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川
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防能力的增強,軍民航飛行活動增長迅速,且空中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當空域容量無法滿足流量需求時,所導致的空中交通擁塞不僅嚴重影響飛行安全,而且給軍民航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罩薪煌髁抗芾硎墙鉀Q空中交通擁塞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美國、歐洲等航空發達國家已經建立、并仍在不斷完善各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統,并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符合我國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體系,是我國民用航空運輸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趨勢。
關鍵詞: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堅持安全第一,通過有效的流量管理為空中交通管制運行創造安全、有序的運行環境;同時通過合理的容流平衡策略,充分利用空域資源,提高空管運行效率,提升航班正常水平,實現安全與效率的統一。堅持協同決策,實現三級流量管理單位之間、流量管理單位與管制、氣象和設備保障部門之間以及空管系統和航空公司、機場等相關方的信息共享,協同會商,并由相關流量管理單位按照權限對流量管理方案進行最終決策,實現協同與集中的統一,提高流量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全國級流量管理單位通常于運行前一日(如有必要可提前組織)對次日全國范圍內可預見的涉及多個單位的流量管理事件進行協同會商。通常情況下通過前一日17:15和23:15協同決策視頻會議開展流量管理預戰術階段的協同會商,通過建立共同的情景意識,初步判斷重點關注區域和潛在的問題,提早與相關方針對具體問題開展流量管理事件的前期協調,形成次日相關的流量管理預案。地區級流量管理單位可根據本轄區內的運行情況組織相應的協同會商,其中涉及本區域以外的協同會商通常情況下應早于相對應的民航協同決策視頻會議時間。
預戰術階段,流量管理單位協同管制運行部門預判容量,主要包括機場、跑道、航路點、航段、扇區、合并扇區、特定空域和臨時性劃設空域等在相應時段的容量。通過探測容流失衡問題,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容量優化利用,主要包括:釋放限制空域、開放臨時航線、扇區管理(扇區構型、扇區數量)、調整跑道運行模式、實施進離場容量平衡等,以達到有效增加容量的目標。
航班運行前一日16:00(北京時)前,執行級流量管理單位協同管制運行部門將次日24小時本區域機場和空域單元容量預估值報各地區級流量管理單位審核,并在全國流量管理系統容量管理模塊上發布。
全國級流量管理單位對關鍵空域單元和關鍵機場、地區級和執行級流量管理單位對各自區域內的空域單位和航路點于運行前一日開展容量和流量平衡情況的監控和分析,通過全國流量管理系統對預測流量預計超過可用容量的時間段、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等要素進行預戰術階段容流分析,并判斷容量與流量不平衡的程度。
各級流量管理單位對于在預戰術階段可預見的流量管理事件或場景制定流量管理預案。流量管理預案可以是單一的流量管理措施,也可以是一套相關聯的流量管理方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預戰術階段流量管理預案應考慮備選流量管理措施以應用于運行場景的變化。流量管理措施的初步選定應基于次日流量管理運行績效目標進行預演和優選。
預戰術階段運行態勢預演主要針對次日運行,根據次日調整航班計劃、流量管理方案、預戰術流量管理備選方案、容流平衡策略實施優先級等,對機場起飛容量限制、機場降落容量限制、扇區容量限制進行分析,以展示機場、扇區、航路、航路點等空域單元的次日流量時空分布狀況,并根據受影響航班數量、總延誤時長、平均延誤時間、單個航班最大延誤時長等指標選取最優流量管理策略。
預戰術階段發布信息結合實際可包括:受影響空域單元的容量信息、流量管理策略信息、延誤預警信息、航路開放關閉信息、跑道開放關閉信息、扇區開放合并信息、空域占用信息、高度層分配信息、城市對航路變更信息等。以便于空域用戶建立共同的態勢感知,協同調整次日航班運行計劃。相關方根據流量管理方案、延誤預警等信息,開展次日航班調整工作。
流量管理單位應利用全國流量管理系統流量預測功能模塊,預測未來6小時內將要起降于某機場或通過某一航路(點)、相關扇區和特定空域單元的航班流量,并滾動更新。預測未來流量時,應充分利用流量管理系統提供的各類航班信息,盡可能做到精準、細化,通常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主要包括:雷達(監視)信號相關、已起飛(已收到DEP報)、已開車滑出、已收到航班計算起飛時間(CTOT)、已收到領航計劃(FPL)、僅有預先飛行計劃等,此外全國流量管理系統將提供航班運行生命周期中部分里程碑事件時間節點,例如前站起飛、落地、擋輪擋、開艙門、開始登機、完成登機、關艙門等,供各級用戶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分析未來單位時間內經過各繁忙航路點的航班數量及其在航班流中所占比重。例如,對于進近(終端區)走廊口,應分析經過各走廊口的航班數量所占比重;對于進(離)場航班流在2條(含)以上航路(線)的匯聚點,應分析飛經各條航路(線)航班數量及其所占比重。分析未來一段時間內起飛航班數量(釋放機位)、落地航班數量(占用機位)以及不同機型可用停機位數量三者關系。為確保對航班運行態勢的持續監控,流量管理人員應利用全國流量管理系統流量預警功能設置不同級別的告警參數,及時判讀各類流量預警信息。
在流量預測和容量預判的基礎上,流量管理單位應持續監視轄區內主要機場、航段、繁忙航路(點)和扇區未來的容流匹配情況。當預測到需求增加將導致容流出現不平衡時,流量管理單位首先應考慮會同管制運行、氣象和技術保障等部門采取提前增開扇區、協調繞飛空域、增加管制員配備等方式,增加容量供給,達到容流平衡狀態。
當監視到未來一段時間內在主要機場、繁忙航路(點)或相關扇區存在容流不平衡的情況時,流量管理單位應該結合流量預測的結果,首先對容流不平衡的態勢進行分析,為后續決策提供依據。
根據容量、流量監控和預測結果,當出現或預計出現流量大于容量(通行能力)的情況時,流量管理室、管制單位流量管理席位(主任席位)應及時制定流量管理方案,并考慮以下因素:
1.流量控制應以航空器起飛前流量控制為主,航空器飛行過程中流量控制為輔。流量控制方案一經實施,盡可能避免方案的頻繁變更。
2.對處于緊急情況下的航空器不實施流量控制。
3.除非特別緊急情況,對專機、重要任務、以及執行搜尋援救、急救任務、搶險救災等飛行不實施流量控制。
4.對長距離飛行的國際航班應減少空中等待。
5.優先安排繁忙機場的航班起飛,盡量減少對重點機場的流控。
流量管理單位應在改航協調、方案確定和執行階段持續監控改航方案的運行情況,重點關注改航對相關空域單元產生的影響,盡可能避免造成其他空域單元產生衍生問題。
當預測到或收到受限的空域限制解除時,發起協同改航的流量管理單位應及時發布改航取消信息。
飛行計劃處理中心應批量更改相關已拍發的領航計劃報,并通報相關空管單位和航空公司組織航班恢復原航路飛行。已在空中飛行的航空器由所在管制單位確定其后續飛行路徑,如需變更,及時協調拍發CPL電報等事宜。
實施事后分析的總體思路通過分析流量管理實施過程,將流量管理目標和流量管理效果進行對比,定量或定性評價流量管理實施效能,同時對影響流量管理效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最終完成流量管理預案及相關規范的優化和完善。
(民航重慶空管分局,重慶 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