相關技術標準,對變電設備的特征參量進行收集,確定設備運行狀態。在此過程中,可采用動態化管理方式,具體包括定期評價和動態評價。(3)風險評估。對設備運行狀態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后,即可對設備狀態進行評價。要求綜合考慮設備運行的經濟影響、社會影響以及安全影響,確定風險類型以及風險的嚴重程度。(4)設備檢修。設備檢修中,要求將設備狀態評價結果作為依據,并根據電網發展趨勢要求,妥善安排設備檢修工作,制定完善的檢修方案。(5)檢修計劃。在變電設備使用壽命周期范圍內,需制定變電設備年度檢修計劃、長期檢修計劃以及三年不定期檢修計劃。(6)檢修方案的實施。完成變電站變電設備狀態檢修后,要求對檢修結果進行考核分析。因此,應構建完善的考核機制,確定考核工作策略、考核目標等,對檢修策略的適應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分析。
4、結論
本文主要對變電站變電檢修的工作要點以及優化策略進行了詳細探究。現階段,我國電網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因此,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檢修模式,積極采用新型檢修技術,并優化檢修流程,對檢修結果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以提升變電站變電檢修工作水平,推動變電站朝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平凱.變電站一次變電設備檢修與試驗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6,23(5):100.
[2]賀海龍.當前變電檢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33(3):77-78.
[3]馬勇.電力系統變電檢修技術與管理方式[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7(2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