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前



摘 ?要:以LabView虛擬儀器作為上位機軟件開發平臺、CPLD可編程邏輯器件作為下位機電路控制器,為XX電氣控制盒設計了一種自動化測試系統。介紹了測試系統的原理、硬件和軟件的設計。該系統提供了一套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簡單易操作,具有自動化的測試流程,并提供測試結果報表,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和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關鍵詞:LabView;CPLD;自動化測試
0 引言
XX電氣控制盒裝配完成進行功能測試時,按要求需要測量絕緣電阻、未加電導通、二極管、瞬態抑制二極管、加電導通等項目。通常的做法是做一個測試工裝,將產品的所有測試點引出來,然后使用電源、萬用表、示波器根據測試要求連接到相應的測試點進行測量。該方式雖然簡單,但是全部測試過程需要人工手動測量、記錄,當待測產品數量較多或測試點較多時,這種方式會顯得費時、效率低,且時間長了人員注意力容易下降,易出現測量或記錄有誤的情況。因此,設計一種高效、自動化的測試系統就非常必要。
1 系統組成及原理
測試系統以工控機作為上位機軟件的搭載平臺,在功能組成上可將其劃分為幾個模塊,如圖1。工控機和I/O板卡組成控制系統,萬用表板卡和示波器模塊組成測量系統,通道板1~4負責切換選擇測試節點,電源模塊負責將220V交流電轉換成測試系統電路和待測產品可用的供電電源。
測試時,由工控機的上位機發出指令,通過I/O板卡傳送給通道板,通道板進行譯碼后將萬用表或示波器通道切換到需要的測試點,待測得數據(電壓、電阻、波形等)后,通過上位機軟件進行讀取、顯示,并生成報表將結果保存于計算機中。
2系統硬件設計及通信協議
系統中除通道板外的硬件模塊均為已有模塊,無需設計。
2.1通道板繼電器驅動電路
通道板為產品各待測點連通到測量模塊提供通道,本方案使用繼電器陣列實現,通道板的原理如圖所示:
如圖2,I/O板卡通過16位總線輸出控制CPLD進行測試點切換,高8位中選取兩位分別做為地址鎖存位和數據寫使能位,低8位做為通道板的繼電器選通地址位和數據位復用。通道板電路以CPLD作為譯碼器對16位地址數據譯碼鎖存,通過達林頓驅動芯片ULN2803驅動繼電器陣列,切換通道進行測試。
2.2上、下位機間通信協議
測試系統中有4塊通道板,每塊通道板最多有96個繼電器,按序號將繼電器分成12組,每組8個。在驅動某個繼電器時,上位機先發送地址位,包括該繼電器所在通道板編號及繼電器分組編號;再發送數據位,將該繼電器所在位置1。下位機通道板收到指令后進行譯碼驅動。具體的通信協議和通信指令時序圖分別見表1和圖3。
3 上位機軟件設計
3.1 軟件流程
測試系統的上位機采用LabVIEW軟件實現對獲取數據的處理、顯示和存儲。為便于軟件的維護和升級,軟件的程序采用模塊化結構。整個程序主要分為:程序菜單(主程序)、萬用表計量模塊和功能測試模塊。其中功能測試模塊包括:未加電導通測試模塊、靜態絕緣電阻測試模塊、繼電器加電導通測試模塊和自動綜合測試模塊等。軟件主流程圖如圖4所示。軟件主界面如圖5所示。當需要進行某項測試時,只需要點擊對應名稱的測試按鈕,即可進入二級測試界面,開始相應功能測試。
同時為減少軟件的更改機率,在選擇測試點和對獲取數據進行判斷時,軟件內部并不設定固定的參數,相關參數均由軟件外部測試文件提供。外部文件主要包括功能測試表、接線關系映射表和校準數據表。每次測試前軟件讀取測試表的測試點和判斷依據等參數,再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將處理結果返回給測試表。這樣當外部條件有變化時也無需更改軟件,擴大了軟件的應用范圍。
3.2 萬用表計量模塊
由于該測試系統主要由萬用表板卡進行電阻、電壓等測量,而測試臺在正式交付使用前需要計量合格,因此在上位機軟件中添加萬用表計量模塊,以供測試臺計量時使用。對萬用表的計量包括電阻和電壓校準,同標準源比較做差后,將結果保存在校準數據表中,以供后續測試使用。程序流程如圖6所示,程序界面如圖7所示。
3.3未加電導通測試模塊
在測試產品的未加電導通時,上位機軟件先讀入測試表中的一對測試點,并去接線關系映射表中查詢對應的通道板上的繼電器編號,然后使之切換,調用萬用表測得該測試點間的阻值,判斷是否合格,最后令之前動作的繼電器復位。
程序流程圖如圖8所示。在進行電阻計算時,需要用采集到的電阻值減去校準值得到最終結果。
3.4靜態絕緣電阻測試模塊
靜態絕緣電阻測試的流程大體與未加電導通測試的一致,都是先讀取測試表模板,然后創建測試表格、查找通道、測試點接入、調用萬用表、數據處理保存、系統復位。程序框圖見圖9。
3.5 繼電器加電通斷測試模塊
繼電器加電通斷測試的流程與上述測試類似,只是測試點多了一對給繼電器線圈加電的點,測試表相應添加一欄加電點。程序界面如圖10所示。
3.6自動綜合測試模塊
在產品需要進行全部測試時,可以直接使用主界面上的一鍵自動測試功能,便將以上測試模塊按順序執行,并將測試結果生成報表存儲在計算機,中間過程無需人員值守。
4 結論
本測試系統能夠有效替代人工測試,測試時間大大縮短,提高了測試效率,節省了人力成本。穩定的軟件和硬件保障,避免了測試中不確定的人為因素,提高了測試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