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華 楊旭東 歐陽小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支援湖北省,云南省共向湖北派出了由重癥醫學、呼吸、感染性疾病、護理、中醫等人員組成的10批工作隊1156人。這批精挑細選、業務精湛的“精兵”,用實際行動為援助湖北加油助力,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2020年3月,在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表彰中,云南省有1個集體和8位個人受到表彰。記者專訪了受表彰的其中4位醫務工作者。
ICU里用心守護生命
“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時,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穿著全副武裝的防護服讓病人產生恐懼感,是否會增加病人的焦慮。”在這樣的擔憂下,文光芬和隊員們護理時對病人更加用心。
有這樣的擔憂,還源于文光芬豐富的一線護理經驗。2003年非典暴發時,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文光芬,便參與到醫院的非典防控工作中。“那時我在醫院的急診科,雖然沒去最前線,但還是積累了不少經驗。”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文光芬主動申請奔赴重災區北川抗震救災,出色完成各項任務,被評為云南省2008年度“優秀護士”。
2月19日,云南醫療隊經資源整合調整后,文光芬任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主要負責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工作。她幫助ICU病房制定了工作機制、各班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消毒防護流程等,為ICU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文光芬與當地護理人員一起深入全院各隔離病區進行護理查房,幫助科室解決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文光芬接管ICU護理工作后,一位做了心臟瓣膜病手術后腦干出血,并有慢性腎衰的新冠肺炎重癥患者,一度對治療喪失了信心,也不配合治療。文光芬在護理他時注意到這一情況,上前緊握著他的手,不斷輕聲安撫他,告訴他國家沒有放棄他,云南援鄂醫療隊不遠千里來到咸寧,就是和患者一起攜手抵抗病魔的。在文光芬的多次勸說與開導下,患者態度有了轉變,并配合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目前該患者已康復出院。
“每當有一位患者治愈康復出院對我們說感謝,對我們說是因為我們的努力讓他們重獲新生的時候,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文光芬說。
“不破此疫終不還”
“醫生,你一定救救我。”抵達湖北省通山縣的第二天,何建林查房時,一名重癥患者緊緊拉著他的手。“很觸動,更加堅定了打贏這場戰役的決心。”何建林說,戰場上往往有輸有贏,但這場戰“疫”,他決不能輸。
“如果抗擊新冠肺炎是一場戰爭,那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穩住了通山的防線,守住了通山這個陣地。”何建林自豪地對記者說。在這一輝煌戰果的背后,是醫療隊灑下了無數汗水,經歷了數不清的危險,甚至連他自己也多次走到了生死邊緣。
1月30日,醫院里一位60多歲的疑似危重癥患者急需救治。“當時患者有深部痰栓阻塞,需要用支氣管鏡深部吸痰清理呼吸道。”何建林說,對于傳染性極強的疑似新冠肺炎而言,支氣管鏡檢查屬于高危操作。“讓我來。”關鍵時刻,何建林挺身而出。在三級加強防護下,歷時半小時,他終于小心翼翼地完成了這一危險操作,術后病人呼吸道較之前通暢,病情好轉。
2月5日,何建林在隔離病區查房時,身上的防護服突然被桌子邊角掛破,面臨著被感染的危險。可想到病人在等著自己查看,防護服又很緊缺,何建林選擇繼續查看病人,直到兩小時后查房結束才退出病區。
“面對這些非常高的傳染風險,你當時害怕嗎?”對于記者的提問,何建林答得很干脆:“防護到位,就不會害怕,病人需要,我就要去做。”
奮戰在通山縣的日日夜夜,何建林和他的隊友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荊楚長云暗雪山,通山遙望碧雞關。病區百戰穿白甲,不破此疫終不還。”何建林還在通山縣抗擊新冠肺炎前線寫下這樣的詩句,并請同事將詩句寫在防護服上,以此為隊友和患者鼓勁。
