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閏青
有人說:“書房是家庭教育的道場?!睂Υ?,我感觸頗深。
我對書房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家里有一個書房,緊靠三面墻壁放著三排書柜,每個書柜里都放滿了各種書籍。平日里除了睡覺、做飯,我在家的主要活動區域就是書房。每天早上,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書房閱讀;每晚睡前,我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合上書本,從書房中走出來。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我的習慣。這些年來,隨著我的成長,書房也在不斷“成長”,從“瘦小伶仃”變得“羽翼豐滿”。
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別說書房,就是書也沒有幾本。盡管我很愛看書,但也只能把大哥的小人書拿出來一遍又一遍地翻。所以,我從小就對書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夠擁有很多書,可以隨便看,任意讀。但直至上大學,除了教材,我也沒有買過幾本書。大學期間,我曾把節余的飯票換成錢用來買書,不過買的都是參考書、習題集之類的輔導材料。
大學畢業時,不少同學為了“輕裝”回家,扔掉了教材和書籍,但我沒有,我把書分裝打包,分批次帶回了家。但是,農村的家里沒有多余的房間讓我做書房,我就暫時把它們裝在了紙箱里,放在我的床底下。暑假后,我被分配到縣里的一所職業高中教書,于是我騎著自行車,把書帶到了學校分給我的宿舍兼辦公室。沒有書架,我就把書放到辦公桌下,看的時候把紙箱拉出來。盡管條件比較艱苦,但我每天晚上堅持看書,那些書也成為我最好的精神食糧。
1992年4月,我搬家到海泉中學家屬院,專門把一間小臥室改為書房。丈夫見我整理書房,帶著戲謔的口氣說:“你也沒多少書,還非要個書房。”我一本正經地對他說:“‘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已藕雾毚?,花香不在多。讀書人就應該有讀書的地方?!闭煞蚵牶鬀]有作聲,靜靜地幫我把書房整理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有了孩子以后,書房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多了一些童話故事、看圖識字、兒歌古詩等兒童書籍。女兒剛會咿呀學語,我就開始教她看圖識物,后來又教她讀兒歌。女兒4歲那年,我給她買了一套《中國青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她整天抱著書看,經常就書中的內容向我提問,閱讀興趣明顯增強,閱讀能力大大提升,讀書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1998年,我們又一次搬家。這次的房子是四室兩廳的,有了專門的書房,還買了組合書柜和寫字臺,讀書寫字非常方便??吹轿业臅亢?,女兒強烈要求在自己的臥室也擁有自己的書柜和寫字臺。我答應了她的要求。但由于面積所限,她的書柜和寫字臺比我的小了一點。書柜買好后,看到我的書柜里滿滿的書,女兒要求買新書,要把她的書柜也裝滿。我對她說:“媽媽的書積累了很多年,你慢慢積累,也會放滿書柜的。再說了,書是要自己讀的。買那么多,你能讀得過來嗎?”女兒說:“你買了我才能讀,你買得多,我讀的機會就多,慢慢就讀完了。”聽了女兒的話,我毫不猶豫地給她買了一批新書。女兒把新買的書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自己的書柜里。每天做完作業,她都會讀一會兒書,還會不時找我討論。
2009年6月,女兒高考結束后,我們舉家遷往焦作。搬家時,女兒再三叮囑,別弄丟了她的書。但是,我建議女兒把她小時候的書送給我的侄子。女兒有點不舍,我告訴她:“書本身就是要讓人讀的,有人讀,它才更有意義。”聽我這么一說,女兒爽快地答應了。
買書已經成為我們母女倆的一種習慣,有幾次我們竟然不約而同地買了同樣的書,每當這時,女兒總不忘調侃一句:“母女所見略同?!?/p>
2014年,裝修新家,丈夫專門請人精心設計了_一個三面墻都是書柜的書房,也就是現在的書房。紅木的書柜,溫和敦厚,流淌著時光和歲月的記憶。書房也成了“一桌一椅一方幾,一燈一人一卷書”的所在,陪伴我沉思靜悟、安頓心靈。
書房弄好后,女兒提出想擁有自己看書的地方。我答應了這個要求,在她的臥室里建了一個“區角書房”。現在,女兒在國外讀書,很少在家。女兒的臥房朝陽,到了冬天,我經常到她的書房去看書。陽光暖暖地照在我身上,照在我手中的書上,也照在充滿女兒氣息的物件上,那感覺,真好!有幾次女兒和我視頻,發現我在她的“區角書房”看書,立即跟我說:“別動我的書!”我笑著說:“不會的,我只會替你保管?!庇袝r候,我還會調侃她:“我的書比你的多多了,我干嗎要動你的書?”女兒會毫不客氣地說:“放心吧,等我到了你這個年齡,肯定比你現在的書多?!蔽倚牢康匦α?,享受著書房這個“道場”帶給我的幸福與安然。
博爾赫斯說過:“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并把它詮釋為:“如果有天堂,應該是書房的模樣。”我特別享受在書房里的那種踏實溫暖的感覺。也許只有醉心于書的人,才會有這種溫暖與釋然;也許只有喜歡讀書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這個“道場”對于孩子成長的作用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