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飛
摘要:
“互聯網+”即將互聯網運用在各個領域,使其與互聯網進行相互融合,進而促進技術的進步和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促進改革。農民作為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最主要力量,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幫助農民轉型已經成為我國目前農村建設的重要課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因此,互聯網時代也為農民的教育改革培訓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針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民教育培訓做出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農民教育培訓;策略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66
引言
農民作為農村經濟的主要建設者,其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但是在傳統耕種思想的影響下,農民已經形成固有思想觀念,在農業生產和管理的過程中依然堅持傳統的方式。因此,對于農村建設而言,缺少的是具有現代技術的高素質管理型人才,這就需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先進信息技術對農民加大培訓力度,合理利用互聯網平臺,全面提升農民素養,推動我國的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水平。
1新時代背景下農民教育培訓的意義
11農民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位置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對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都采用相對傳統的方式,導致農業生產的效率相對較低。時代的飛速發展對于農業發展水平有了新的要求,為了使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符合社會的發展進程,新農村建設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的提升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農民是進行農業生產的直接力量,影響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經濟水平的發展進程,因此想要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就必須提升廣大農民的綜合能力。我國農民一直沿用傳統的耕種模式,很多地區的經濟相對落后,消息閉塞,教育程度也遠遠達不到平均水平,致使很多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偏低,對于新型的耕種技術和新型農機設備的使用未能很好地掌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總體提升速度,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2培養素質全面的優秀農民促進生產模式的改革
職業農民是當下發展的方向,符合我國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并且具有職業屬性。簡單來說,職業農民就是指以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為背景,使用更先進專業的生產手段來達成農業市場化的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一批新型素質全面的農業生產人員。相較于傳統的農民,培訓升級后的新型農民所得到的經濟收入更高,個人所具有的素質更加全面,所具有的社會地位更高。相較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是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產業,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速度和生產效率對于農耕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農業現代化裝備有著重要的要求,農民要對新型的農機設備熟練掌握,能夠使用新的生產模式,進而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節省耕種時間和人力,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我國農業正處于向現代化改革階段,很多地區都已經開始推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理念,并且大力推行綠色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此時的農業生產從單一方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開拓生產范圍,節省勞動時間和人力。新型農業生產以農耕機械化和現代化的科技為主,并且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是將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進行有機融合的全新生產體系,需要一批具有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加強農民的培訓教育是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大前提,是真正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重要基礎[1]。
2新時代背景下的農民教育培訓策略
21營造良好的教育培訓氛圍
要擴大互聯網教育培訓的范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在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民教育培訓而言,所謂的基礎設施就是互聯網,因此各地區的人民政府應大力支持和完善網絡基礎設備的建設,為農民的教育培訓提供良好的網絡氛圍,保證其培訓過程中的硬件條件。同時增強宣傳范圍和力度,擴大網絡培訓教育在農民中的影響力,通過各種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農民群眾對于教育培訓的興趣,使農民積極加入其中。進一步擴大培訓范圍,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投入相應的資金用于農民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可以在政府的指導下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網絡培訓計劃的制定,可以將已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創新,進而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更符合實際情況[2]。讓廣大農民群眾體會到接受網絡教育的重要意義和農業生產改革的重要性。
22充分調動農民群眾接受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各個培訓機構應當保持開放心態,以相對輕松的形式展開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對于農民而言,網絡是一種相對受歡迎的培訓介質,教育機構可以在現場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教學,使兩者合理搭配。這種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提高農民學習的積極性,互聯網的普及發展使培訓的模式變得多元化,也更加靈動。培訓單位也要對各種培訓方式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加強農民培訓的效率。如,可以直接進行線上的課程學習,使接受教育培訓的農民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就能夠進行學習,不需要到達教育機構現場進行學習,但是要在培訓后進行相應考核,在考核成績合格后才能畢業?;蛘呖梢酝怀鼍€下的實地培訓,對于農耕機器學習的知識農民可以實際操作中得到鞏固,使其在網絡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得到具化,這樣學習的成果要比單純學習好得多,通過2種途徑相結合的方式,給農民學習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能夠有效提升農民的學習成效[3]。
23加強引導式培訓提升培訓效率
從當前我國農民情形來看,整個群體所擁有的信息技術水平并不高,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停留在網絡聊天和網購等,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情況少之又少。因此,要對農民進行整體的引導式培訓,使其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使其能夠真正地接受互聯網教學培訓。在進行培訓之前應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對于網絡資料的查詢、基本的平臺登錄等。并且在真正了解和掌握農民的培訓需求后,結合實際將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制作成不同模塊進行培訓,如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等[4]。
3互聯網背景下農民教育培訓的發展前景
在網絡覆蓋得到實現的前提下,對農民群眾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利用網絡進行大數據的整合,集中優秀的教育資源,將互聯網和實際教學相融合,從而使培訓模式得到改革,使培訓方式和時間變得靈活,實現對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沒有任何影響。另外,培訓平臺的不斷完善,能夠真正地滿足農民不斷增長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大數據的應用,未來的培訓平臺將不僅僅是單一的培訓平臺,還會成為農民的服務平臺和信息交流工具,購物和營銷都可以在平臺上得到實現,對于農村的全面發展建設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5]?,F今,我國各種類型的社交、媒體軟件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如頭條、快手和抖音等,并且智能手機已經得到普及,因此,可以利用相應的軟件進行線上教學培訓。如,在抖音上進行直播培訓,主要利用農民群體的業余時間在直播間開播教學。利用手機上的軟件平臺進行線上培訓直播,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方式。
4結語
當前形勢下,我國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愈加重視,農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是我國農產業發展水平進行提升,利用互聯網對農民進行培訓,可以利用和集中各種優秀教育資源,在為農民培訓提供新方向的同時,提高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積極性?;ヂ摼W資源的充分利用,使農民的思想得到了改變,接受更多的先進知識,全面提升自身素質,進而促進我國的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凡.“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農民教育培訓方式[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26):6-7.
[2]李泉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農民教育培訓展望[J].農民致富之友,2019(09):209.
[3]王學忠.“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農民教育培訓展望[J].甘肅農業,2016(15):57-59.
[4]齊國.大力推進農民教育培訓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J].中國合作經濟,2020(04):15-16.
[5]齊國.大力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業從業人才[J].農村經營管理,2020(04):12-13.
(責任編輯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