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鳳 楊靜 陳小潔 劉慧慧 鐘璞玉
關于綠色產品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但是主要研究出現在80年代末,而且生態標簽也是在這個年代開始興起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消費水平的提高導致環境惡化,許多國家的政府也增加了環境法規的數量來緩解惡化,綠色產品會更加被人們重視,因此綠色品牌的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呈指數級增長。有研究表明,近年來,人們對綠色產品的需求顯著增長。
對于綠色產品的概念界定,部分學者從綠色入手,并在他們的論文中對綠色進行了討論。有學者從十個維度對“綠色”進行了定義,例如經濟、政治、企業社會責任、公平貿易、保護、非盈利等維度。但是,這些概念略為廣泛,涉及不同方面,且對綠色產品的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另外有一些學者也在嘗試定義綠色產品,其認為綠色產品與傳統的產品相比,其在生產、使用和處理方面對環境和社會有顯著地改善。而也另有學者則強調相對于傳統產品來說,綠色產品不僅僅對環境有較低的影響之外,更應該提供更高的環境效益。在2011年,歐洲共同體委員將綠色產品定義為使用較少的資源,對環境有較低的影響和風險,并且在構思階段就已經預防了浪費的產品。雖然歐洲共同體委員對綠色產品進行了定義,但是學者們并沒有停止對綠色產品概念的界定。有學者強調綠色產品的概念應該圍繞能源、原料、污染和有毒料方面定義。
綠色產品有望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自然資源,保護公眾健康,因此被視為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有用工具。在一些國家,綠色產品購買和使用被看作是影響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為了研究影響消費者對于綠色節能產品的購買與使用的因素,作了很多干預政策研究。歷年來,綠色產品相關的研究橫跨了許多學科。許多學者嘗試用不同的理論去研究綠色產品購買方面的問題。有學者對這些理論進行了分析并總結,指出這些理論研究更多的是立足于個人層面上,并且在研究趨勢上也是在理論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并不是非常全面。目前對于綠色產品購買和使用方面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態度、價值觀、感知效用等方面。如:有學者研究結果表明,態度是最顯著的綠色購買行為預測因子。而綠色使用行為主要由收入、感知消費者效用和年齡決定,回收行為受使用行為的影響較大。另有學者假定預測綠色消費的行為可能來自三個價值觀:利己主義、社會利他主義和生物圈利他主義。結果發現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價值觀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有正向影響,也有負向影響。
目前綠色產品相關研究中,一般運用Value-Belief-Norm(VBN)理論、理性行為理論、計劃行為(TPB)理論、字母理論、Attitude-behavior-context(ABC)理論、親社會與社會判斷理論、社會網絡理論等。
關于綠色產品購買方面的系統化的文獻評述文章較少,運用量化評述工具的更少。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作為分析網絡節點間關系的方法,不僅用于消費者行為研究中,而且被用于進行文獻評述。詞的共現在跨領域中被看作語言表達的載體,共詞分析法屬于內容分析法的一種,可以用來描述特定學科或研究領域的現狀及其趨勢。其原理主要是從研究主題相關文獻中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高頻關鍵詞,對高頻關鍵詞兩兩統計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從而建立共線矩陣。再基于共線矩陣進行聚類分析,反映出這些關鍵詞間的親疏關系,進而分析這些詞所代表主題的研究趨勢。基于此,本研究也嘗試將共詞分析及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用于綠色產品文獻方面的評述工作。目的是梳理綠色產品方面的研究熱點,以及探討與綠色產品相關的研究趨勢,以期為之后研究綠色產品相關主題的學者提供寶貴經驗。
本文將在第二部分中,介紹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數據分析過程。在第三部分,我們將介紹發表綠色產品相關的期刊與國家等。在第四部分中,我們分析研究的結果。在第五部分中,我們評述了研究現狀,并提出綠色產品購買方面的研究趨勢。在第六部分中,我們給出了我們的結論。
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中,共詞可視為不同領域的意義載體。共詞分析是一種文獻計量學的方法,也屬于內容分析方法里的一種,主要是用于現狀分析、趨勢分析、比較分析、引文分析等。共詞分析是提取文獻中的關鍵字或其他重要的詞,用其出現過的頻次分析不同文獻之間的關系,可以分析某一學科或者領域目前的研究現狀和趨勢。首先,根據研究的主題,從文獻中提取一些特定的關鍵詞或主題詞,然后對高頻詞進行頻次統計,建立共現矩陣,最后根據共現矩陣進行深入研究分析。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聚類分析是通過數據建模來達到簡化數據的一種方法,一般分為兩步聚類、K-均值聚類、系統聚類,并且還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標,例如歐幾里得距離、平方歐幾里得距離、余弦、皮爾遜系數、切比切夫距離等。聚類分析經常被用來描述數據,它可以衡量不同數據間的相似性,以及把數據分類到不同的簇中。因此,在同一個簇中的對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間的對象具有很大的相異性。
