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帥
摘要:記者在教育類宣傳工作中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政治觀和輿論導向,圍繞教育改革的方向,與時代同進步,具備高度的服務大局觀和服務意識。
關鍵詞:教育宣傳;輿論導向;主流價值;工作路徑
記者在教育類宣傳報道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對各學校進行教育類宣傳報道的過程中,出現了新聞宣傳稿件數量不多、報道頻次不高、質量不高等問題,影響了新聞宣傳的效果。
另外,記者對重要的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的把握不夠敏銳,對各類宣傳資源的整合利用度不高,需要記者積極進取,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創新,使新聞宣傳工作在未來能提高影響力,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
新聞記者在利用和開發網絡資源進行教育類宣傳工作時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改進。另外,記者跟各類新聞媒體的合作不夠深入、廣泛,新聞宣傳的廣度有待提高。
新聞記者針對校園記者資源的挖掘和培訓工作不夠到位,跟各地各校交流先進工作做法和典型經典宣傳報道的內容不多,記者在教育類宣傳報道的能力有待加強。
(一)利用融媒體平臺,整合報道資源
新聞記者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不斷提高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教育新聞宣傳的合作,加強各媒體之間的資源共享與溝通,聯合報紙、網絡新媒體等媒體平臺,加強合作。新聞記者要充分地利用網絡短視頻學習媒體融合的新技術,了解新時代宣傳報道的新手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記者要在宣傳報道中加強跟黨報黨刊、教育類期刊及報刊的合作,深入推進教育宣傳報道的宣傳動員工作。
記者要跟校園記者及教育界的老師同學建立聯系,把教育類新聞中好的選題和報道內容及時準確地挖掘出來,提供多維度的新聞報道宣傳視角。
(二)以典型人物報道,打造教育宣傳亮點
新聞記者在教育類宣傳報道寫作中,要摒棄上傳下達的新聞報道模式,尋找由下到上的宣傳亮點,從教育教學工作中挖掘亮點,找典型,突出對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典型經驗的深度挖掘和報道工作。記者要時刻把握新時代教育界發展的脈搏,關注社會熱點話題,針對教育界民生問題、助學工程問題進行深度挖掘,深入學生當中和教師當中,發揮“腳力”的作用,腳踏實地地去關心關注教育中的現實問題,做好家庭困難子女的教育問題,關注務工人員的子女順利就學、生活補助的實際問題。
新聞記者在新聞稿件的寫作中,要對扎根邊遠山區或者優秀的校園事跡等這類具有榜樣引領作用的人和事、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行為、呼應社會熱點事件和熱點問題的內容進行跟蹤報道和專題報道。在消息類寫作中,突出新聞報道中的主體,舍棄無關緊要的內容,層次分明地補充新聞細節,還原真實的人物和情感。
另外,記者要在會議類新聞報道中善于發現新聞的線索,找到報道的角度,在新聞寫作的內容上,用簡單、平實、具體的新聞語言提高新聞寫作的水平,用正確的寫作思路規范自己的新聞寫作。
(三)以正確的輿論監督讓報道擲地有聲
新聞記者在教育類新聞宣傳工作中既要把握正面宣傳報道的方向,又要直面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行使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職責,及時地化解矛盾,在宣傳中反映社會的突出問題,在復雜的新媒體時代,寫好教育輿論工作的奮進之筆。
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中要敢于直面問題,針對教育界收費行為、疾病防控工作、校園安全行為、家校利益沖突等新聞事件要把握輿論的導向,向社會進行深入的宣傳,以普及教育理念,規范教育行為,讓黨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一些突出的新聞個案中,新聞記者要及時反映社會的輿論,將事件及時地落實。比如,報道一些校園周圍培訓機構亂收費的現象時,新聞記者要深度調查,層層剖析,從而客觀、全面地將新聞現象和新聞事實報道出來,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另外,新聞記者還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借助社會的聲音和媒介的宣傳力量,廣泛了解家長和社會的聲音,請教專家學者對新聞現象進行分析,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進而讓當地教育機構引起重視,加強對此類現象的管理工作,推動事情的解決。
新聞記者在宣傳教育工作中,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教育類新聞的基本理論,重視結合新聞采訪與寫作的實踐工作。在全媒體的背景下,把握教育新聞宣傳的方向和策略,引導正確的教育輿論導向,積極應對教育中的輿論問題,加強和各媒體之間的合作,為教育改革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環境,寫好新時代新型教育的“奮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