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摘要: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不斷強化企業宣傳效果,亟需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進行融合,優勢互補,融“匯”貫通,進一步創新宣傳手段,優化文化宣傳環境,提升宣傳教育效果。本文就媒體融合發展環境下,企業傳統媒體如何與現代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相融互補,打造傳媒共同體,以進一步創新企業宣傳思想工作模式,推進和深化企業宣傳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媒體整合;融合;功能定位;架構體系;建設思路
融媒體是一個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科學方法,融“匯”貫通是融媒體時代的特征。簡單來說,融媒體實際就是把傳統意義上的報紙、廣播電視、網絡這三種傳媒合而為一,整合、聚合、融合成為一種“傳媒共同體”。
資源通融——即合理整合新老媒體的人力物力資源,變各自服務為共同服務。將報紙、廣播電視與網站合并,將雙方原采編人員打通,組建成立了“融媒體采編中心”。
宣傳互融——即建立一種新型和諧互補互信的媒體關系。打造“融媒體”,需擺正新老媒體關系,分析利弊,優勢互補,揚優去劣。通過借助互線網絡,迅速快捷地將宣傳的內容傳輸至無限空間、時間和受眾,以實現文字的閱讀樂趣,觀賞到廣播電視的直觀、立體和聲畫,圖文并茂,有聲有色。
數據共享——基于“打通”理念下的融合共享,將媒體網站的珍貴聲像、圖片、文字資料進行數據庫處理,建立特色“媒資庫”,整合利用,按需調用,撰文編輯,也可通過媒資庫向用戶收取費用,獲取收益。
交融互補——從傳統意義來看,紙媒存在著地域局限、資源占用、觀感不強、信息有限、無聲無息等不足,而影像媒體存在傳播設備要求高、容量限度、傳輸保障、攝制水平等要求,融媒體有助于優勢互補,實現1+1>2的功效。
利益共融——媒體的融合目標一致,同心共識,在輿論上導向正確,精準發力,激揚文字,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筆者認為,企業媒體的融“匯”貫通需要一個聚合、整合到融合的過程。
從企業宣傳、文化、思想、教育的實踐看,企業媒體大致有報紙、電視以及微信(微黨課、微視頻)、櫥窗、墻報(班組園地)、自辦刊物(行業刊物,班組期刊、協會刊物(文學協會,影視藝術協會)等,各家雖有所長都是為新時代宣傳思想陣地建設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服務。
企業融媒體建設的背景趨勢:一是意識形態安全要求強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決定了企業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定位目標和意義;二是企業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媒體融合背景下新一輪媒體改革的起點,對政府媒體和企業宣傳手段創新具有一定明顯的觸發效應和影響;三是媒體深度融合態勢要求企業媒體進行改革,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條件的媒體創新能力和服務大局能力。
目前,一些企業融媒體中心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但由于他們缺少電視這一重要載體,因此還不是典型意義上的融媒體。而巨化現擁有曾獲全國新聞先進集體的企業報、全國最早的有線電視臺和近四萬“鐵粉”的“陽光巨化”微信公眾號等傳媒平臺。同時,作為一家有60多年發展史的巨化還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櫥窗、墻報、自辦刊物、協會期刊等通聯矩陣,為融媒體中心運營提供強大支撐,完全可以本著“先進、實用、節約”的理念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并集成將輿論宣傳、企業管理、黨建工作、培訓教育、信息采集分發、民生服務等內容,發揮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功能,使其成為企業宣傳文化建設的特色名片、全國國企黨建工作的閃光點。
(一)企業融媒體功能定位。建成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新聞輿論傳播平臺、創新傳播的應用平臺、企業發展建設的助力平臺、提供職工便民利民的服務平臺。發揮新聞宣傳、輿論管控、數據集成和服務發展作用,實現投資增值,更好地引導員工、服務群眾,構建基層治理體系,提升自治理能力的樣板。
