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林
(清遠市銀益水電實業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511542)
某電站裝機容量 15MW(3×5MW),于 2001年投產。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5200萬kW·h。額定水頭133m,最高水頭134.1m,水輪機型號HLA548-LJ-105,額定流量 4.5m3/s,額定轉速 750r/min。發電機型號SF5000-8/2600A,額定容量6250kVA,B級絕緣,額定電流572.8A。因所處電網要求功率因數較高(大于95%),額定出力下發電機定子電流約480A,運行溫度低于80℃,發電機有較大增容余量。電站在汛期時多有棄水,水工方面有增容潛力,擬利用本年度A級檢修進行增效擴容。
從廠家給出的轉輪綜合模型特性曲線看出,原轉輪的最高效率點在額定負荷附近。設備制造廠給出的水輪機最高效率為92%(額定點)。

圖1 A548-LJ-105模型綜合特性曲線
本次增效擴容,選配效率更高的轉輪,通過對頂蓋上止漏環、導葉進行優化改造,在調速器主接力器行程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更改控制環大耳銷孔位置來增加導葉開度等措施,達到增效擴容的目的。
通過選型設計,選擇了HLYL41-LJ-107型轉輪(見圖2)。兩種型號轉輪的基本參數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兩種型號轉輪基本參數
從圖2可以看出,HLYL41-LJ-107型轉輪效率相對要高。通過對比發現(圖3),HLYL41-LJ-107型轉輪高效率區間較寬,更加適合電站實際。

圖2 HLYL41-LJ-107轉輪模型特性曲線

圖3 兩型號轉輪運轉特性曲線對比
兩型號轉輪導葉高度、下冠尺寸相同,基本尺寸相近,實現改型只需要改動上止漏環尺寸。更改前后頂蓋等相關尺寸如圖4、圖5所示。
由圖4、圖5可以看出,本次改造對機組固定部分改動很少,通過校核頂蓋結構,此項改變在原設計裕量中,改造后不會對原結構造成影響。

圖4 改造前的頂蓋

圖5 改造后的頂蓋
本機組原導葉為對稱葉型導葉(見圖6),厚度呈線性關系,頭部厚度較大,水流在導葉進口處有一定的撞擊損失。本次技改擬更換為負曲率葉型導葉(見圖7),最大程度減小水流在導葉頭部的撞擊。

圖6 對稱葉型導葉

圖7 新設計的導葉示意圖
在調速器主接力器行程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控制環大耳銷孔位置,擴大導葉開度,達到增容的效果。經計算,控制環大耳銷孔逆時針偏移42mm,導葉最大開度擴大到82.72mm。改變前后的控制環大耳行程與導葉開度關系曲線如圖8、圖9所示。

圖8 修改后的控制環大耳行程與導葉開度關系

圖9 原控制環大耳行程與導葉關系
利用本次A級檢修,電站對導葉、轉輪、控制環等進行了改造,更換了新型號轉輪和導葉,重新配鉆了控制環大耳銷孔等。
試驗及運行數據顯示,額定水頭下,機組啟動開度17%,空載開度11%,甩100%負荷時轉速上升率28%,蝸殼壓力上升率30%,滿足機組調保要求。當導葉開度為78%時,發電機出力達到5MW,此時水輪機頂蓋、導軸承處垂直振動振幅為0.016mm,水平振動振幅為0.008mm,水輪機運行平穩。當導葉開度為98%時,發電機達到最大出力,此時出力達到6MW,發電機定子電流580A,超過額定電流8A。此時機組運行平穩,各部振動及噪聲與5MW時基本相同。
本次增效擴容,是通過更換尺寸相近轉輪、其他部件改動不大的方式實現的,投資較小。通過與另外2臺未改造的機組比較,在來水量基本相同情況下,單日單機發電量增加了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