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n



由于疫情影響,原定于2月11日正式上班的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下文簡稱:南師大社),也不得不一再推遲復工時間,而采取了遠程辦公模式。雖然不少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出版社作為內容生產方,主要工作在于編輯對文字的處理,因此是比較適合居家辦公的。但對此,南師大社社長張志剛則認為:“出版工作需要編輯、營銷、財務、出版、儲運等部門的統籌合作,雖然居家辦公時間靈活、心情放松,但其劣勢也很突出:信息采集不全、懈怠效率低、與同事溝通不暢,同時與人隔絕的居家辦公會讓人喪失團隊的歸屬感,工作積極性也大打折扣。”
此外,排版印刷企業無法按時恢復生產,生產物資不足、物流不暢等,也對正常的出版工作造成了影響。工作場所、方式的變化,極大地改變了原有的產業運營模式,對生產效能和市場需求有所抑制。“如果生產不能按照計劃進行,勢必會影響后續的發貨和回款,進而影響我們全年營收和利潤的順利實現。”
于是,與全國上下吹響的抗疫號角一樣,在南師大社里,也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特別戰役。
引入新技術,助力線上辦公
面對疫情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南師大社從全面化復工、遠程化辦公、彈性化考勤、小區化管理、電子化審批等五個方面來應對工作上的困難。
“我們原定于2月11日正式上班,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們安排部分員工錯時進入園區辦公、部分員工線上辦公,以這種柔性上班的模式,確保疫情防控和出版業務工作兩不誤”。張志剛介紹說,雖然2月24日即開放了園區辦公,但南師大社仍以遠程化辦公為主,通過“釘釘”辦公系統開展工作,“各分社、各部門、各中心負責人每天在‘釘釘辦公系統上傳本單位的工作日報,同時鼓勵每位員工也上傳個人工作日報,確保大家每天都處于一種積極的工作狀態中。編輯與營銷人員無須到園區考勤,而是使用‘釘釘辦公系統進行考勤;行政管理和服務支撐部門,在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下提出本部門的考勤方案。園區每日規定時間開放,有專人在門口進行體溫測量,并做好入園登記工作。財務報銷手續、用章手續等都盡可能在‘釘釘辦公系統上進行電子化審批。”
發揮學術優勢
張志剛認為,學術出版是大學出版社的天職。大學出版社可依托高校的學科優勢和專業特點,在學校的優勢學科基礎上凝練出版社的優勢領域,進行專業化發展,差異化經營,把優勢領域的縱向發展做深做透。
在此次疫情期間,南師大出版社就把大學出版社的這一優勢充分利用并發揮了出來。為方便從全國奔赴湖北各地的醫療隊員與當地患者及時溝通,南師大社立足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學的優勢品牌學科,與南京中醫藥大學范崇峰團隊通力合作,迅速策劃選題,針對此次新冠肺炎臨床表現癥狀,依據中醫十問要點,篩選出湖北方言與普通話的發音或用詞有較大差異的診療常用語100個,按照使用范圍分為問診常用語、身體部位常用語、服藥常用語、交流常用語四個部分,出版了《抗疫援鄂診療常用100語(融媒體版)》,并發布網絡免費視聽資源。全書涉及湖北省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及3個縣級市的27個方言點,包含其普通話與方言對照語音版或純方言語音版(含文字、音頻及部分視頻內容),基本涵蓋湖北省內主要漢語方言區,呈現出當前湖北各地方言在醫學常用語上的真實發音現狀,最大程度為從全國奔赴湖北馳援的醫療隊員提供與當地患者有效溝通的診療方言服務。
“可以說,這是大學出版社依靠學科優勢,在疫情攻堅戰的非常時期,進行精準定位和專業服務的典型范例。”張志剛說,這本書的策劃過程,讓南師大社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充分充分調動專家學者和學術團隊資源的重要性,“但這也對我們的編輯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敏銳的學術感知力和強大的專業協同力,又能善于獲取時代發展和社會進程中的最新訊息,快速策劃具有學術水準和指導意義的選題。”
探索線上模式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成為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面臨的共同課題。為保障廣大師生在居家期間也能順利地進行線上教學、學習,南師大社全社動員,積極聯系作者,聯系數據平臺,經過細致的組織策劃與精心的編輯加工,在微信、微博平臺迅速將資源整合推出,及時為廣大師生免費提供圖書配套數字資源服務。先后相繼在基礎教育、幼兒教育、人文社科、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藝術教育等領域,連續六期免費推出了相應的圖書數字資源,向公眾推送電子教材圖書及配套數字教學資源共計149種。
緊扣幼兒衛生保健和防護的需求,南師大社還組織編寫了《幼兒園衛生保健掛圖》,以淺顯易懂的圖文向幼兒傳輸疫情期間的保健知識。為了能讓幼兒園快速獲取掛圖信息并順利購買,南師大社通過出版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相關推文,并留有線上征訂單二維碼。幼兒園通過掃描二維碼下單之后,出版社在三個工作日內就會安排相關人員或當地經銷商與幼兒園取得聯系,就近發貨。另外,出版社還提供了微信客服服務,幼兒園可以在工作日9點至17點通過客服微信進行咨詢。張志剛社長介紹說,截至目前,首批5000套掛圖已基本銷售結束,出版社已開始加印,待后期幼兒園正式開園,出版社還將舉辦掛圖線上贈送活動。
向“全媒整合”轉型
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給全國的在線教育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對于擁有海量教材資源和教育版權的大學出版社,也就更有必要全力進行數字資源的拓展和開發,將紙質內容實現在線傳播和教育延展,把線下作者資源拓展為線上教師資源,把固定知識讀本延伸成開源教育平臺,在編輯思維上實現“全媒整合”的轉型,在營銷思維上實現“線上獲客”的突圍。
因此,張志剛認為,未來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南師大社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與技術提供商和銷售運營商進一步合作,搭建自有平臺,把出版社從傳統的教材教輔提供者,轉變成為學校師生學習的內容提供者和教育服務提供者,如何做好高等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研發具有生產形態多樣化的數字產品,不斷提高數字產品的運營競爭力。對此,張志剛提出了南師大社在在線上內容和產品開發方面的總體思路:“第一,依然要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第二,將更加注重形式創新,根據內容和需求確定媒體;第三,通過資源的一體化設計,實現媒體互補;第四,強化資源的后期服務與用戶分析,形成出版閉環。”
雖然疫情來勢洶洶,但也為傳統出版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很多出版社開始切實思考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及數字化進程。對于南師大社來說,這次疫情讓他們有時間去反思開發的線上資源的有效性,在反饋的基礎上進一步迭代,開發出更加符合讀者需求的資源。“疫情期間,紙質圖書和線上資源的閱讀人數都在增加,我們正逐漸進入全民閱讀時代,出版社需要推出更多優質出版資源引導大眾閱讀,或反映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來引導社會閱讀方向。出版轉型一直都在進行,南師大社需要更深入研究出版市場的新需求、新變化和新規律,做好新的計劃和部署,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