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對縣林業局5年內的黨組會會議記錄進行了梳理,在2018年7月6日會議記錄上,該局安排劉某某等9人到湖南張家界進行制圖業務培訓,培訓所產生的費用在該局植被恢復費中列支,這里可能有問題。”2019年6月,咸寧市嘉魚縣委第三巡察組進駐縣林業局開展巡察。
“張家界是有名的旅游城市,這里面有沒有貓膩,我們還得仔細查查。”巡察組組長胡理煥一邊梳理資料,一邊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下周一由我帶隊,對參與培訓的當事人開展一次談話,財務組要立馬查看2018年縣林業局及其二級單位的報賬記錄。”
“去年這個時候,聽說你們到張家界進行了一次業務培訓,我還沒去過那里,那邊風景怎么樣?”談話開始,胡理煥故作輕松地向劉某某問道。
“培訓期間光顧著學習了,酒店都沒離開一步,哪里有時間出去看風景啊。”劉某某小心翼翼地回答著。
“怎么去了張家界?培訓是哪里組織的?”
“去年6月份, 有個權威機構組織林業系統技術骨干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吉首大學舉辦GIS技術應用培訓,經過局黨組研究決定安排縣林業系統9名工作人員參加,借此提高業務水平。”
“培訓具體學了些什么內容?”
“地理信息、無人機操作、測繪等,培訓內容很實用,讓我們增長了見識。”
……
在與胡理煥“閑聊”的過程中,劉某某逐漸放松了警惕,開始敞開心扉說著培訓期間的事情。
“培訓結束后,我們一起坐了大巴去了懷化,準備返回嘉魚,之前買的從張家界到懷化的火車票都浪費了。”
大巴?火車票?通過財務小組之前提供的信息,劉某某等人的報銷憑證里面沒有坐大巴的記錄,但這個被“浪費”掉的火車票卻在報銷憑證里。胡理煥立刻察覺到了里面肯定有蹊蹺。
“據我們了解,你們拿了這些沒用上的火車票在單位進行了報銷,卻沒有坐大巴車的記錄,這又如何解釋呢?”
“我們想用火車票多報銷一點費用。”劉某某故作鎮定地說。
“9張從張家界到懷化的火車票一共才兩百多元,如果租大巴的話,不止這么多吧?那豈不可以報銷更多的費用?”
“這個……”
劉某某自知難以自圓其說,最終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培訓提前一天結束,某鎮林業站張某向大家建議到鳳凰古城轉一下,我們考慮從張家界到懷化要途徑鳳凰古城,正好還有多余的時間,就都同意了。”劉某某接著說,“我們第二天上午租大巴去了鳳凰古城,下午返回懷化。”
“為什么不報銷租大巴的費用,而是用9張沒有坐過的火車票替代?”
“租大巴超出我們正常開支,買火車票是為了使我們的行程看起來很‘合理,這樣更方便報銷多出來的開支。”
原來,培訓結束后,9人本應在從張家界乘火車到懷化市區,再從懷化坐火車到赤壁返回嘉魚。但劉某某等人趁培訓之機私自更改行程,為掩人耳目故意買“合理”時間段的火車票,還以多報出差補助、住宿費等方式套取資金一萬余元用于支付在鳳凰古城游玩的費用。此外,培訓期間,劉某某還違反規定私帶家屬一同前往,多余的開支也用公款報銷。
2019年12月,縣林業局黨組給予劉某某政務記過處分、張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其余7人分別受到黨紀政務處分和組織處理,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全部退回。
利用培訓之機繞道旅游,這是典型的“四風”問題。不管是“老毛病”,還是“新花樣”,都無一例外地觸碰了紀律紅線,嚴重違反了黨紀條規。
(作者單位:嘉魚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