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義正
在許多同學那兒,往往是一個素材用一次,這顯然是浪費的。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可讓一個素材有多種使用方法。
怎樣從多個角度使用素材呢?我們來看個例子。
素材:老家的后院,有一口古老的用石頭砌成的小水井。
比如,寫某一喜歡的事物時,我們可以抓住老井帶給你的樂趣,來一段“我愛老井”:
我家后院有一口歷史悠久的井,水很淺,清澈見底,好像一面鏡子。井壁和井臺,都是用一樣大小的鵝卵石砌成的,十分整齊,給人一種古老而幽雅的感覺。每天放學,我都喜歡到井邊去玩耍。我們幾個小伙伴還常常伏在井欄上照鏡子呢。
又如,要寫一篇關于時代變遷的文章,我們也可以來一段“被遺忘的老井”:
如今,我家后院裝了自來水,澆花澆菜可方便了!過去沒有自來水時,我家只有后院的老井,它小得可憐,水深不到2 尺,挑個底朝天也沒有10 擔水。井壁的鵝卵石還會撞水桶。井臺凹凸不平,提水時老擔心踢倒。這古老的水井,現在可要退休了。
再如,要表現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處,我們同樣可以來一段“老井的妙用”:
春節將至,我們家買了很多魚,一尾尾活蹦亂跳的。魚買回來后,爸爸媽媽發愁沒地方養,只聽爺爺說:“后院的老井不正好嗎?”“是啊,老井正好!”爸爸重復道,提著魚就來到老井,把魚倒了進去??粗~兒們在井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心里樂開了花。這口老井真好,不僅給了我觀賞魚的好機會,還能幫我們養魚,等過年時候需要魚就能吃上新鮮的。
當然,老井這個素材可不止以上三個角度,把觀察者換成附近的鳥兒、井里的生物等,將是另一片天地。
通過上面的內容,同學們不難發現,選擇不同的觀察角度,把你的思路打開,你的素材一定會像孫猴子變戲法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