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濤
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袁家灣村位于鄂豫陜三省交匯處,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過去,村民種地干活全靠肩挑背馱,再好的東西也賣不出去,一代代人被迫與貧困為伍。面對村里貧窮落后的現狀,袁家灣村黨支部書記金海清立下誓言:貧困不除誓不罷休!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大家修路。在他的帶領下,不到兩年時間,硬是靠人力打通了進出村子的2.5公里斷頭路,并通上了電話,村里的中藥村、土特產等都能賣出村子,村民口袋漸漸鼓了起來。
出行的路通了,可致富的路還太“窄”。
袁家灣村有比較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山上常年生長蒼術、板蘭根、天麻、葛根等各種中藥材。金海清帶領村“兩委”,結合實際,經過深入研究論證,確定因地制宜,以蒼術為主,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起初,村民對于這個發展思路并不贊同。
金海清沒有退縮。他想盡一切辦法轉變群眾思想觀念,先后組織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到附近發展蒼術產業成功的河南洛陽、南陽等地考察學習,并聘請了專業技術員。
為了消除群眾顧慮,2014年金海清自己拿出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組織村“兩委”干部全體上陣,先行種植10畝蒼術作為村集體產業。2017年,集體種植的10畝蒼術豐收,凈收入20萬元。
然而,就在袁家灣村產業發展即將取得突破階段,2015年金海清罹患食道腫瘤,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
眼看村里產業發展再次陷入困境,自己當初的誓言即將落空,金海清心有不甘。手術兩個月后,金海清便一邊做康復治療,一邊投入工作。
村民被他打動,紛紛開始種植蒼術。目前,全村發展蒼術240余畝,占全村耕地的近三分之一,戶均1畝。
“僅僅蒼術見收后,我們全村人均年收入將增加近萬元。”在金海清的帶領下,如今的袁家灣村已成功脫貧摘帽,小小蒼術正挑起脫貧大梁,助力群眾坐地生金,走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