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冬 劉澤洲 孔素萍 殷元元


摘要:本試驗以‘金鄉紫皮和‘蒼山蒲棵兩個大蒜品種為材料,研究不同種瓣種植角度對大蒜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種瓣直立90°播種的大蒜出苗時間最短,其株高、假莖粗、薹長、薹粗、鱗莖單頭重、鱗莖橫徑和產量等與種瓣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種植的大蒜沒有顯著性差異;而種瓣倒立90°播種的大蒜,出苗最慢,植株傾斜,各農藝性狀表現不佳,且產量明顯降低。因此,種瓣倒立90°不適用于大蒜栽培,大蒜播種機種瓣倒立90°比率越低效果越好。
關鍵詞:大蒜;種植角度;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633.4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20)03-0048-04
Abstract ‘Jinxiang Zipi and ‘Cangshan Puk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angles on garlic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arlic seedling emergence time was the shortest when the bud was planted at 90-degree upright, and the plant height, pesudostem diameter, bolt length, bolt diameter, single bulb weight, bulb diameter and yiel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planted at 45-degree tilted to the left, 45-degree tilted forward and 0-degree. The garlic planted at 90-degree upside down had the slowest seedling emergence, tilted plant, poor performance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the lowest yield,so it was not suitable for garlic cultivation, and the planter with lower rate of 90-degree upside down had better effect for garlic planting.
Keywords Garlic; Planting angl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Yield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產國及出口國,大蒜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首位。隨著國內外消費市場的逐年增長,大蒜需求量增加,農戶種蒜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簡單傳統的人工種植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這對大蒜播種效率和機械化生產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長期以來,大蒜播種以人工點播為主,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嚴重影響其產業發展。近年來,伴隨著大蒜種植機械的發展和不斷創新[2-4],人們研制出正芽播種機、平芽播種機等不同類型的播種機械,但由于蒜種的大小和性狀不同以及播種機技術的不完善,無法保證大蒜根下芽上這一直立播種方式的精確控制,從而導致出苗參差不齊[5-7]。陳金湘等[8]發現棉花種子胚根水平朝向和朝上處理的帶帽率與胚根朝下相比顯著降低。另外,柴全喜等[9]研究發現西瓜種子播種方向對幼苗出土時間、出土高峰峰值、整齊度以及幼苗“帶帽”均有影響。金誠謙等[10]將‘徐州白蒜鱗芽分為朝上、朝下和隨機三種方式進行播種,發現播種朝向對大蒜植株以及鱗莖均有一定影響。但鱗芽平放及其它傾斜角度對大蒜影響的評價鮮有報道。本試驗研究不同種瓣(鱗芽)種植角度對大蒜農藝學性狀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篩選出較為適宜大蒜生長的種瓣種植角度,并為大蒜機械化播種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大蒜品種為‘蒼山蒲棵(蒜薹蒜頭兼用品種)、‘金鄉紫皮(頭用蒜品種)。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王丕鎮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良好。
1.3 試驗設計
試驗以種瓣種植角度(種瓣芽朝向與地平面相對角度)為影響因素,選取直立(90°)、向蒜行左方向傾斜(45°)、向蒜行前方向傾斜(45°)、平放(0°)、倒立(-90°)五種種瓣種植角度(以下分別簡寫為直立90°、左傾45°、前傾45°、平放0°、倒立90°),于10月12日播種,覆蓋地膜,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田間管理。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11 m2,行距18 cm,‘金鄉紫皮株距11 cm,‘蒼山蒲棵株距9 cm,平畦栽培。試驗田設保護行。
1.4 數據調查
播種后,觀察記錄大蒜的出苗時間。大蒜采薹前調查株高、假莖高、假莖粗、葉長、葉寬等。采用常規方法收取蒜薹,統計小區抽薹數量、產量,測量蒜薹長度(不包括花苞長度)、蒜薹粗和單薹重等性狀,其中666.7m2蒜薹產量(kg)=平均小區產量/小區面積×666.7。大蒜采收后測量鱗莖產量、鱗莖橫徑、單頭鮮重等[11-14], 666.7m2鱗莖產量(kg)=平均小區產量/小區面積×666.7×0.85。
1.5 數據處理
采用 DPS 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相關數據統計與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瓣種植角度對大蒜出苗時間的影響
調查發現,不同種瓣種植角度對兩種大蒜的出苗時間均有較大影響。種瓣直立90°播種的大蒜出芽時間最短,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播種的則晚2~3 d,種瓣倒立90°出苗時間最晚,且植株傾斜,推遲出苗7 d以上,播種24 d仍有20%左右種瓣未出苗。并且種瓣倒立90°時,芽不能自行頂出地膜,需人工破膜勾出蒜苗。因此,對于地膜覆蓋栽培的大蒜,需用種瓣倒立90°比率低的大蒜播種機播種。
