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治公共資源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行動中,我們正是很好地運用了“四個監督”,才取得了標本兼治的功效。
2017年襄陽龐公大橋監理項目出現令人驚詫的一幕。當時的監理項目中標單位以“工程師不便在寒冷地區工作”為由棄標,這個詭譎的現象引起襄陽市委、市政府關注,當時我們正對市城建委等部門進行政治巡察,發現類似的涉嫌圍串標亂象還不少。
為進一步發揮巡察利劍的作用,市委于2018年決定成立7個巡察組,將篩選出來的高新區還建房等47個未按期完成進度、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府投資重大項目作為巡察重點,整肅飽受詬病的工程項目領域政治生態。
當時,項目巡察共發現面上問題59個,移交領導干部問題線索40件。巡察發現的主要問題表現在5個方面:“執行市委重點項目建設決策部署不力”“項目建設脫離黨的領導”“項目協作單位黨組織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作風不實”“關聯單位廉政風險突出”。
政治監督不能虛化,不能離開業務空談政治,要和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次的項目巡察不是項目檢查,是查找項目背后的政治問題、能力問題、作風問題、機制問題和腐敗問題,緊盯的是重點項目實施單位、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巡察反饋的問題線索移交后,我們發揮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作用,多管齊下強力推動整治行動向縱深發展。
其中,針對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的亂象,市紀委監委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集中力量開展治理,嚴查一批違紀違法干部,清理一批違規企業,規范一批監管制度。
比如在交通系統,我們通過深入調查發現,這個系統近幾年逐漸形成了三個分別以市交通局原總工程師姜某、市公路局原局長戴某、襄陽路橋集團原董事長王某為中心的利益圈子。三人各自組建“旅游圈”“吃喝圈”,甚至“足球圈”“理財圈”。某企業老板為能中標交通系統的工程項目,竟針對姜某喜好出資組建“交通足球隊”。還有老板與王某發展成“干親”關系。
對此,我們果斷亮劍。2018年7月11日上午,姜某剛到辦公室,即被紀委監委辦案人員帶走。隨后兩個月里,王某、戴某接連被依法采取留置措施,一個潛藏的交通工程招投標腐敗利益鏈被斬斷。隨后我們又先后對交通、醫療、水利等重點領域展開專項整治,涉及項目20多個、標的總金額20多億元,依法留置公職人員20多人,協調公安機關抓捕40多人。隨著整治行動的深入推進,原市水利局黨組成員涂某、原市國土局副局長季某、原市規劃局黨組副書記雷某等領導干部接連被查。
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是“裁判員”不是“運動員”,不能陷入“監督變牽頭、牽頭變主抓、主抓變負責”的怪圈。我們開展的每一項工作都要按照紀委的工作職責來推動,決不能替代職能部門工作。因此,我們在做好審查調查的“后半篇文章”方面,通過強化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以案促責、以案促改,倒逼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把該擔的監管責任擔起來。
針對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及時向監察對象及其所在單位提出監察建議,推動問題整改、補上制度漏洞。收到監察建議書后,市里很快成立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出臺成員單位工作聯動辦法,明確綜合監管、行業主管等職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從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二級單位身份升格成市政府直屬單位,監督管理局設立監督科、管理科、法規科負責綜合監督,有力增強監管力量。
派駐監督作用也得到切實發揮。針對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中暴露的提供虛假業績騙取中標、圍標串標等違法行為,派駐市政府辦紀檢監察組督促職能部門,出臺“開標現場核驗項目管理班子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執業資格證原件、招標企業公開承諾、組建國有招標代理公司”等8條硬措施。
派駐市交通局紀檢監察組出臺“雙派駐、雙監督”制度,對在建交通項目選派紀檢監察員、兼職內審員開展全程監督。我們了解到,在襄陽鄧城大道樊西新區段改擴建項目有紀檢監察員叫何宗林,他和兼職內審員一起開展廉政監督、風險防控。何宗林歸派出單位紀委和人事部門直管,監督的內容涵蓋工程材料采購、設計變更、機械租賃、工程質量、勞務用工、資金結算等建設過程關鍵環節。
這些成效,正是得益于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的有效銜接,破解了過去力量不集中、信息不暢通、成果未共享等問題,變原來的事后監督或事中抽查監督為實時監督,變部門單一監督為綜合監督,變原來的分段監督為全程監督。
2020年1月22日,市紀委出臺《關于推進“四個監督”協調聯動的意見》,從厘清監督重點、優化監督方式、健全協調銜接機制等方面,將近年來“四個監督”探索實踐取得的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
(作者系湖北省襄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