戰略圖是基于聚類分析的結果而形成的二維坐標圖,采用中心性和密度來衡量每個集群的性質,其中X軸代表中心性,Y軸代表密度,坐標的原點是平均中心值和平均密度值。中心性代表集群與其他集群之間的深度群集,中心性較高的群集為該整個研究群集中的核心群集。密度表示群集中不同關鍵字之間的關系程度,密度值反映了在研究領域中維護集群和開發進程的能力。戰略圖方法是由Law et al.開發的,用來描述研究領域(群體)中內部某些對象的關系或者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的關系。
在本項研究中,共詞分析、聚類分析和戰略圖都被用來分析綠色產品購買的研究現狀和趨勢。第一步:選擇數據;第二步:選擇相關的關鍵詞;第三步:共詞分析;第四步:聚類分析;第五步:制作戰略圖。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Science Direct數據庫,經過篩選最后從數據庫中提取了718篇研究文獻和綜述,并采用SATI 3.2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通過SATI 3.2可以提取某些字段(如標題、關鍵詞、主題詞、來源、年份、機構、地址等),并對其出現的頻次進行統計分析。對于文獻中沒有關鍵詞的,我們根據其標題、摘要和全文選取關鍵詞。最后,通過研究的高頻詞構建共現矩陣。但是,構建共現矩陣前,我們會刪除與綠色產品購買不相關的關鍵詞,例如綠茶等。另外,我們還會將具有相似的學術意義的關鍵詞合并重新命名為新關鍵詞。例如:”green product”,“ green products”,“marketable products”,“green new products“,“Palm secondary products”,“Environmental product”,“Differentiated products”,“new products”,“furniture products”,“green wooden furniture”,“natural products”等關鍵詞被合并并重名為為”products”;“green strategies”,“green product strategy”,“environmental strategy”,“pricing strategy”,“advertising strategy”等關鍵詞合并命名為”strategy”。
為了描述綠色產品研究數量的演變進程,對出版活動的一些指標進行了分析,表1列出了與綠色產品相關的文獻的出版時間。顯而易見,近些年對綠色產品的研究在不斷增加,這表明對于綠色產品的研究仍在繼續。并且在2018年到達了高峰。
表1:與綠色產品有關的年度入選文章數量
表2顯示了1995-2018年間至少發表5篇研究文獻的期刊,可以發現《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發表的關于綠色產品的期刊最多,為120篇;其次是《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為 18 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為第3,發表了16篇。
表2 至少發表5篇與綠色產品相關研究的期刊
表3中列出了1995-2018年間至少發表了十篇關于綠色產品研究論文的國家或地區。由此可以看出,有15個國家或地區發表了至少十篇關于綠色產品的論文,此外,有6個國家發表的論文超過20篇。其中,中國發表的論文最多,為91篇,其次是美國和臺灣,分別為86篇和46篇。但各個國家均有所涉及,由此可知人們對于綠色產品的認知正在加強。
表3 至少發表了十篇關于綠色產品研究論文的國家或地區
通過以下模型來判斷和確定高頻關鍵詞的數量。
N代表高頻關鍵詞的數量,I1代表只出現一次的關鍵詞的數量。
總共有1044個關鍵詞在采集的數據中只出現過一次。經計算,高頻關鍵詞個數為45個。與綠色產品相關的高頻關鍵詞及其頻數如表4所示。頻數范圍為4-148,其中“產品”排名第一(148),“策略”排名第二(72)。
表4 與綠色產品相關的高頻關鍵詞
在繪制社會網絡關系圖的時候,根據以往的文獻研究,本次研究選擇運用UCINET(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歐文,美國)軟件來建立共現網絡,以直觀的表現出本此研究所選的45個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
在共現網絡圖中,這些線條則代表這些高頻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節點的大小代表該高頻關鍵詞作為關鍵詞間的中介或與其它高頻關鍵詞連接的能力。因此,當節點較大時,對應的高頻關鍵詞通常在共現網絡中起關鍵作用。
此綠色相關共現網絡是以前文所選高頻關鍵詞的45x45的共現矩陣為基礎,再利用矩陣中的共現頻率生成的。圖(1)顯示了與綠色產品相關的高頻詞的社會網絡關系。應該注意的是,從社會網絡圖中可以知道“產品”的節點最大,之后依次是“策略”、“市場”、“管理”、“行為”。因此,我們可以基本得到結論,“產品”在綠色的相關研究中是出現最頻繁的關鍵詞,也是連接其他關鍵詞的最重要節點。除此之外,由社會網絡圖我們也可以得知“策略”、“市場”、“管理”和“行為”也是與綠色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中的核心,有大量的文獻對它們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圖1 綠色產品高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圖
