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勞動教育如何在學校落地生根已成為重要命題。高中學段的教育有其特殊性,要避免勞動教育在校園內被弱化、邊緣化和形式化,學科滲透和融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南京市第九中學立足學校實際和特色,提出了“礪行敦?。喝谌雱趧咏逃摹畬W科+行動”,深入挖掘勞動教育的核心內涵,構建實踐場域,打造特色課程。
【關鍵詞】勞動教育;學科滲透;幸福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34-0049-02
【作者簡介】王艷飛,南京市第九中學(南京,210018)副校長,高級教師。
*本文系江蘇省2019年度江蘇省品格提升工程“礪行敦省的青年理想信念在場行動”(蘇教基函【2019】19號)階段性成果之一。
勞動教育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通過勞動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勞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勞動知識、勞動技術素養、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南京市第九中學立足學校實際和特色,提出了“礪行敦省:融入勞動教育的‘學科+行動”,旨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在各學科相互融合滲透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礪行”,即讓高中生通過活動來感受。“礪行”以活動為基本路線之一,讓學生在勞動中感受自我、成就自我、升華自我?!岸厥 ?,即通過感受與認知,實現自我內省,在內省中不斷調適與糾偏,最終達到內化與養正。
“學科+”,即立足高中學科,設計勞動教育相關課程,最終實現其在校園內的落地和滲透。勞動教育有其融通性:一是功能的融通,它可以和其他“德智體美”四育滲透和結合,促進學生的發展;二是途徑的融通,它可以依托于其他的學科或課程得以體現,拓寬勞動教育的方式和場域。
1援與學科課程相結合,構建勞動教育的“知識場”。
學校依托江蘇省“十三五”規劃課題“普通高中跨學科聯席教學研究”開展跨學科教學。各教研組仔細梳理各學科中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元素,進行學科融合和課程設計,選取適切的主題進行教學研究,創造出文勞跨界、理勞跨界、文理勞跨界的多樣態的教學案例。我們將語文和勞動融合,開發了“古詩中的勞動之美”課程。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學生們在古詩中體會勞動的苦與樂。我們將化學和勞動融合,學生通過“化學與生活”這門課程走進了生活,甚至還學會了做家務,感慨“勞動原來如此有趣”。
2援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構建勞動教育的“體驗場”。
學校開發了名為“幸福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靶腋Un程”包括三個“幸?!弊诱n程。子課程一是“學科幸福”。學校依托學科,創設情境,開展基于項目的教學,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形成作品,體會勞動的幸福。子課程二是“服務幸?!?,依托社區和學校團委,建立起社區勞動服務基地,定期提供志愿服務,輔導學生、陪伴孤寡老人、整理共享單車等。子課程三是“創造幸福”,依托大學和學校的通用技術課,開展創新教育。
3援與主題教育活動課程相結合,構建勞動教育的“反思場”。
學校與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展了生涯規劃項目,設計了“五個自己”系列活動?!拔鍌€自己”系列活動包括:一是在生涯測評中“發現自己”;二是在生涯課堂中“認識自己”;三是在職業生涯體驗中“展示自己”;四是在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剖析自己”;五是在“和大學的約會”中逐漸“接納自己”。通過這“五個自己”系列活動,學生礪行敦省,積極行動,逐漸內省。
1援依托課堂,“知識場”中說百花。
在多學科教師共同設計的“詩歌中的百花園”校本課程中,語文教師介紹與“花”有關的詩歌,生物和地理教師則從學科角度分析其科學性?!叭碎g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由于地勢的原因,山中的溫度要比平原的低一些,從而影響了花期。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不僅拓寬了學科思維,也了解到許多勞動常識和技能
2援依托綜合實踐活動,“體驗場”上賞百花
學校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打造集南京市農科所、行知基地藝蓮苑、巴布洛生態谷、永寧花海等在內的九中學子花卉觀賞基地。在賞花的同時,學生近距離觀察和深入了解技術人員嫁接、扦插種花的高超技藝。學生走進農科院了解農業知識和花卉知識,并參加“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
3援依托主題教育活動,“反思場”上研百花
在百花課程中,說花、賞花、畫花、寫花之后,學生就開始了研花的過程。在研究性學習中,他們真正見到了千姿百態的花。在“花語的研究”中,學生了解到了花語的由來以及花語在人的情感表達中的作用;在“花的分類知多少研究中,不對稱花、兩側對稱花、不完全花等讓人眼花繚亂。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身體力行,用勞動創造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