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了做這個專題,年前交予黃老先生的采訪提綱,單單提問就洋洋灑灑列了幾十條,內容涉及創作契機、創作語言、創作素材等。畢竟面對的是黃春明這樣擁有著精彩人生、豐富閱歷的臺灣文壇重量級作家,不得不誠惶誠恐,搜尋與他相關的方方面面,力圖更全面地呈現黃老的全部靈感與創意。但心中也隱隱擔心,這么多的問題是否會引起老人家的厭煩與不滿。
年后復工,收到黃老的采訪回復,并附帶了一封致歉函。函中,黃老表示自己本想認真仔細完成采訪提問,但無奈迫于精力有限與截稿日將至,故只能回答部分問題,并一再致歉。忐忑中打開回復一看,果然回答在有關兒童文學創作的第一個問題上便戛然而止。但關于小說創作的內容,老先生的回復足足有一萬多字,并且從偶有的拼寫錯誤上可以看出,是他自己在電腦前一個一個字敲上去的。
所以,正如黃老自己在致歉信中說的那樣,他真的累了,需要休息。誠然,一位八十五歲的老者,兢兢業業地敲著鍵盤,并且文檔上呈現的文字,已然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如此盡心盡力地應對采訪,怎會不累呢?所幸,小說家的思維,讓黃老在回復采訪問題時仍舊是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生動的分享足以支撐起我們對他的期待了。
編者拙劣,不敢以平庸的文筆去拆解重組這一萬多字的內容,思量再三,決定以最直白的形式,原汁原味地呈現黃老的創作心境,讓作家娓娓道來關于他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