在高頻關鍵詞的不同矩陣的基礎之上,借助于聚類分析的方法,可以對與綠色產品相關的高頻關鍵詞進行分類。不相似矩陣中的數字等于1減去相關矩陣中的數字。若在描述單個文檔時將關鍵詞i和j一起使用,那么它們將會同時出現。顯然,簡單的共線計數并不是評估共詞之間聯系的好方法。因此,為了準確的表現共線關系,選擇一個等效指標(Michelet)來處理數據。
H代表兩個高頻關鍵詞之間的相關性,Cij代表i與j的共線頻率,Ci代表關鍵詞i的頻率,Cj表示關鍵詞j的頻率。
根據高頻關鍵詞的不相似矩陣,運用SPSS25.0進行系統聚類分析(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Armonk,NY,USA)。其中系統聚類方法選擇ward,度量選擇平方歐式距離。根據樹狀圖,確定了聚類類別數應在5—7之間,為了進一步確定聚類數目,進行了方差分析驗證,結果顯示,45個高頻關鍵詞可分為5個簇(樹狀圖及方差分析結果見附錄)。第一個集群(C1)被命名為購買意愿和態度,包含以下關鍵詞:環境,意識,態度,關注,購買意愿,價值,消費者。第二個集群(C2)被命名為,市場和行為,包含以下關鍵詞:市場,行為,市場細分,印度,信任,策略,發展。第三個集群(C3)被命名為生態標簽和生命周期評估,包含以下關鍵詞零售,采購,生態標簽,生命周期評估,市場營銷,交通工具,遺傳算法。第四個集群(C4)被命名為產品和消費,包含以下關鍵詞廣告,中國,經濟,決策,供應鏈,能源,科技,信息,行為理論,知識,知覺,產品,價格,消費,可持續性。第五個集群(C5)被命名為管理和創新,包含以下關鍵詞管理,績效,創新,實踐,政策,設計,模塊化,制造業,博弈論。
表5 通過系統聚類分析識別出5組高頻關鍵詞
利用如下公式分別算出5個簇的中心度及密度:
E(k)表示簇 k 的中心度,D(k)表示簇 k 的密度,Cij表示關鍵詞i和j的共線頻率,n表示簇內高頻關鍵詞的數量,N為所有高頻關鍵詞的數量,φs表示簇s,φ表示所有高頻關鍵詞字段。5個簇(按 C1-C5 排列)的中心度分別為:7.21,6.84,2.37,10.1,5.5;密度分別為:26.17,25.33,3.83,12.14,13.25。平均中心度為 6.40,平均密度為16.14。因此,根據中心度和密度的值繪制了綠色產品域的戰略圖。圖中圓圈的大小與每一個集群中的文章數量成正比。
可以看出關于產品和消費的研究文章是最常見的,這表明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在研究綠色產品時考慮了產品本身和消費。值得注意的是,C1、C2均位于坐標軸的第二象限,中心度低、密度高,這表明它們是綠色產品領域潛在的研究領域,但不穩定,若沒有進一步的有效研究可能會消失。C3、C5位于第三象限,低中心度、低密度,這表明它是綠色產品領域的一個局部主題,仍需要更多的關注。C4位于第四象限,中心度高、密度低,這表明它們是潛在的研究領域,但它們很容易被分割并演化成其他簇。因此,可以將綠色產品方面的研究趨勢分配給這5個集群。
圖2 綠色產品戰略圖
在建立對于綠色產品研究的模型之前,對過往文獻的梳理及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通過對于所有參考文獻提取后的高頻關鍵詞數據處理后,將其分成5個集群。故,目前對于綠色產品的研究狀態可以描述如下。
C1:“購買意愿和態度”:綠色產品的研究在很大程度取決于在綠色產品的購買意愿上,旨在提高綠色產品的購買率。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綠色產品購買意愿會受到人口特征的影響。例如,在研究中發現性別、年齡和收入等人口統計學變量對感知質量和隨之產生的購買意愿有正向影響。等發現環境、心理態度、生態標簽和文化價值顯著影響綠色購買意愿,并且綠色購買意愿的動機因素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比例更高,尤其是女性消費者。此外,人格特征也會對消費者的綠色購買態度造成影響。例如,發現綠色消費行為是以消費者的態度為基礎的。然而,他們之間有一個差距。提高綠色消費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綠色消費的接受程度。則發現生態標簽在綠色產品的態度形成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消費者自身的對于產品的價值感知也會對購買意愿及態度產生影響。例如,發現消費者的價格知識感知是可持續綠色行為結果的主要決定因素消費意愿和支付綠色價格溢價的行為意愿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結果消費。此外,消費者的價值觀也是研究綠色產品相關問題的重要要素。例如,有學者發現集體主義與三個預測因子(態度、計劃行為理論中綠色購買意愿的主觀規范和內部知覺行為控制)與長期取向的相關性不顯著,綠色購買意愿顯著與人的自然取向有關。此外,綠色購買意愿受態度的影響顯著且直接對綠色產品、環境關注和感知消費者效能產生影響。而感知環境知識則通過綠色產品的中介作用直接或間接地發揮作用。
C2:“市場和行為”:主要指綠色產品市場下的企業行為和消費者行為。例如,在綠色產品市場下對企業行為的研究:Ko、Kwang與Kim在他們的研究中以韓國首爾為例,研究了零售環境下綠色市場、企業形象與購買意愿之間的。探討在綠色市場的基礎上,藉由建立企業形象,對策略性市場績效的管理意涵。在綠色市場競爭中,企業可通過轉售市場等行為策略進行綠色競爭。以及在實現促進綠色市場的目標時,可通過參與企業的隱性合作來實現。以巴西市場及供應鏈為例的企業提高銷售的行為及市場策略的研究體現了這一點。而在綠色市場下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就廣泛得多。例如,從研究傳統的綠色產品市場下綠色產品購買行為到研究新興市場中探索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購買意愿都是相關研究中的重要部分。Zhao和Gao等人以中國綠色市場為例,在綠色消費行為的理論框架下,研討出態度是影響購買行為的最重要因素。多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檢驗消費價值是否能預測綠色消費行為以及消費價值感知在可持續綠色消費行為中的作用。針對綠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多篇文章進行了相關研究。例如在以意大利消費者為樣本的研究中,研究關于可持續發展產品的消費者行為會受到信息、關注和道德產品等的影響。此外,還有文章面向可持續生計,調查消費者對綠色產品購買行為的驅動因素。
