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①,明朝端午浴芳蘭②。流香漲膩滿晴川③。 彩線輕纏紅玉臂④,小符斜掛綠云鬟⑤。佳人相見一千年。
(《韋應物詩集系年校箋》卷七)
①碧紈(wán):綠色的薄綢。
②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習俗,以除毒避穢。
③流香:指古代女子梳洗后,融進胭脂香粉的水。
④彩線:五彩絲線,端午節時,人們將其纏在手臂上,以驅邪鎮惡,又稱長命縷、續命縷等。
⑤“小符”一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插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小符,寫有符篆的小紙條或小布條,常在端午節使用。云鬟(huán),女子的發髻。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蘇東坡被貶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他的侍妾朝云始終陪伴在身邊。適逢端午,朝云精心準備,詞人深有所感而作此詞。
上闋寫端午前一天,朝云為次日的沐浴而采摘蘭草,忙碌不已。“輕汗微微透碧紈”,描寫細膩,以熱情高漲的勞動場面,表達出對“浴蘭湯兮沐芳”(《楚辭·九歌·云中君》)的期待。明朝沐浴時,晴空下的河流里一定滿是洗下的胭脂香粉。此處“漲膩”與下闋的“綠云鬟”,化用唐代杜牧《阿房宮賦》“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前者說明女子脂濃粉香,后者說明女子鬟發如云,足見朝云是個美人。
下闋寫了端午節的習俗,點名題意。朝云纏上彩線,插上小符,為的是驅邪避疫,詞人借此表達了讓朝云“玉臂”“紅”而長命的愿望;此外,“輕纏”“斜掛”兩個詞寫得十分逼真,體現了朝云的溫婉與柔美,如此佳人,詞人當然希望能與之相伴千年。其實,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等活動,且用對偶句式,也是想讓“佳人相見一千年”的愿望得到實現。
寫這首詞時,詞人雖貶居惠州,但因為有侍妾朝云的陪伴,且二人感情篤厚,相知相愛,因此詞中未見貶謫的痛苦,反而滿是輕松快意的生活趣味。在端午時節,蘇東坡許下了與愛人朝云長相廝守、永不分離的心愿,也是對二人美好生活的一個祝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