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
摘? ? 要:隨著地鐵人性化的空間設計與創新理念的發展,在現代地鐵車站空間室內的設計中除了利用空間實現車站的基本功能外,設計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其心理特點、精神狀態、文化背景等多種社會環境因素的需求來合理地運用人性化的設計與創新元素、設計理念和手法,使車站室內空間的設計理念變得更具現代人性化,實現空間室內環境更加舒適溫馨。本文對"人性化"空間設計的概念及其核心設計思路結合現代武漢長沙地鐵車站室內空間的設計理念藝術傳承與創新手法,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能夠真切地體會感受到乘坐地鐵的高效、快捷、安全、舒適。
關鍵詞:地鐵;人性化;室內空間設計;核心思路
1? 前言
多年前提出的人性化空間設計概念的實施已經持續很長時間,雖然對于人體工程學,主要是綠色節能環保的建筑設計學有了出步認識和了解,但是對建筑空間設計理念中的“人性化”深入實施還是存在認識不足,對人性化室內空間設計理念能夠踐行程度較低,不能真正做到室內空間設計的使用和生活、便捷更加合理化。
2? 人性化設計概念應用的原則和設計體現
2.1? 人性化設計概念應用的原則
人性化設計理念,是根據分析人的心理和生理、行為。心理需求細分為人的安全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文化需求、社交行為、情感心里需求和自我實現心理需求為基礎設計要素。在更廣泛的心理認知中,我們也認為可將人性的需求進行歸納大致區分為生理需要與功能性的心理需求[1]。
樞紐站的建筑物設計是整體性的,要充分注重和其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適應,對環境和自然的條件能充分進行人性化的綜合利用,以及充分保障其施工設計任務高效的完成和開展,達到其節能環保的整體性作用。“人性化”室內設計概念和理念是環境優化應用,要充分重視健康性、舒適性設計原則,在自然通風及建筑采光,裝飾標識,文化設計等方面都必須要充分滿足設計整體性要求。
人性化的設計,不應是單獨側重生理性或是精神性的需求,而是要將兩者結合考慮,為使用者可以提供一個安全、暢通、舒適,具有生活場所感的積極空間。在此積極空間中活動輕松愉悅,滿足生活中人的購物、交往、休憩娛樂等需求,還能夠有效地喚醒人們對于歷史、特色文化等歷史脈絡之間深層文化反應[4]。
2.2? 人性化設計概念應用設計體現
“人性化”設計理念是軌道交通室內設計需求的研究重點。重要的直接影響有:經濟體制。軌道交通經濟發展的規模和其大小直接影響著線網的主體和其客體。價值觀念。軌道交通主體價值觀直接影響著整個軌道交通主體線網其風格。文化特質。主體具有更廣泛的文化特質。軌道交通科技信息技術。隨著新材料的廣泛應用,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改變也直接影響著整個軌道交通的主體線網建設和發展。最內核的觀念是軌道交通人的主體價值觀,最外核的觀念是科學信息技術,通過主體作用逐步產生影響涉及到整個軌道交通主體線網的文化和生態系統的形成和建立。
3? 人性化空間室內設計要點
為了不影響乘客出行的同時,有可以滿足簡單的購物休閑需要,在地下空間的商業街規劃設計中應遵循集約化、節約化的原則。公共空間舒適性取決于空間環境、噪音、空氣流通與濕熱環境、視覺效果等帶來的生理直觀感受。武漢地鐵在地鐵內飾上結合武漢特色建筑黃鶴樓等特點在設計室內設施如燈飾,座椅,扶手,擋板等采用黃鶴的頭頸,翅膀身體元素。
3.1? 空間設計的光照設計
燈光分為功能照明、藝術照明。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使用功能來設計照明方案的光線設計和燈具的選用,但目前國內空間采用照明設計選材偏重于拋光質感,以日光燈為主,使旅客在視覺上極易產生眩光。地面、墻面裝飾材料應多選用亞光或毛面材料,避免在采用拋光裝飾裝修材料,有效遮擋防止眩光的產生。藝術性空間照明以武漢地鐵為例,燈光配色采用具有歷史出土的文物特色的燈光顏色,紋飾的燈光標識,營造歷史特色的厚重文化氣息。
3.2? 公共藝術設計