C3:“生態標簽和生命周期評估”:值得信賴的生態標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從而促進綠色消費。研究發現,生態標簽在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態度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生態標簽通過功能價值(質量)來影響消費者的綠色產品購買意愿。與普通產品相比,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具有生態標簽的高價產品。消費者認為“生態標簽”的產品味道更好,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標簽的影響。同時,生態標簽可以作為向消費者告知綠色產品信息的媒介,解決生產商、中間商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例如,Chekima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生態標簽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市場失靈問題。生命周期評估是一種能夠全面評估建筑業和相關環境行為的新趨勢的工具。對綠色產品進行生命周期評價,主要是為了改善環境,從綠色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出發,對各類綠色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環境負荷,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C4:“產品和消費”:消費者消費綠色產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人口、社會、政治、經濟和心理因素以及國內實踐的實踐和意識形態結構。綠色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每次都是不同的。從每個購買過程中獲得的購買經驗和知識(以及沒有購買綠色產品的負罪感)反饋到消費者的一般綠色價值觀和知識中,并影響下一次購買。對綠色產品有更多的知識或信息的消費者不僅會更傾向于以一種反映他們對環保態度提高的方式行動,而且會更有動力地采取行動,因為他們有能力充分地評估綠色產品。另外,在Abdullah et al。研究中發現,將環保知識傳授給低收入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更愿意消費綠色產品[11]。并有研究發現,消費者對環境的關注影響其購買綠色產品的支付溢價的一員。而且,尼爾森在2014年的一項全球研究中顯示,5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愿意為哪些致力于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產品和服務支付更高的價格,意味著他們會更傾向于消費綠色產品。
C5:“管理和創新”:全球化給企業帶來了提高環境績效的壓力和動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正試圖通過綠色供應鏈管理來提高績效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績效的平衡。消費者、購買者、社區和政府法規對環境的日益關注迫使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綠色創新,綠色供應鏈管理促進了綠色創新。更多研究發現,環境的可持續性會推動企業開展內部綠色活動和向綠色供應鏈管理方向發展。而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綠色創新在開發綠色新產品方面具有戰略聯系。在綠色創新方面,不少研究表明綠色產品創新對企業績效存在積極的影響。例如,Huang等人研究發現臺灣高科技產業公司綠色產品創新績效對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Ar分析發現,土耳其綠色產品創新對企業績效和競爭力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與此相對的是,與知識轉移相關的風險對綠色創新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正向關系存在阻礙作用。另一些研究發現,綠色產品和過程創新與綠色產品競爭優勢和綠色新產品成功正相關,且綠色產品創新對其正向影響大于綠色過程創新。綠色產品競爭優勢部分中介了綠色產品或過程創新和綠色新產品成功之間的關系。政策被發現可以通過直接刺激供給或間接刺激需求來影響綠色產品創新。在控制需求側效應的同時,稅收和監管與綠色產品創新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補貼和(部分)自愿協議與綠色產品創新正相關。此外,有研究指出,可持續發展的某些維度會導致綠色創新的開發和投資。企業越重視經濟、制度和社會的可持續性,就越有可能投資于綠色創新。這種經濟和制度壓力驅動的綠色創新可以在社會可持續性方面創造價值。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總結出了了以下研究趨勢,期望為研究人員提供一份研究信息路線圖。
