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爽
摘要: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2020年春節原有的喧囂和熱鬧。病毒的傳播性、人口的流動性、信息的爆發性等多種因素疊加,讓這場疫情阻擊戰變成了一場社會應急能力與協調能力的大考。來勢洶洶的疫情之下,面對民眾最初的恐慌和焦慮,如何做好新聞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工作成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疫情;新聞宣傳;輿論引導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更好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疫情之下,如何準確及時地報道疫情動向,展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先進事跡,堅定民眾戰勝疫情的信心,考驗著新聞輿論工作者各方面的能力。筆者認為,特殊時期新聞媒體應在以下幾方面做好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工作。
一是主流媒體要主動作為,以正面宣傳為主,凝心聚力弘揚正能量,為抗擊疫情吶喊助力。
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之初,部分媒體對疫情報道方向把握欠佳,輿論場偏離疫情防控主線,更多地停留在對疫區個別部門失責和不作為的追問和譴責上,對如何防控的信息宣傳相對較弱,從而導致許多民眾對疫情充滿恐慌,坊間流傳著諸如“板藍根、雙黃連可以防治疫情”等各種不實謠言,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藥店瘋搶雙黃連”的鬧劇。
面對民間輿論場的信息過載和謠言混亂,主流媒體信息傳遞所具有的全面性和權威性是其他自媒體無法比擬的,因此在這場信息爭奪戰中,各大主流媒體充分展現了各自的責任擔當和新聞堅守。其中央視、人民網借助5G信號搭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直播畫面,更是開創了數千萬“云監工”在線模式,讓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網友見證了“中國速度”。正面報道和展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支援武漢的民族精神,在國際社會贏得了非常高的贊譽。
此外,央視各媒體每天及時發布疫情權威信息,宣傳防疫知識,同時挖掘出無數支援疫情前線醫務人員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傳播著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也很好地宣傳了國家體制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優越性,可以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主流媒體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出新聞宣傳輿論引導的作用,真正踐行了新聞工作者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初心使命。
二是政府部門要確保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和及時性,增強公信力,通過信息的公開透明讓謠言和小道消息無處可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因為病毒的諸多不確定性,客觀上形成了權威的科學信息、官方信息與民間小道消息的賽跑。早期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僅是導致疫情擴散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輿論引導出現被動的源頭。
疫情發生以來,作為疫情應對的主體,各級政府部門掌握了大量細致而專業的信息,在政務公開的迫切要求下,理應不斷增強官方信息發布的主動權和主導權。與此同時,各主流媒體通過大數據、兩微一端及直播等多種融媒體傳播手段,實時傳遞著政府部門及疫情防控專家們的權威解讀信息,有針對性地回應了社會關切,搶占正面輿論引導高地,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是要充分做好網絡輿情的實時監測工作,建立健全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
網絡社會,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還要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準確監測輿情,科學研判。此次疫情中許多典型案例反映出建立健全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必要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貴在早、貴在快,要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對出現的負面輿情關注引導,有針對性地回應社會關切,才能做好輿情應對與處置工作,避免引發次生輿情。
四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疫情形勢,新聞輿論引導工作絲毫不能放松,任重而道遠。
由于國家采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形勢不斷好轉,近期全國各地對疫情的應急響應等級都相應進行了調整,但伴隨著全球疫情的大暴發和境外輸入病例的不斷增多,新聞輿論引導工作迎來新的挑戰。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社會各界和國際輿論反映總體是好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一場疫情,一次大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做好疫情防控的新聞輿論引導工作至關重要。只有牢牢掌握新聞輿論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才能真正打贏疫情防控的最后攻堅戰。疫情應急響應的等級可以下調,但輿情風險防控管理的等級不能下調,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