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海明
午后,我和爺爺在公園里散步。地面上有許多金黃色的銀杏葉和梧桐葉,踩在腳下感覺軟綿綿的,很舒服。
忽然,我發現路旁邊長著一排高大挺拔的雪松,好似一把把撐開的巨傘。“爺爺,為什么別的樹葉子都掉光了,而雪松卻依然那么的蒼翠?”我好奇地問。
爺爺笑著說:“傻孩子,別說秋天,就算冬天,雪松的葉子都是翠綠的。”
我繼續問:“爺爺,這是為什么呢?”
“這個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找答案吧。”爺爺故作神秘地說。
于是,我走近一棵雪松,湊近它的樹枝,仔細觀察起來,發現雪松的葉子都是好硬好尖的松針,而腳下的銀杏葉和梧桐葉卻是扁平的。回家后,我急忙去“請教”電腦老師,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秋冬季節,氣溫降低,土壤中的水分減少,樹根已經無法吸收到足夠的水分以滿足葉子的需要。像銀杏葉和梧桐葉扁扁平平,表面積大,水分蒸發快,樹根吸收的水分很快就被蒸發了,當葉子缺少水分,只能枯黃并飄落。而松、柏、冬青等樹的葉子,形狀尖細,有些葉片表面還覆蓋有蠟質層,蒸發得比較慢,即使在缺水的日子里仍可生長,因此能保持四季常青。
原來如此!
廣播時空
本文將于2020 年5 月27 日20:30 在福州廣播電視臺FM90.1左海之聲播送,并特邀專家點評。同時,可常年上喜馬拉雅網搜“曉月作文屋”在線或下載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