首先,從“購買意愿和態度”的角度來看,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是研究綠色產品發展中值得關注的變量。其受到人口統計特征、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有些研究發現人口統計特征對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產生了影響,但所有的人口統計特征都會對購買意愿產生影響嗎?哪些特征的影響更大呢?更多的研究只是集中在表面,并未更深一步的研究其特征間的關系。因此,有必要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來探究多種特征與購買意愿之間的關系是否更加有效地增加消費者地購買意愿。此外,態度也是直接影響綠色產品購買意愿關鍵地一步,但如何針對性地影響消費者的態度呢?又是否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今對于,購買意愿及態度的研究已經很多了,但其研究結果是否又適用于綠色產品這一特殊類型產品上,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多的在細節上探究影響消費者決策這一變化過程,即態度受到影響,進而隨之產生購買意愿,以及各影響特征間相關關系。
其次,從“市場和行為”來看,目前的對于綠色市場以及企業行為和消費者行為的研究還算較為廣泛,但在如今經濟水平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綠色產品市場可以說是瞬息萬變。因此關于綠色產品市場的相關研究,除了對目前已知的綠色產品市場框架進行透徹的研究,還需要在研究中時刻緊追時代和信息發展,時刻關注新興市場的發展。在網絡技術發展的當今時代,特別是在網上消費逐漸成為主流趨勢的情況下,網絡市場也是研究的重要趨勢和目標。處在資源為王的時代,人們應該清楚,在對企業行為和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中,資源約束的影響也是重要的研究趨勢。此外,在針對企業行為的研究中,“品牌”也是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比如說品牌效應對企業定位以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第三,從“生態標簽和生命周期評估”角度來看,生態標簽對于消費者選擇或購買綠色產品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明確減少了消費者與生產商、中間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那么,生態標簽是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的,其中又有什么因素作為中介而存在是進一步的研究方向。此外,生命周期評估作為一種評價綠色產品的新工具,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加以運用,對綠色產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第四,從“產品和消費”的角度來看,綠色產品如何被消費者所接受或消費,對企業甚至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消費者會受外界的因素的刺激,從而消費綠色產品。那么,什么因素對消費者消費綠色產品的影響最大是需要進一步的調查。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傾向于研究消費意愿,但是消費者的實際行為——消費綠色產品更為重要,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更加注重對消費意愿與消費的實際行為差距的探究。
第五,從“管理和創新”的角度來看,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綠色創新之間的聯系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例如,綠色供應鏈管理具體是如何影響綠色創新的?這其中是否存在什么因素作為中介?除了綠色供應鏈管理,關于已有研究發現的其他一些影響綠色創新的變量,有必要深入分析不同變量對綠色創新的影響機制。此外,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對于消費者和綠色產品的管理與創新之間尚有很多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同時,在經濟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行業出現和興起的今天,還應該關注新興行業綠色產品管理與創新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與綠色產品相關的研究領域,仍然需要進行更加廣泛的研究。為了更加直觀地說明其研究趨勢,下圖總結了為進一步研究綠色產品相關領域中可以考慮的一些核心關鍵詞。
圖3 可在綠色產品相關研究中考慮的核心短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有關綠色產品的研究現狀和趨勢,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綠色產品領域的文獻進行了梳理,期望為之后研究綠色產品的人員提供一些寶貴經驗。主要結論如下:
