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宇
摘 要:近年來,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加,產業的集中,使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大幅增加,城市對水的需求日益增長,人民對水環境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我國城市水環境現狀并不樂觀,隨著經濟發展帶來了各種水環境污染問題,對城市的生活環境和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城市水環境污染問題。如何對城市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與污染控制,已經成為當前環保領域中的一個研究熱點,受到越來越多專家和學者的重視。正確認識城市水環境污染特點和存在問題,科學控制水污染和治理城市水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使人與水和諧共處,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城市水環境;水環境治理;水系優化
引言
對于人們來說,河道有很多功能,幾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母親河”,河道不僅為城市鄉村的人們提供生活水源;還能構成美麗風景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地方,河道作為營商環境,成為百姓謀生的平臺;就更不要提河道的防洪排洪功能。但是,過去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很多人秉持“經濟本位”的意識,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很多無良商人將未經處理的工業污水直接排進河道,河道水體被嚴重污染,以致很多河道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基本的生態功能。在促進經濟調結構、促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要改變舊有的不健康發展方式,確保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并行不悖。所以,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要采用更好的措施,以促進水體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齊頭并進。
1 城市水環境整治措施概述
目前,水環境治理工程常用的主要措施有截污、雨污分流、補水增容等,黑臭水體病在河內,根在岸邊。點源污染作為黑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需要通過截污管進行初步控制,即沿河修建截污管,防止枯水期污水入河。作為源頭解決方案,全國各地都采用雨污分流。這兩個系統可以實現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污水進入處理廠,雨水排入天然水體。部分河流為雨源性河流,枯水期河流基本無水體。因此,在一些工程中考慮了補水措施,如局部處理補水、再生水補水、水系統連接補水、水資源調度等。
2 城市水環境治理問題
2.1 污水治理不徹底,水環境污染難以控制
雖然許多城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強調工業逐步搬離城區的發展思路,但在實際發展中受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仍有部分污染企業混雜分散在城市,直接污染城市水環境。此外,污水收集系統不健全,局部地區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河道,加劇水環境污染,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仍然滯后,污水集中處理率有待提高。
2.2 河道景觀標準低,城市水文化特色難以展現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原有水系部分被破壞,又因未能及時按變化了的徑流范圍調整水系,造成排水不暢,形成盲溝、斷頭河,水質極差,嚴重影響河道景觀。同時,因城市用地的擴展,城市水系空間受到擠占,河流被截斷,水系景觀風貌連續性遭到破壞。城市河道主要以城市道路綠化為依托,缺乏濱水特色,不能形成景觀體系,文化特色更難以展現,城市河道景觀、文化的營造亟待進一步加強。
3 城市水環境治理對策
3.1強化水環境保護意識
在水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嚴峻的今天,要想實現有效的保護與改善,需進一步強化人們對水環境的保護意識。首先,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水環境污染危害的宣傳工作,并將導致其污染的根源進行有效普及,如此才能使更多的居民認知到水環境污染問題的嚴峻性和危害性。其次,為進一步強化人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特別是針對水環境污染最為嚴峻的工業生產領域,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普法教育工作,從而使各生產企業能自覺開展污水無害化處理,由此為我國水環境污染問題的改善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3.2在因地制宜的原則下選擇堤型與堤線
建設河道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堤型與堤線的選取工作,應該在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分析實地情況,為保持水系自然狀態,需要盡可能控制人為干預的程度,自然水系擁有分散性、蜿蜒性的特征,與人工整齊劃一的工程處置方式不同,但是最原始的生態才是生物生長最適宜的環境。堤型與堤線需要考慮到所在區域的周邊環境與自然地理狀況,確定工程滑動穩定與滲透穩定性的同時,從生態需求層面出發,對環境進行小范圍的修改,在人為干預下為植物生長創造最佳的條件。在河道建設中應該盡量土堤開展河道治理工作,因為與土堤與混凝土相比,對植草工作的進行更加有利,通過科學的設置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3.3治理城市廢水
城市廢水要得到妥善處理,因為它不僅影響城市地下水環境,也影響河道治理。有效處理廢水就是在保護城市的水環境。要提高廢水處理的質量,保證廢水在排放前達到排放標準。要對廢水進行綜合分析,把廢水中的有害化學因素進行處理,不要讓這些有害化學物質破壞水體環境。增加對城市廢水的監管,日常進行合理監控,不要因疏忽大意造成城市水體的大范圍污染。在一些可能會產生高污染的工廠附近設置監控點,防止某些工廠因僥幸心理進行違規排放。對城市的地下水也要進行日常監控,因為地下水會與河道水體進行水交換,如果地下水被污染,那也不可避免地會對河道水體產生污染。
3.4 加強水系統優化
在生態學原理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因地制宜,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布局合理、層次豐富、生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水系。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增強城市引水和生活用水的調節能力,切實提高城市水系的綜合功能。首先,水系優化的主要手段是消除盲溝死水,溝通水系,激活城市水體,進而對城市河流進行綜合治理。其次,清除沿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漂浮垃圾,控制水生植物覆蓋率,嚴格按標準控制河道水面率。在滿足城市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對城市整體功能布局,可適當降低生產區河流密度,適當提高生活區河流密度,有效提升城市水景觀功能。第三,考慮到城市河道水文化、旅游等活動的發展,除水處理外,水系整治還應考慮減少水閘、橋涵對游船的阻塞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城市水環境的污染,不但會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居民的生活環境,同時還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需要對城市水環境進行嚴格管理,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使人類能和大自然友好共處。城市水環境的治理,需要根據城市水環境的實際現狀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水環境治理方案、策略。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整治,需要提高城市水環境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全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從政策法規上控制污染城市水環境的行為,從源頭上減少引起城市水環境污染的因素,才能實現控制污染、減少城市水環境的治理問題,最終才能達到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房斌,張松,江月,許婷,王梅娟.河道水環境治理的困境及思考[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20,40(09):42-44.
[2]王大成,劉柱.城市公園水生態治理與景觀提升策略研究——以亦莊開發區博大公園水環境治理為例[J].現代園藝,2020,43(17):131-133.
[3]張磊,范曉明,高磊,宋宜彤.城鎮河道生態治理模式及關鍵技術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9):235-236.
(宿遷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服務中心,江蘇 宿遷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