地鐵車站建筑是我國現代城市公共建筑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除了具有滿足普通大眾的出行、承擔鐵路客流和交通集散的重要功能之外,更是展現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傳播良好的城市特色和歷史傳統文化的重要工具和載體。為更好地展示和傳播特色城市文化,促進城市生活質量和現代化提升,分別在車站空間設計時設置了各具特色的地鐵文化藝術展示墻。如天花板顏色進行層次設計,上下分明,具有視覺拓展延展空間作用,局部可采用重彩和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室內空間設計。在進行地鐵空間室內設計工作時,將武漢特有的特色人文、紋飾、歷史建筑這些元素融入到設計工作中,通過彰顯當地的文化地域特色的標識,能讓外來旅客更好的了解當地文化。
3.3? 標識性引導
圖形、文字指引標識,在空間設計中需要以旅客的行為視角設計。根據參考美國標準遠視距標識為20m~25m,中視距標識為4m~5m,近視距標識為 1m~2m;再以按照其緊迫性與重要性信息的特征,可通過明顯的色彩標識、造型或文字、圖示等要素,將重要指示信息清晰簡單地呈現出來。標志性指引標識物在旅客中視線最容易看到的位置及重要的需要行進方向的地方。重要的指示信息應在主題空間中通過多種材料和營造手法明確指出位置所在主題的信息空間,使旅客能夠以清晰簡單地理解確定自己所在位置。雖然過于突兀和夸張的造型、強烈的文字和色彩效果對信息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吸引力,可以給使用者加深信息帶給人們的強烈感受和印象,但這種通過濃郁強烈的色彩效果、營造手法過多,會讓人長期地處于緊張情緒中,所以并不會有人建議如此大面積地使用[3]。
3.4? 普適性關懷設計
普適性無障礙人文關懷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到各種年齡段社會群體和無障礙人群的行為活動方式和對心理的感受,主要綜合考慮三類無障礙人群的普適性需求:兒童無障礙建筑設計、老年人無障礙設計與地下兒童無障礙設計。因地下空間帶來的自然隔絕感與無障礙人群密集活動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容易導致使他們對環境產生過多的顧慮而不安心或愿意前往。除了設計滿足國家現有的無障礙建筑設計規范外,設計盡可能減少陡、斜的樓梯走道或者坡度高差變化頻繁的坡道,避免過多的臺階。其中地鐵中休息設施至少在400m~500m 的距離內設置供老人、兒童休息和特殊人士休息的空間。設置盲道或是盲文、語音播報等應便于視力殘疾人群或弱視人群獲取信息。對于坐輪椅的殘疾人,設置專用通道多采用自動門和電梯、加上特殊標識等。針對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避免設置過于尖銳鋒利或突出、易攀爬的景觀或構筑物。為各個年齡層及生理障礙人士能夠順利乘坐地鐵需要加強對特殊人群的關注,完善各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是十分必要的。
4? ?結語
以人為本是地下空間室內設計的本質,不論社會怎么演變,人性化設計思想一直貫穿其中,也是目前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發展要求多元化地需求更多地是利用和開發地下空間人們日常居住和活動場所。尊重和關注人類的心里建設,是地鐵車站人性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幫助社會公眾進行正常的交通出行活動加速社會秩序化發展, 為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
參考文獻:
[1] 王旭洲, 冷舉良. 地鐵樞紐站地下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4):253~254.
[2] 張華林. 武漢地鐵站點創意設計的文化心理定位[J].文藝生活 文藝理論,2015(11):48~49.
[3] 李太民. 地鐵站地下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5(28):106.
[4] 袁丹丹,白冰,吳磊,吳娜.基于TOD一體化開發模式下的地下接駁空間人性化設計探討[J].建筑與文化,2019(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