(1)1995-2018年期間,與綠色產品相關的文獻共有718篇。根據調查顯示,對綠色產品的研究一直在增加。截至到2018年,《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是發表研究綠色產品文獻最多的期刊(120篇),中國和美國是其研究領域中最大的兩個貢獻者。
(2)與綠色產品相關的高頻關鍵詞共45個,例如:產品、政策、市場、消費、行為、設計、管理、創新、購買意愿、發展、環境、價值、科技、價格等。
(3)由社會網絡圖可知產品、政策、市場、管理和行為是與綠色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中的核心,而產品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4)高頻關鍵詞被分為5個簇,分別是“購買意愿和態度”、“市場和行為”、“生態標簽和生命周期評估”、“產品和消費”、“管理和創新”,這些都是與綠色產品相關的潛在研究領域。
(5)深入分析綠色產品的研究現狀,全面介紹綠色產品相關的研究現狀,為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綠色產品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基于過往綠色產品相關研究文獻,發現目前對于綠色產品的研究狀態集中5個方面:“購買意愿和態度”從心理學視角關注購買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市場和行為”從行為學視角關注消費者的行為及其分類;”生態標簽和生命周期評估”從生態學視角關注產品的生命周期評價;“產品和消費”從協調視角關注生產和消費領域的博弈和協調等;“管理和創新”從管理視角關注了綠色產品創新和擴散。
本文結論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首先,進一步梳理出了與綠色產品相關的45個高頻關鍵詞,為今后從事綠色產品相關研究的學者選擇研究變量時提供了更多依據。其次,發現產品、政策、市場、管理和行為是與綠色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中的核心,而產品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為學者的研究設計提供了著手方向。最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視角,即對于從事“購買意愿和態度”研究的學者,應該重點考慮從心理學視角關注購買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并且更多的在細節上探究應用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時影響消費者決策這一變化過程,以及各影響特征間相關關系;對于從事“市場和行為”研究的學者,應該重點考慮從行為學視角關注消費者的行為及其分類,并且在研究中時刻緊追時代和信息發展及考慮品牌效應對企業定位以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研究者們可以對國外的研究進行有效的參考和學習,并融入國內相對復雜市場環境,才能透徹的了解中國獨特的綠色消費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行為及意愿;對于從事“生態標簽和生命周期評估”研究的學者,應該重點考慮從生態學視角關注產品的生命周期評價,生命周期評估作為一種評價綠色產品的新工具,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中加以運用,對綠色產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對于從事“產品和消費”研究的學者,應該重點考慮從協調視角關注生產和消費領域的博弈和協調等,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更加注重對消費意愿與消費的實際行為差距的探究;對于從事“管理和創新”研究的學者,應該重點考慮從管理視角關注了綠色產品創新和擴散,有必要深入分析不同變量對綠色創新的影響機制,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未來對于消費者和綠色產品的管理與創新之間尚有很多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對于新興行業的管理與創新應給予一定關注。
本文的研究文獻主要來源于英文數據庫,忽略了其他語言的研究成果,這樣可能導致文獻不全面。其次,在納入共詞分析的這些文獻中大多為實驗類研究,社會調查類研究文獻數量較少,這些研究局限將在后續研究中逐步完善。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①綠色產品研究現狀的不斷深挖。本文通過查找國內外文獻發現有關綠色產品研究現狀梳理類文獻較少,因此,未來希望各學者在不斷探索綠色產品研究領域的同時,也能逐步深入的梳理綠色產品相關文獻。并關注不同語言國家對于綠色產品領域的發現,以便為未來研究者提供寶貴的參考。②對于綠色產品和消費者等研究內容的探索和深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綠色產品已然逐步邁入各國人民日常生活中,但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各方因素以及干預效果的研究文獻并不是太多。③產品類別的區別對于干預效果的影響是否不同,隨著綠色產品類型的不斷擴大,許多“新型”產品應然而生,而原有研究成果是否對于不同產品結論相同?這也是值得未來研究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