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的時代,市場經濟是世界各國的主流經濟形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搞好公共關系,營造出天時地利人和適合企業發展的小環境。公關工作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盡管中外企業、不同行業的公關千差萬別各具特色,但是隨著世界互聯網、移動電話和自媒體的快速普及,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不斷凸顯,公益公關異軍崛起引人注目。
公益活動是現代社會中很重要的社會活動,公益活動可以取得巨大的社會效果、公關效果,所以企業就把公益作為公關來做,這就是企業公益公關。所謂公益公關簡單地說,就是企業通過做公益取得公關的效果。具體說來,一些有公關意識的企業通過發起、贊助公益活動傳播企業信息,提高其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塑造企業良好形象,與公眾建立發展良好互動關系,優化生存環境、促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新年伊始,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瘋狂傳播,危害人們健康奪去眾多寶貴生命,人類健康和生存遇到巨大挑戰。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李克強總理任領導小組組長蒞臨前線指揮,果斷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奮力抗擊疫情蔓延,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協同一致,共克時艱。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敵人,中國人民處在世界抗疫的最前沿,在肆意作惡的病魔面前,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共同譜寫了一曲偉大壯麗感人的英雄交響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委政府具署安排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特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不分晝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搏斗,挽救處在生死之間的同胞!這場偉大的人類命運保衛戰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在這場殊死的決戰中,眾多企業,社會各界都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爭當志愿者,發揮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巨大能量和作用,一些企業的公益公關也勢如破竹如火如荼。
在我國歷史上,彰顯“仁義”的善舉不勝枚舉,成功人士通過公益活動救危扶困、伸張正義的壯舉獲得贊譽的傳統源遠流長。在社會主義新中國,全國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形成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發生在山西平陸縣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大營救的故事家喻戶曉。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臻成熟,我國企業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實力,他們感謝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自覺肩負起社會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任何企業的發展與參與公益活動關系密切,通過舉行、贊助公益公關活動獲得美譽,塑造企業形象的效果十分明顯,公益公關也逐漸成為眾多企業的一張王牌。
公益公關政府歡迎,企業志愿,社會得益效果顯著相得益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圍繞抗震救災曾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公益公關集中展示。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泛濫的危險和關鍵時刻,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成功企業家、演藝明星和社會各界都慷慨解囊支援前線抗擊疫情,據悉恒大集團捐款2億元,融創中國1.1億元,萬科集團1億元,碧桂園集團1億元,招商銀行2億元,中信銀行5000萬元,民生銀行5000萬元,郵政儲蓄銀行5000萬元,中國銀行3000萬元,工商銀行3000萬元,阿里巴巴眾籌7140萬元,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專項供給基金,騰訊15億元,字節跳動3億元,百度3憶,美團2億元,快手1億元,格力集團1億元 空氣凈化空調2465臺,美的集團1億元,中國飛鶴1億元,好未來1億元,貴州茅臺8000萬元,魅族30萬元,小米30萬元物資等等。友好國家政府,跨國公司甚至美國的比爾蓋茨基金會也給我們捐款支援,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不斷增強,將社會責任納入戰略經營范疇,自覺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企業界大力支持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巨大支持,站在了道義上的制高點,獲得了公眾的歡迎,激發了企業職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萬眾一心頑強抗擊疫情的形勢下,中國企業、社會各界和諸多公眾人物都表現出很強的奉獻精神,為全國共抗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塑造出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理念和傳統得到了集中詮釋和展示。極大地提振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讓世界人民都為之驚嘆、喝彩和鼓掌!
“企”字融匯了企業各類公眾的愿望和希求,老板要通過企業實現財富裂變,員工希望通過企業獲取優厚待遇養家糊口,顧客通過購買享受企業商品和服務過上更好的生活,政府要通過發展企業增加稅收。一言以蔽之,企業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公眾需要成立起來的組織,換句話來說企業承載著無限的公共關系,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這是企業的應有之意。可以說企業能否實現持續發展就看企業能否滿足各類公眾需要的能力,不斷擴大公眾隊伍就是企業的根本需要,體現的是企業的公關能力。
在西方世界中,自由經濟的環境中,政府的作用發揮有限,因此有公關意識的企業,他們長期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發展企業,深深感覺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受到企業做公益對企業發展有好處,形成了為企業“公益策略”。企業公益雖然不能直接帶來利潤,但它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可以獲得公眾的好感,密切公眾關系,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塑造企業社會形象,企業得到的是公關效果。因此對企業發展的推動力有目共睹。企業發展與企業社會公益形成了互動關系。
我國企業界認為“做廣告不如做公關,做公關不如公益”。筆者在同意該觀點的同時,認為做公益就是一種永遠的公關,公益和公關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而已,任何一個企業都是為滿足目標公眾而建立起來的法人組織。新世紀,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中國企業異軍崛起,我國企業公關意識空前高漲,參與公益活動蔚然成風,特別是當國家民族人民生命和財產遇到威脅的時候,企業界迸發出的公益的力量十分強大。充分展示了我國企業高度的責任心,同時在參與公益事業當中也獲得社會親和力和公眾認知。企業界認識到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擴展企業持續發展空間,增加企業品牌的美譽度和忠誠度,降低廣告費和公關成本,提高企業或其產品的營銷品牌和市場占有率。
從企業面臨的主要公眾來看,企業鼎力支持抗擊疫情,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彰顯了企業政治站位,政治素質,這樣的企業黨和政府今后的支持那是沒有問題的,同時企業為抗擊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的物質支持也是企業實力的展示,企業員工工資都發不了的企業有心而沒有力量,企業大力支持這場為保衛人類生存而戰的偉大戰役很有意義,這也是打造企業精神靈魂和樹立企業形象的偉大壯舉。這樣的企業把責任扛在肩上,今后的發展后勁更足,前景更廣闊,因為此舉蘊含了公關之“道”!
公關是一種有計劃、有方案、連續持久的行動,是一門科學和藝術。公眾第一、真誠是公益公關的精髓真諦。企業的公益活動要真誠可信,這一點企業一定要深刻理解心領神會。環顧周圍,看看過往,我們也看到了還有一些企業只是身處在環境當中的一種義舉的從眾行為,還沒有上升到公關高度來看待,而還有些人是借此機會操作自己的企業獲得一些政治資本,甚至更有甚者是詐捐和欺騙,這些都是與公關要義背道而馳的,是極其不道德的,一旦失去真誠的公益就成為欺騙,不僅不能獲得什么,企業如果長此以往最后是自食其果。同時也應該提醒企業界,公益公關不僅體現在突發事件特定環境當中,也應該注重平時,做好選擇連續不斷經常性舉行,形成本企業的風格,效果會更加顯著。實踐出真知,就公益公關來說,眾多企業都有切身感受,公益越來越成為企業重要公關之舉。
(作者簡介:杜明國,三門峽公共關系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