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佳 魏恒
摘要:《民族醫藥報》創刊三十年,一路走來,櫛風沐雨,從地處西南邊陲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并一步步成長為“廣西優秀報紙”“廣西十佳報紙”,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為行業報,又是全國唯一一家介紹少數民族醫藥的報紙,發行到今天依然堅挺,實屬不易。如今,在新媒體全面沖擊的背景下,傳統紙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轉變思路,探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合之路,是報紙下一步發展的重中之重,現就傳統紙媒如何與新媒體融合,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品牌效應;媒體融合;《民族醫藥報》
新媒體傳播快捷、及時、海量的特點使有人對媒體變局中傳統媒體是否還應該堅持內容為王提出了質疑。筆者認為,媒體的本質是信息的傳播和放送,受眾最終獲得的是對信息需求的滿足。而信息的內涵,包括質和量兩個維度,就這兩點來說,紙媒與新媒體各有優勢,兩者相依相存。
作為一周一期的專業報,《民族醫藥報》在時效性上有短板,更應該在特色、精準度、深度上下功夫,揚長避短,使內容在專業性、獨創性、可讀性、服務性上再次升級,生產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內容”,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在專業深度上下功夫。“專業角度,健康深度”,一直是全國醫藥衛生類報紙做新聞報道的定位,針對社會關注的、與醫療行業相關的熱點、焦點問題,深入采訪行業專家,發出權威聲音,以獨特角度、獨特見解、獨特思考在同一新聞事實中挖掘出不同視角,采寫出主題鮮明、解讀正確且全面的新聞報道。
報紙記者和編輯需要多走出去,深入民間、基層,提高衛生醫藥新聞報道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寫出一批有現場感、接地氣、沾泥土、帶露珠的文章,一改過去說教式報道,選材鮮活,用語生動,增加可讀性,增強表現力。
《民族醫藥報》欄目各有特色,面向各類人群,臨床治驗、用方體會、患者求援、編讀往來等欄目專業性強、互動性強,讀者定位明確,怎么把它們辦活、辦專、辦精,還得想不少辦法。比如搭建起“醫患交流”“論道”等平臺,為他們提供學習交流、相互討論的機會。針對診療疾病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約請相關專業權威專家,組織專題稿件,圍繞當下公眾最關心的熱門話題,從民族醫藥、民間技法角度進行討論,解疑釋惑。
對于一些已經初步有了口碑、積累了經驗并且有可能繼續做大的欄目,應該加大投入和推廣力度,特別是對于一些公共衛生議題、醫藥前沿新銳課題、民間醫生關心的時事,甚至可以用“大家來討論”的專欄面向全社會征稿,這樣可以加強報紙與讀者的溝通,更好地服務大眾。
面對全媒體時代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不少專業報、行業報開始被動轉型,相繼推出了報社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體產品,但在實際運營中,由于思想觀念、管理體制、服務意識、技術手段等缺乏創新和提高,這些傳播平臺并未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相反,各自相對獨立作戰的方式,消耗了大量資金,顯得“壓力山大”。專業報本身具備的讀者群容易界定、受眾興趣口味穩定等優勢,在做微博、微信時,在客戶群擴展上更有針對性。
(一)根據不同載體特點,把“有料”的內容進行再加工
在報紙上策劃推出反映醫務人員生存狀態的系列報道,結合網絡即時性、延展性特點,在網上對這組報道進行重新組合包裝,用網友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推出“醫生,壓力山大的一群人”專題,增加了形象的圖表、內容鏈接及網友互動評論等內容,使原創報道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延伸,傳播力進一步增強。在處理報紙、微博、微信新聞稿件的過程中建立起“一次采集,多次生成,集合傳播”的工作機制,即新聞中心記者負責新聞稿件的采集和稿件的完成,報紙版面、微博、微信的編輯分別根據備自的定位和特點完成內容的二次加工,最后進行多渠道集合發布。這樣,合理利用了報紙的記者隊伍,解決了微博、微信采集力量不足的問題,加快了微博、微信成長的速度。
(二)運用紙媒與新媒體“二維碼”的結合
報紙的二維碼運用,是全媒體思維下的全方位利用,是對新聞的一次營銷升級和再造,是做報紙內容的延伸、擴展和立體化。那些互動性比較強的精品欄目,由于版面的局限,或文字理解上的歧義,影響了讀者的閱讀熱情,而微信二維碼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可以策劃一些“健康熱點”活動,針對一個熱門話題或活動,做一個更加立體的報道。例如報紙最近報道的“壯族三月三”活動,醫務人員教現場的觀眾一起跳壯族特色的“繡球養生操”,報紙先是在版面上對“繡球養生操”進行了介紹,文章后面附加了一個二維碼,讀者可以掃碼鏈接到教學視頻,醫務人員手把手教跳“繡球養生操”,立體又直觀。這是《民族醫藥報》2020年平面紙媒與二維碼全方位報道結合的首次嘗試,這種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后臺視頻播放量增加,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版面局限性的問題。
(三)對焦點事件進行全媒體參與,讓優勢有效互補,增強傳播力
民族醫藥從業中也會遇到醫療糾紛、藥效質疑等問題,會引發廣泛關注。可以在微博、微信、網站上及時組織展開安全執業大討論,大家或訴說經歷,或發表看法,或分享應對經驗,都可能使網站的點擊量以及分享量大幅提升。而同時,又能夠把網友有代表性的觀點、言論篩選出來,做一期“大討論”的報道,刊發在報紙上,有事件追蹤、有觀點碰撞、有專家點評、有問題思考。文章刊發后,讀者又紛紛通過微博、微信轉發報道,使信息進行了第二次有效傳播。這樣全媒體參與的新聞報道,有助于報、網、博、信資源互相補充,互相提升,各自優勢效應得到放大。
(四)開拓經營領域,提升從業人員積極性
專業報、行業報背靠的各個行業擁有豐富的新聞資源和穩定的讀者市場,具有構建行業綜合傳播體系的獨特優勢,在全媒體時代,應該瞄準所處行業的市場需求,大力融入行業產業鏈,精心培育新的衍生增值產品,構建多樣化的產業鏈信息服務平臺。比如承辦專業會議論壇、策劃主題營銷活動、公開冠名贊助等。
說到底,媒體轉型的過程中,人才缺乏是最大的難點和痛點。專業報、行業報轉型尤其如此,不但缺乏全媒體采編人才,缺乏全媒體經營人才,缺乏全媒體技術人才,更缺乏全媒體管理人才和領軍人才。只有形成一支適應全媒體時代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專業報、行業報才能真正實現成功轉型。
《民族醫藥報》應該對自身整體氣質進行全面塑造,提煉人才隊伍,轉變墨守成規的思維,加快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將報紙“弘揚民族醫藥文化,服務大眾健康生活”的口號放在報頭下方,時刻提醒自己,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