(二)企業融媒體的架構體系。體制創新、機制靈活、配置科學,是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關鍵。首先進行制度化管理,嚴把輿論導向,建立健全制度,對融媒體平臺進行規范化管理,在導向、內容和質量管理上,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在運營上,要建立完善的融媒體日常運作制度,前方采集、中端制作、后端發布三方無縫對接機制,推進信息采集、內容生產、審核發布更加扁平、快捷、高效和安全;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設立不同的專業委員會,如策劃委員會、經營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等,完善決策程序,提升管理能力;建立質量評估制度,嚴格執行重要新聞、重大活動報道審閱制,把好導向管控、作品考評、品牌塑造等項目質量關,輔之相應的激勵措施;建立崗位競聘制度和薪酬績效制度,打破身份、資歷等限制,做到績效優先、按績取酬、公平公正。
探索融媒體運營盈利模式。企業融媒體也可實行公司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通過移動優先,將融媒體觸角延伸到周邊街道社區、中小企業、百姓民生等服務板塊,拓展傳播覆蓋面和輻射力。積極探索項目負責制,激活采編、經營等各個環節;嘗試活動組織模式,如策劃舉辦攝影大賽、微視頻大賽、商業直播等多種形式的推廣活動,擴大平臺影響力和拓展創利點。
(一)整合資源。樹立一盤棋觀念,整合報社、電視臺、微信以及櫥窗、墻報、期刊等媒體資源,形成融媒體矩陣;整合企業宣傳通訊員及攝影攝像設備資源,進而吸收部分社會人員參與融媒體工作,同時借助社會資源、政府資源、商業資源,實現資源有效配置跨業融合。
(二)聚合發力。在實現報紙、電視、微信整合的基礎上,將人員整合收編集中辦公,融合發力。融媒體中心可由總經理負責日常抓總,設總編室,負責新聞宣傳策劃選題、任務分派、內容把關;部門主任負責績效考核、部門人員協同、特別嘉獎頒發等工作;下設記者部、編輯部、制作部、經營部和辦公室,實現部門健全,分工明確、責任明晰,績效考核。
(三)整合發展。優化采編播發流程,打造“中央廚房”,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內容產出模式,在不同媒體平臺上以視、聽、讀不同方式呈現;優化內部管理流程,提高效率,減少內耗。媒體各平臺則準確定位,突出特色,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實現整合并進,發展并蓄。
(四)經營策略。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配置資源,營建商業運作模式。主要業務朝大數據服務、網絡信息、APP商城等主流媒體平臺延伸,同時兼顧新聞制作、活動組織、媒體廣告、商業活動等,重點做好“三屏”文章。一塊“大屏”,是指揮中心大數據的可視化呈現,通過可視化加強板塊協同、流程公開、信息管控等。一塊“小屏”,是指手機客戶端,移動優先,重視客戶端的建設,不斷通過創意、服務,提高客戶粘度。一塊PC屏,不斷提升完善融媒體平臺“策、采、編、發、評”的技術系統,力爭三至五年實現自立發展。
(五)薪酬體系。除企業基本薪資外,內部應建立創收獎勵制度,鼓勵創收,獎勤罰懶,同時發揮融媒體員工的積極性,拓展業務,廣開財路,緊盯市場,關注所需,興辦欄目,特色經營,多勞多得,創收增效。
融媒體建設基本思路。大格局、新思維、開創性、全覆蓋,通過頂層設計、研發“智慧黨建”和“APP”融媒體移動終端,形成報紙、電視、微信各種特質媒體的集中展示平臺,把融媒體打造成為黨建的陣地,宣傳的窗口。
融媒體框架設計。筆者認為,企業融媒體在整體框架設計上要考慮以下要點,報紙、電臺和微信客戶端實行矩陣管理。內容設置上,要設置、要聞簡報、實時訊息、訪談直播、企業一線、社區文體、影視娛樂、社保民生等。在社會服務和市場經營上,整合“聲屏報網、線上線下”資源,包括紙媒視聽、跨街廣告、圖文信息、戶外大屏等。
在企業黨建宣傳教育方面,結合企業實際,可參照學習強國建設自己的“學習強企”,運用“互聯網+黨建”手段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把握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創建智慧黨建管理系統,由集團、事業部、車間黨支部三級網絡構成。在功能設計上,結合基層工作實際,開發學習考核、黨日直播、考勤簽到、課程預約、信息檢索、積分管理、在線繳費等功能。欄目設置上,如黨日活動、微課堂、支部建設、黨員之家、三會一課、黨費繳納、黨員積分等。
建設“APP”融媒體移動終端。上接“天線”又下接“地氣”,既面向廣大干部職工,又可在互聯網上、移動多媒體終端、社交媒體平臺上傳播發力,承擔宣傳和服務的雙重任務。在實踐中,扎實做好信息發布資源的連通匯聚,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從理念、形式上創新,增強信息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事關大是大非和突出事件、重大輿情時,勇于擔當,果斷發聲,澄清謬誤。
形態上整合“聲屏報網、線上線下”資源,建立新聞生產“中央廚房”,實現生產和傳輸平臺建設同步推進。同時,還可為智慧運營提供網絡大數據應用服務。
融媒體時代,創新才能創造生命力,創新意味著推陳出新。只要我們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汲取前進動力,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讓融媒體真正成為宣傳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