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娟
摘? ? ?要:近年來,建筑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對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造價低、長久耐用等特點,因此受到了建筑行業的廣泛歡迎,并且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良好的發揮,有效的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加強對質量的有效把控,對于混凝土結構進行科學的設計,推動房屋建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技術;建筑
1? 引言
從房屋建筑工程的發展現狀來看,混凝土結構是施工的首要選擇,同時也考驗著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選用優質的建筑材料,從而使混凝土的搭配達到最優,還應科學的進行操作,涉及到注水、攪拌等多個環節,因此工序比較復雜,并且施工人員還應有效搭配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從而使混凝土的性能能夠有效的發揮。
2?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質量問題
2.1? 蜂窩現象
在房屋建筑的過程中,很多施工人員因為沒有遵守施工工序,從而導致混凝土質量不達標,特別是在進行振搗工序的時候,有時極容易忽視振搗的位置,導致很多振動工作不到位,容易產生蜂窩現象,質量無法把控,就直接影響到了建筑的整體安全,施工人員應對模板進行檢查,才能夠進行施工,如果忽視了模板出現裂縫的現象,就會導致大量的水泥漿從縫隙中流出,嚴重影響了混凝土合理的施工工序的開展,特別是在面對大型的混凝土施工時,蜂窩現象嚴重時會直接導致施工叫停,增加施工成本。
2.2? 麻面問題
在混凝土施工中會遇到眾多問題,麻面問題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很多施工人員因為專業經驗的不足,沒有選擇正確的模板,因為光滑度不足而未能滿足施工的要求,為了順利施工,很多施工人員會采取在模板上涂抹隔離劑,從而起到緩沖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工序的復雜,這一步驟往往被忽略,模板的濕度如果沒有達到基本要求,也會導致麻面問題的產生,從而影響施工的進行。
2.3? 鋼筋和孔洞問題
施工人員對于振搗器的使用不規范,錯誤安排振搗工序,由于振搗的部分和力度都未達到基本的要求,就無法將混凝土中的氣泡全部排出,導致混凝土出現露筋現象,很多施工人員為了降低這一現象發生的概率,會采取縮小施工空間,但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施工,也極容易引發卡住的現象,嚴重時還會發生漏振的情況,極容易造成施工中出現漏洞。
3?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強化策略
3.1? 選擇合適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
在建造房屋時,采購人員應選擇合適的材料,從而為混凝土的預制奠定基礎。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水泥作為原材料,對于混凝土施工起著重要作用,并且水泥又因為自身獨特的性能,會發生水熱化現象,不利于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有效發揮,因此,應選擇檢測合格的水泥材料,最大程度的選用低熱性的水泥,必要時還應要求供應商提供水泥材料的檢測報告,采購多種水泥,對其質量、穩定性以及建筑強度等進行檢測,從而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2]在預制混凝土時,施工人員應選用那些合格的水泥、石子以及石英砂等材料,并按照科學的比例進行混制、攪拌、運輸以及澆筑等等,并做好振搗和養護工作,同時還應確定混凝土的配比、含氣量等要素,從而使建筑的房屋能夠達到基本的要求,并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細節問題,按照留置的標準對試件進行養護,從而提升整個混凝土施工的質量,保證施工的開展是按照計劃進行的,并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3.2? 確保混凝土的合理配比
在對混凝土進行配比時,應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參照混凝土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變化規律,嚴格計算水泥、石子、沙子以及水這幾種原料的用量,從而確保混凝土達到其所需要的的強度,從而滿足建筑物使用過程的需要,建筑工程所需要的的混凝土應達到持久性強,從而提高其穩定性;除此之外,還應盡可能的降低支出成本,只有將原料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同時不斷提高制造工藝,就能夠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不必要的支出,重點關注拌合物的體積,其應與水泥、沙子、石子以及水的總量持平,沙子的體積應確保在填滿石子體積的空隙之后,還應當有所剩余,因此,應確保這一環節科學、專業,提高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從而提升建筑物的穩定性。
3.3? 加強裂縫控制技術
在開展混凝土施工時,應注意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不宜過低,但更不能過高,合理控制外加劑的英兩,從而保證內外溫度不大,對于環境、氣候的變化都提前做好應對措施,選擇優質的施工設備開展施工,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降低裂縫問題發生的概率;不斷優化裂縫控制技術,提升混凝土結構的整體質量,從實際出發,小型混凝土施工盡可能一次性完成澆筑,大型混凝土則保證澆筑的質量,及時發現其存在的裂縫,并對其進行科學的處理,從而在后續的填充環節,選擇強度更高的混凝土,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在開展澆搗工序時,還應控制好振搗棒的作業頻率,保證混凝土的坍塌度滿足基本的要求,并且確定具體的振搗時間,提高作業效率,減少二次抹面、二次振搗的現象,從根本上提高振搗的質量,從而減少裂縫的產生。
3.4? 優化混凝土澆筑技術
混凝土澆筑技術的使用應科學合理,以提高混凝土的質量為目標,也直接影響到項目整體的施工質量。因此,應不斷優化澆筑技術,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和水平,明確澆筑的側重點,跟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運用清水進行澆筑,不斷提升表面的濕度潤,也為后續施工的開展奠定基礎;[5]選用標準的模板,明確設計的具體要求,根據施工圖紙進行規范作業,及時與施工人員進行溝通,并根據現實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澆筑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妥善的處理,從而減少潛在的風險;合理設置后澆帶,從而使混凝土結構能夠更加穩固,并與后澆帶的斷面形式保持一致;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平直縫大概率會導致混凝土結構變形,因此,應盡量少使用平直縫,通過對混凝土構件的受力進行分析,盡可能選擇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構件,保證混凝土澆筑技術的作用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
3.5? 開展混凝土后期養護工作
混凝土后期的養護工作也是不可忽視的,也是確保質量的關鍵因素。混凝土在發生凝結時,大多數時候為了保持水泥的水化反應,需要對后期的養護工作進行高度的重視,因此,應安排專業施工人員來負責養護工作,并且養護的最佳時間應在終凝后的十二個小時內進行,當遇到大型的混凝土養護時,應把控好時間,結合具體的氣候條件對溫差進行合理的控制,從而使混凝土后期的養護工作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拆模,并用塑料薄膜將混凝土包裹嚴實,并根據濕度的變化情況不斷調整,濕度不足時,應進行灑水處理,從而減少裂縫的產生,并根據混凝土核心溫度的下降情況,選擇第幾天進行灑水,有助于養護質量的提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藝的提升對建筑施工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因此,應加強原材料質量的有效控制,科學配比施工材料,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技術,合理把控裂縫控制技術、混凝土澆筑技術等等,加強質量安全監督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提升施工質量,并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調整,不斷創新施工工藝,為有效推進混凝土建筑施工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許麗梅.鋼筋混凝土質量技術管理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7(5):156~158.
[2]韓玉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20):95~96.
[3] 王軍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點的思考[J].居舍,2018(3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