2.2 種瓣種植角度對大蒜植株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直立90°、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種植對‘金鄉紫皮和‘蒼山蒲棵的株高、假莖高、假莖粗、葉長和葉寬的影響均不顯著;與直立90°、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相比,平放0°種植對‘金鄉紫皮葉片數影響顯著,但對‘蒼山蒲棵無顯著影響。此外,與其它種瓣種植方向相比,倒立90°顯著降低了‘金鄉紫皮的株高、假莖高、葉片數和葉長,以及‘蒼山蒲棵的株高、假莖高和葉片數,田間表現為植株矮、假莖細、葉小。
2.3 種瓣種植角度對蒜薹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直立90°、左傾45°、前傾45°、平放0°種植對‘金鄉紫皮和‘蒼山蒲棵的單薹重、薹長、薹粗、抽薹率以及666.7m2產量均無顯著影響;但種瓣倒立90°種植的兩個大蒜品種的薹長、抽薹率、產量均顯著降低,部分指標的降低達極顯著水平;與種瓣直立90°播種相比,倒立90°播種的‘金鄉紫皮和‘蒼山蒲棵蒜薹分別減產82.50%、62.60%。
2.4 種瓣種植角度對鱗莖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種瓣種植角度直立90°、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對兩個大蒜品種鱗莖的單頭重、橫徑、鱗莖橫徑占比、蒜秸與鱗莖橫徑水平面相對角度以及產量均無顯著影響;倒立90°播種對‘金鄉紫皮的單頭重、產量、鱗莖橫徑占比、蒜秸與鱗莖橫徑水平面相對角度,‘蒼山蒲棵的單頭重、鱗莖橫徑、蒜秸與鱗莖橫徑水平面相對角度、產量均有顯著影響,部分指標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中‘金鄉紫皮橫徑≥5.5 cm的鱗莖數量減少一半以上;與直立90°相比,‘蒼山蒲棵倒立90°種植的鱗莖橫徑減小0.51 cm,差異極顯著。‘金鄉紫皮和‘蒼山蒲棵倒立90°種植的鱗莖666.7m2產量分別比直立90°種植的減產17.09%、33.54%。
3 討論與結論
大蒜播種時種瓣朝向對大蒜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金誠謙等[10]研究表明播種時鱗芽朝下或隨機時,發芽出土緩慢,鱗莖質量輕、橫徑小,且鱗莖彎曲生長,鱗莖在地下呈倒立或平躺狀。宋士清等[15]認為黃瓜種子的播種方向對幼苗出土時間、整齊度、帶帽均有明顯影響。三倍體西瓜種子胚根尖向上,子葉帶帽顯著減少[16]。本研究結果也表明種瓣倒立90°種植時,出苗時間明顯長于其它種植角度。且種瓣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種植對大蒜植株生長的影響主要在出苗期,表現為出苗較晚,而后期對大蒜植株生長并沒有顯著影響。不同的種瓣種植角度導致兩個品種的蒜薹和鱗莖的性狀和產量存在一定差異,種瓣直立90°、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種植的蒜薹在單薹重、薹長、薹粗及產量方面均高于種瓣倒立90°,鱗莖的單頭重以及產量也顯著高于種瓣倒立90°種植的大蒜。因此,種瓣倒立90°不適用于大蒜栽培,對于覆膜和不覆膜栽培的大蒜來說,種瓣倒立90°比率越低的大蒜播種機效果越好。
我國大蒜播種機近年來不斷得到創新和發展,但種瓣播種方向的控制和直立播種控制的關鍵技術始終不夠完善,導致產量不佳[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蒜種瓣倒立90°播種對大蒜的農藝性狀有明顯影響,且會顯著降低蒜薹及鱗莖產量。大蒜種瓣正芽直立90°、向左傾斜45°、向前傾斜45°、平放0°播種均對其農藝性狀和產量無顯著影響,這可為大蒜機械化播種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玉梅. 我國大蒜播種機械應用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展望[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9(5): 49, 52.
[2] 姜珩. 大蒜播種機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 農機化研究, 2018(9):58.
[3] 崔榮江,張華,徐文藝,等. 我國大蒜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展思路探討[J]. 農機化研究, 2015(3):264-268.
[4] 馬招弟,丁天嬌. 中國大蒜出口貿易現狀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7, 28(2):64,266.
[5] 鄒方磊,王明文,王康. 關于我國大蒜播種機械應用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展望[J]. 內燃機與配件, 2018(16):196-197.
[6] 李立新,劉偉,段恩業. 大蒜蒜種選型與機械化種植對蒜瓣的要求[J]. 現代農業科技, 2014 (1):149-150.
[7] 劉靜. 不同大蒜品種及鱗芽播種朝向對生長特性與品質的影響[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 2018.
[8] 陳金湘,王正才,劉海荷. 播種深度和胚根朝向對棉花營養液漂浮育苗的影響[C]//中國棉花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匯編. 中國棉花學會2007年年會, 2007:261-264.
[9] 柴全喜,胡武英,宋素智,等. 西瓜種子播種方向對出苗的影響[J]. 落葉果樹, 1994(2):49.
[10]金誠謙,袁文勝,吳崇友,等. 大蒜播種時鱗芽朝向對大蒜生長發育影響的試驗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 2008,24(4):155-158.
[11]王偉,劉澤洲,高莉敏,等. 不同行株距配置對大蒜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 2018, 50(1):63-66.[JP]
[12]劉澤洲,顏冬,楊愛平,等. 播種期和種植方式對不同品種設施大蒜生長發育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 2018,50(10):69-72.
[13]孔素萍,孫敬強,吳雄,等. 大蒜主要農藝性狀變異特征及其與產量相關構成分析[J]. 中國農業科學, 2015, 48(6):1240-1248.
[14]孔琳, 孔磊, 孔令榮. 不同種植密度對曲阜紫皮大蒜產量及生物性狀的影響[J]. 種子世界, 2015(10):38-39.
[15]宋士清,劉桂智,郭立昌,等. 黃瓜種子播種方向的研究[J]. 北方園藝, 1992(6):15-17.
[16]高志奎.三倍體西瓜種子播種時的方向對出土子葉“帶帽”的影響[J]. 中國蔬菜, 1991(5):54.
[17]崔榮江,黃嘉寶,張振河,等. 大蒜機械化播種技術研究現狀[J]. 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 2018, 56(6):54-56.
[18]栗曉宇,耿愛軍,侯加林,等. 大蒜播種機研究現狀及展望[J]. 農業機械, 2017(2):105-107,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