直面病毒的檢測專家
收樣、處理、檢測、報告分析……在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實驗室,有這樣一群“白衣戰士”,雖然不在臨床一線,卻與病毒“面對面”交鋒。他們就是核酸檢測者,離病毒最近的人。
支援湖北前,陳敏從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當云南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后,陳敏便主動報名云南省疾控中心急傳所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的值班工作,抓緊時間學習不斷更新的防控方案、診療方案和檢測技術指南,以備不時之需。“檢測工作都是相通的,學習起來并不難。”陳敏說。
在工作初期,由于設備不穩定,核酸提取會中途出錯,為了保證完成檢測任務,需要再增加核酸提取的批次,延長在核心區工作的時間。為了節約防護裝備,設備運行期間,陳敏和另一位隊員只能在狹小的緩沖間內等待。“前期我們大大提升了檢測量,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還要更快地出結果,及時為一線的防控和救治提供依據。每一位隊員都知道我們不能懈怠,每一天都要全身心投入,做到更快更準確。”陳敏說。對陳敏和檢測專家而言,時間不等人,手里的每一個病毒樣本,背后都是一個與之爭分奪秒搏斗的生命。
截至2月11日,黃岡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實驗室已檢測4600多個病例樣本,日檢測能力最高達400以上,已實現當日樣本零積壓。在得知這個消息后,陳敏和隊員們感到十分振奮,這是與時間賽跑的結果,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回報,大家的心情無以言表。
在陳敏看來,檢測工作雖然離病人很遠,但是離病毒最近,在如此重大的疫情之下,每一個樣本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不獲全勝不輕言勝利,他將始終堅守檢測工作。
“逆行天使”守護方艙
“春暖花開”是袁麗萍在進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前,在自己防護服上寫下的四個字。她相信疾病和災難都會成為歲月里的塵埃,春風會吹開花朵,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到達武漢的第一天是晚上,街道上除了接送救援隊的車外再無其他車輛,整座城市仿佛陷在粘稠漆黑的寂靜里,袁麗萍更加迫切地希望能盡快去到患者身邊。
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袁麗萍于2月8日第一次走進江漢方艙醫院,最初的忐忑在看到病人的瞬間逐漸平復。“對我們來說,照看病人做護理工作就是最熟悉的環境,能迅速進入狀態,哪里還有時間害怕。”
憑借28年的護理經驗,袁麗萍臨危受命被推選為醫療隊總護士長。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她除了要和其他護理人員一起進艙工作外,休息時要制訂各班工作流程及職責,還要參加方艙醫院指揮部工作協調會等工作。
進艙的第一天恰逢元宵節,袁麗萍帶著團隊挨個走訪病人。看到本應闔家團圓的患者卻不得不躺在病床上與病魔斗爭,袁麗萍百感交集:“他們看不出防護服里我們的每一張臉,但我們希望用熱情來幫助他們從焦慮中走出,盡快恢復健康。”
袁麗萍帶著大家,用A4紙寫了“元宵節快樂”,向患者表達了元宵佳節的問候。一間間病房,隨著這支隊伍的到來,因她們的溫暖而褪去了一些陰霾。
“我們要負責300多位病人,但每班的護理人員只有10位左右。”袁麗萍的護理團隊管理著7個病區,巨大的工作量壓得每個隊員喘不過氣來,她們每天領餐、發餐700余次,健康宣教200余次,病區消毒10余次,還要負責抽血、采集咽拭子、測體溫等護理工作。此外,還需不停地安撫焦慮的患者。由于初期防護物資匱乏,加上帶著霧氣模糊的護目鏡,給她們的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但她們都一一克服了。
每次結束方艙里的工作,脫下口罩和頭套時,袁麗萍的臉早已勒得沒了知覺,摸著鼻梁和面部的紅腫和疼痛,她難掩疲憊,但這一天的工作還沒完全結束。回到駐地,她還要關注隊員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叮囑大家注意防護,多喝水,好好休息。對于隊員們來說,袁麗萍的溫柔是一股神奇的力量,讓大家心中溫暖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