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
摘要:在非常時期,報紙、期刊、電視等傳統媒體是新聞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新興媒體迅速崛起,這給我國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那么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要想發展,便需要及時轉型。記者是傳統電視新聞信息的收集者與傳播者,對于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融媒體背景下,非常時期傳統媒體記者角色轉型的重要性與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融媒體;非常時期;記者;轉型發展;對策
在融媒體時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出現,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那么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記者要想發展,就需要進行及時的革新與轉型。只有這樣,傳統媒體記者才可以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探索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一)記者是新聞信息的收集者與傳播者
在非常時期,記者不僅是新聞信息的收集者與傳播者,同時也是影響新聞真實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電視新聞制作過程中,記者這一職位是十分重要的。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高質量的新聞內容是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所以,電視新聞記者要想得到有效發展,提高電視臺的競爭力,便可通過轉型發展來實現。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傳統媒體記者自身技能的專業性,同時還可有效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進而在此基礎上,增強電視媒體的傳播效果,吸引一大批忠實的受眾。
(二)記者是社會信息真實性的守護者
隨著新聞媒體行業誕生,新聞記者便出現了,且一直被看作是社會信息真實性的守護者。在非常時期,傳統新聞記者主要通過自己親自了解新聞事件、調查新聞事件、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來增進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了解。相對來說,事件大多是由記者自身收集、調查的,所以其真實性較高。而在當前融媒體時代,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各種信息鋪天蓋地地涌來。但在其中有很多信息是記者通過他人的講述與分享得知的,記者并未對其進行實際調查,從而使得各種虛假新聞、夸大信息也隨之而來。那么要想讓記者辨認這些信息,除了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性外,還需要新聞記者進行轉型發展,從而為受眾提供真實且高質量的新聞信息,有效提升電視臺的影響力。
(一)與新媒體的技術優勢進行有機結合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傳播新聞信息已成尋常。非常時期采用的電話采訪或面對面采訪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電視新聞采訪的需求。因此,這便需要新聞記者及時轉變思維,提高自身的媒體融合發展意識,并將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技術優勢進行有機結合。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整合全臺旗下7個電視頻道、5個廣播頻率,充分發揮“中央廚房”的作用,將各頻道頻率采集的優質內容素材進行整理,二次剪輯加工,并打通全時段的融媒體傳播途徑,通過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的官方微信、微博、客戶端,將海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通報情況、我臺特派湖北記者在湖北一線的采訪情況、海南省支援湖北醫護人員前方特別報道、海南省委省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重點指示批示,第一時間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等方法傳遞給全省受眾,打破了廣電行業傳統線性傳播的規律,使全省受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疫情的最新情況和復工復產復學等重要信息。
(二)了解并學習新媒體的編排技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人們獲得新聞的渠道越來越多。因此,傳統的新聞編輯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要。且非常時期的新聞報道更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面對這一情況,就需要傳統新聞記者進行創新與轉型。而在當前融媒體的影響下,傳統新聞媒體已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新聞資訊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入駐,且通過這些平臺吸引到一定的觀眾。但相對來說,這些平臺都有各自獨特的定位與溝通交流方式。因此,這便需要新聞記者在采集與編寫新聞的過程中了解并學習新媒體的編排技巧,并按照平臺的特點來編排。如對于微信平臺來說,每天至少發二三篇文章,且其排版要按照平臺的格式,穿插一些與新聞相關的圖片;對于微博平臺來說,字數應簡短,與消息類新聞均等,還應盡可能地通俗易懂。另外,在這些平臺上編輯新聞信息應遵循真實性的原則,以便確保新聞信息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不論是非常時期還是普通時期,新聞記者要想得到有效發展,便需要進行創新與轉型。通過與新媒體技術結合來提高電視媒體的傳播力,增強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