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林楠
摘要:本文結合我國現有的英漢雙語節目選取案例進行語用失誤分析并尋找對策,以促進我國英漢雙語節目的發展。
關鍵詞:英漢雙語節目;節目主持人;語用失誤;對策
英漢雙語節目作為我國當前非常重要的節目形態,它主要以專訪、訪談、教學等節目形式出現在電視屏幕當中,英漢雙語節目的出現為我國電視節目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我國電視節目走向國際化。在英漢雙語節目中,語言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是語用失誤表現最突出的兩個方面。
尋找到好的語用策略,語用分析是必經之路。通過對英漢雙語節目語用失誤分析,將更好地探索出語用失誤規律。
(一)英漢雙語節目主持人語言語用失誤
雙語播音主持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并逐漸顯示出強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雙語表達過程中,要求主持人在使用漢語時符合漢語的標準,使用英語時符合英語的標準。此外,兩種語言交替表達時,并不是隨意地把兩種語言夾雜在一起隨心所欲地使用。所以,注重雙語中語音、詞匯、語法的使用尤為重要。
1.語音方面的語用失誤
節目主持人的語音是電子媒介的聲音形象,主持人的語音面貌直接顯露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氣質,它同時也代表著一檔欄目的文化傾向,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的作用,純正的語音、語調,圓潤動聽的嗓音是雙語節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和基本功。由于我國的雙語節目發展還未十分成熟,一些雙語節目主持人多是英語專業出身,說著一口地道流利的英文卻講著十分生硬的普通話,或播音主持科班出身講著標準規范的普通話帶著中文式的英文發音。
主持人的發音是否到位、是否規范將直接影響整個節目的質量和整個社會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發音不到位,不但顯現出主持人的語言基本功掌握不到位,有時還會對一些語言學習者形成誤導。所以,主持人加強自己的語音訓練尤為重要。
2.詞匯方面的語用失誤
英漢雙語節目是跨文化交流的平臺,節目主持人在采訪嘉賓或者觀眾時,由于其文化身份的不同,必然存在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差異,同一個詞、同一句話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來就具有不同的意義,而這些文化方面的差異又會進一步地體現在我們的語言表達中。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對方的傳統文化背景、準確使用某個詞匯,就會造成一定的語用失誤,出現尷尬場景。
3.語法方面的語用失誤
英漢雙語節目主持人不能放松語言的純潔性,更不能以此為新鮮時髦大肆追捧。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中要求語言具有規范性,指的就是語音、詞匯、語法的規范性。雙語節目作為廣播電視中一種新的節目形態出現在電視中,我們就要加強英漢雙語的語言規范,促進英漢雙語節目發展。
(二)主持人社交語用失誤
社交語用失誤指交際者因不了解或忽視雙方的文化背景差異導致的語言形式選擇的失誤。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主持人的言語沒有考慮到交際者的年齡因素、職業因素、文化因素、性格因素等導致的語用失誤都可稱為主持人的社交語用失誤。常見有以下兩種情況:
1.不同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導致的語用失誤
英漢雙語節目作為跨文化交流的一個節目類型,如果沒有把握好中國觀眾和外國觀眾心理狀態將會出現價值引導失誤。主持人應該深刻了解中外文化,在對話的情景中準確預測外國和中國觀眾的反應,作出正確引導。
2.采訪對象個體差異導致的語用失誤
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傳統的農耕思想造成了“慢”的習慣,中國人說話做事具有十分謹慎、穩重的特點,所以大多數中國觀眾或者嘉賓在節目當中都會比較平和、冷靜,這是由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和修養所形成的特殊語境。而很多西方國家非常注重時間觀念,節奏非常快,所以外國嘉賓和觀眾相對來說會更加侃侃而談,在英漢雙語節目中,主持人如何把控好現場,把握好漢英的使用比例,通過文化間的沖突發現亮點,把握好訪問對象個體的差異性非常重要。
(一)加強語音、詞匯、語法的規范性
語音方面,主持人不僅要加強普通話訓練,還要加強英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普通話練習的過程中,要嚴格根據普通話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要求加強練習,對于不認識的字,多查閱字典。英語表達練習則需多聽多練,加強語音練習。主持人要克服漢語語音習慣的干擾,根據問題恰當運用重音、節奏、語調和語速技巧。詞匯方面,主持人要加強詞匯積累。主持人不僅要理解詞匯的字面意思,還要深刻理解不同國家對一些特殊詞匯含義的不同理解,增加文化知識積累,了解各國文化背景,對于外國嘉賓或者觀眾不理解的詞匯要加以解釋,避免產生誤解。語法方面,一方面主持人要嚴格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要求,規范使用外國語言文字,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文;另一方面,英漢雙語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充電”,加強學習把握好漢語和英語表達的規律性,確保雙語轉換時,母語轉換成英語符合英語規范,英語轉換符合母語的規范。雙語只有規范,創作才有自由。
(二)把握文化語境
雙語播音創作是在漢語和英語之間相互轉換的過程中完成的,不可忽視雙語語境,尤其是文化語境,即言語交際中的相關文化背景。
雙語節目面向的不僅是中國嘉賓、外國嘉賓,還有中國觀眾、外國觀眾。對于他國嘉賓的不同觀點要包容,站在對方立場上看問題,同時作出適時的補充和總結。好的節目主持人會根據談話中的語境變化而變化。作為英漢雙語節目主持人一定要深刻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在了解過后才能更好地作出相應的決策,不易出現節目冷場。在與嘉賓的交流過程中,要考慮對方的生活狀況,要遵循禮貌與合作的基本會話原則。
(三)區分交際對象的個體化差異,調控好雙語比例
“嘉賓的年齡、性別、生活背景、文化背景都將影響到交際的效果”。主持人要對不同人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嘉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思想也不一樣,要考慮到對方的心理狀態,提問方式不能一個模子雕刻。
雙語節目面對的是中國和外國的嘉賓和觀眾,英語比例高,不懂英文的中國觀眾聽不懂,漢語比例高,不懂中文的觀眾聽不懂,節目質量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及時進行雙語調控非常必要。
在英漢雙語節目中,主持人一定要區分交際對象的個體化差異。主持人要注重跨文化素養的培養,多學習跨文化知識,在節目中調控好英漢雙語使用的比例,加強自己的思維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雙語節目蓬勃發展。
英漢雙語節目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節目形態,由于發展還不夠成熟,英漢雙語節目中語用失誤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主持人只有加強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語言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力,了解語用失誤的成因,同時積極尋找對策,才能減少語用失誤,促進英漢雙語節目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