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斌
摘要:社教專題類節目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對象性、服務性、教學性的特點,是增強縣臺影響力的重要節目,更是宣傳當地先進人物事跡的最佳平臺。因此,在融媒體背景下,縣級電視臺要發揮社教專題節目的優勢,不斷改革創新,創作更多更好的社教專題節目,提高收視率與知名度。
關鍵詞:融媒體;縣級臺;社教專題;轉型
(一)過于專業,優勢變劣勢
縣級臺社教專題類節目對觀眾能起到很好的社會教育、文化教育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娛樂電視節目,在縣級當地,很多人會通過電視社教專題節目學習、擴大知識面,然而一些社教專題類節目過度渲染學術知識的氛圍,在節目中過多地用專業術語去探討一些純理論的內容,這也造成了大多數觀眾想聽卻聽不懂,久而久之,也就喪失了觀看的興趣,大量觀眾的流失,收視率嚴重下降,讓這類社教專題節目面臨著停播。
(二)過于求全,針對性不強
一些縣級電視臺創設社教專題節目,大多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讓自己的社教專題節目盡量全面、普及范圍廣,電視臺自身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缺少一定的針對性。播出的社教專題節目不能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體現不出社教專題的優勢,滿足不了當地觀眾的實際需求。
(三)自身為主,缺乏與觀眾的互動
傳統的電視媒體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方式,以自身為主,單方面地向觀眾傳輸消息、價值觀念等。媒體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是融媒體時代改革創新的重要特點。而一些縣級社教專題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不足,雖然融媒體時代,縣級臺開通搭建了微博、微信、網頁平臺等互動方式,但電視媒體與觀眾之間仍缺乏有效的互動,互動程度不夠深入,一些社教專題的節目組也不重視這些觀眾的交流反饋信息,觀眾與之互動交流的內容往往都石沉大海,觀眾的參與體驗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滿足不了自身的需求,這對融媒體時代縣級臺社教專題節目的發展非常不利。
傳統媒體電視社教專題節目對觀眾能起到很好的社會教育、文化教育的作用,憑借這一優勢也曾與電視新聞類節目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有過短暫的輝煌。但社教專題節目又不同于新聞類節目,它更針對專業化和對象化,這也是社教專題節目的優勢與特點。所以,在融媒體時代,特別是一些收視率較低的縣級臺社教專題節目,更應該針對當地的生產情況、群眾情況,以當地的情況為發展角度,讓自身的社教專題節目獨具特色。例如:某縣級臺結合當地縣的人文、地理、風俗等地域差異,深挖該地區差異化的人物故事,廣受當地觀眾的好評,讓該縣級臺的社教節目獲得了該市“名欄目”的獎項。因此,在融媒體時代,縣級臺的社教專題節目,要充分認知到自身社教專題節目的優勢,貼近地方群眾,讓該節目更具專業化和對象化,在節目內容上,堅決不能把少兒社教節目成人化、農村節目城市化、少數民族節目大眾化。以當地群眾的角度出發,正確認知自身的發展優勢,是融媒體時代社教專題節目轉型的重要方向。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多元化。積極改革創新,推動縣級臺社教專題類節目向融媒體發展,為觀眾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多元化的電視節目,滿足觀眾的需求是其轉型的重要路徑。
(一)在思想上創新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一些傳統媒體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特別是一些縣級臺社教專題類節目,在思想上,都在借鑒中央電視臺的風格,貪大求全,這不僅抑制了縣級臺的改革創新,也拋棄了縣級臺的創新優勢。例如中央電視臺的《聚焦三農》,它是深化涉農領域權威資訊的解讀,針對我國全部的農民。一些縣級臺在融媒體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思想上模仿其形式,這也讓該縣臺社教專題節目播出的內容都是針對全國性的涉農領域:農、林、牧、漁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卻都泛泛而論。這讓縣級臺的社教專題節目沒有思想上的創新。因此,在融媒體時代,縣級臺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改革創新,在思想上,要貼近群眾生活進行創新。如,玉環地域雖小,但方言體系多樣:有閩南話、溫州話、太平話等多語系方言,而且農漁民的風俗習慣、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在電視對農節目《金色港灣》中就專門開設方言板塊,滿足農村觀眾的收視要求,接地氣,易融合,好聽好看,牢牢鎖定了一批收視“鐵粉”。《金色港灣》節目也榮獲2018年度浙江省廣播電視對農節目獎電視對農欄目三等獎。
(二)在內容上創新
社教專題類節目,更多的是寓教育于娛樂、于服務,寓宣傳于信息、于知識,對觀眾有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作用。因此,在內容上,要根據當地群眾大眾化的興趣內容進行創新。一方面:創新選題,要選取當地群眾生活中獨特的、能夠吸引大眾目光的題材。例如:某電視臺的社教專題節目《生活天天秀》,就是針對當地市民喜歡吃的特點,在節目中以當地群眾的口味探討“廚房秘籍”“美味DIY”等,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歡。另一方面:創新過程中關于內容的構思,要掙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對選題進行多角度、多元化、多層次的安排,充分體現以當地群眾為主的內容特點。例如:玉環電視臺的經典社教節目《鄉土》,開辦近十年來一直關注當地的鄉土古韻,深挖本地的歷史文化,尋找當地最感人的民間故事、歷史人物、鄉土風情,用鏡頭記錄,用畫面講述,喚醒并進一步激發了受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在手段上創新
融媒體時代縣級臺的改革創新的手段,大多都是利用網絡媒介載體,把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并通過網絡平臺,搭建開通微信、微博、網站等公眾號,增加其傳播形式,無限擴大其傳播面,彌補自身媒體發展的不足,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優勢。例如:一些縣級臺已經開始利用網絡媒介增加互動方式,與當地群眾進行交流互動,以此來達到民眾化的節目特點。玉環臺也瞄準了網絡直播這一載體,社教節目著力在形式上有所創新、拓展,社教節目《山水玉環》從2018年起就創新推出每季一次的媒體聯動大直播活動“直播玉環—主播帶你走鄉村”,通過手機視頻直播、廣播同步直播、全媒體新聞報道、電視專題跟進等報道手法,拓展傳統社教欄目的創作方式和傳播渠道,一舉成為當地主流媒體的收視“網紅”。
總而言之,縣級臺社教專題要針對以往節目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問題,借助自身社教專題節目的優勢,緊跟新時代步伐,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在思想上、內容上、形式上有所創新改革,這樣才能實現融媒體背景下縣級臺社教專題節目的轉型,從縣級臺節目的“配角”變身為受觀眾追捧的“角兒”,讓縣級電視臺更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