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林
摘 要:指出了樹木培育與造林發展人工林兩者不可以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但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造林技術也在不斷的升級。針對于此,剖析了造林技術的重點,提出了一些有用的辦法,愿能夠為杉木的人工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林業生產;杉木造林技術;推廣應用
前言:
杉木由于本身的優勢,被普遍使用在各個行業,例如建筑、室內裝飾、農業生產與醫藥等等,我國南方的杉木造林以及人工林的創建在唐代時期已經存在了,出現了小范圍的杉木人工林。 從中國林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及整體安排上來看,杉木是中國主要的經濟效益相對高的速生用材樹種,杉木林分培育的質量好與差會直接威脅到中國的林業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因此必須著重關注杉木的造林技術使用。論文把從百色樂業縣林業中杉木的種植生產情況從而入手,討論一些技術指導建議,進而達到就地取材,創造出快速高產高效的商品用材為主的杉人工林,從而充分體現杉木的主要運用價值。
1百色樂業縣林業中杉木的種植發展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百色樂業縣杉木林面積530萬畝,總蓄積量達到2990要m3,占據百色市蓄積量53%,年產杉木木材接近70萬m3,占據百色市木材產量40%,木材加工產值大概占百色市的50%。而每年統計的造林面積大概在13萬畝。由此能夠看出杉木產業在百色林業當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即使現階段的杉木造林技術已經可以達到相對好的水準,可是在生產上仍舊存在著較多的缺陷。第一是優良種質居然保護沒有受到注重,很多好的基因沒有保存下來。第二,對已有的良種利用宣傳不足,筆者在送科技下鄉活動當中得知,相對多的農民群眾還是相信以往的老辦法,對新的良種推廣存在疑惑。再加上林業工作生活條件較為辛苦,高水平技術人才不夠,并且投入的資金不夠[1]。
2增強杉木造林技術使用與推廣的有效方法
廣西杉木兩種選育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準,通過良種選育,能夠加強人工林的產量、適應水平與抗性,進而提升人工林穩定性與經濟收益。電試驗結果表明,杉木良種通常是材料積累遺傳增加收益達到20%~50%。在柳州市選用的杉木兩種關鍵有融安縣西山林場的“融林”和“香杉”良種自主品牌、龍水縣國營貝江河林場創造的“貝林林”商標良種杉木苗以及20世紀選育的龍水糠杉。除了使用常規大田裸根預苗之外,還需要繼續增大使用我國作為先進的林木種植繁育技術,雖然杉木進行基質疫苗與杉木無限組培快繁技術,提升林業生產上杉木良種的數量以及種植。由于苗木本身的質量和抗病能力可以直接威脅到生長速度以及生長狀態,因此通常采用的一年生苗是苗高27cm與地徑0.4cm以上(裸根苗)的苗木,輕基質容器苗就相應對苗高20cm與0.3 cm.。形態指標要求根系較為旺盛,苗干挺直、不斷捎,充分木質化而且沒有病蟲害。
2.1重視立地條件的選擇
在造林設計的時候,重視立地條件的選擇,杉木喜歡溫暖并且潮濕的環境,喜歡靜風的環境。要重視杉木的環境選擇,規劃中經常采取立地指數作為林木生長量的指標,可是因為受到連栽對土地生產力的負面影響,二代林、三代林的生產就達不到一代林的生長標準。在規劃的時候需要有所區分,經營目標要重新考慮,經營方法也要隨之改變[2]。
2.2確保種植質量
苗木運輸需要注意保濕防曬,杜絕風吹,輕拿輕放,注意保護苗木主梢。照鄰之前漿根要到位,可是也不可以貪圖方便,過量砍根,導致根部傷口太大,植株生長衰弱,造成林后杉木腐爛。造林之前要組織好人力,各項工作步驟安排的有順序,一經起苗之后要馬上植苗下地,保持苗木的高生活標準。挖坎到時候不可以拘泥于大坎。要就地取材、多快好省,人力挖坎之后,由于重力沉降,挖坎的裝作用只能保持2~3年年限。造林密度科學,在管理能力高的條件下,培育大徑材2000~2500株/hm2,中小徑材2500~3300株/hm2。立地好的宜稀。一個經營階段內進行兩次間伐。造林的時候要著重說明苗正、根舒,適度深栽(特別是粘重土壤),打緊泥土。營養杯苗要脫杯造林。一年生的合格實生苗不需要著重說明“不反山”造林,提升造林速度,根據筆者的考證與試驗,“不反山”最初指的是插條造林提出來的,后人只是參考作為一種技術要求,和實生苗種植質量沒有很大的聯系。
2.3注重杉木的日常管理與撫育間伐
杉木在育苗平常的管理的過程當中,必須從苗木健壯、用肥以及病蟲害防治步驟為關鍵點,從使用相關的技術對杉木培育方式進行升級。由于常規的苗木會存在出苗低、土壤養分不夠、土壤連作障礙等問題,因此,為了提高杉木苗木的生長能力,采用改良土壤、施肥等形式為杉木生長補充營養。因為有機物肥料的不足,現階段需要著重注意多采取有機復合肥料作為育苗肥料,有機混復肥養分供應較為長久,并且具有改土作用。進行密度的把控,協調山木植株之間的距離,在確保杉木個體可以得到充分的陽光以及營養的前提之上,取得收益的最大化。在幼林扶育時,進行松土和除草也是追肥的最好契機,要把追肥的肥料和土體進行混合,這樣又可以對土壤起到改良作用,也可以杜絕肥料直接和根系相接觸,部分肥料濃度太高,會影響苗木的根系。要制定科學的服務設計辦法,確定目標,例如撫育間伐方式、培育的材種、保留密度、保留木分部需要詳細,方法清楚,經營思路正確表現。施工中嚴苛根據撫育設計的施工方案進行,事中督察,事后進行檢收,確保造林工程質量。
2.4重視山木病蟲害的防御
杉木的常見病害有炭疽病、細菌性葉枯病、猝倒病、根腐病、黃化病、立木腐朽病等等,這些病蟲害的出現可能威脅杉木的正常生長、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死亡。在防御上必須杜絕出現威脅杉木生長的負面原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小,板結黏重嚴重、透水不好問題都是發病的起因。在防御初期,必須協助幼林在快速生長來提高杉木的抵抗力。在杉木發病初期,需要對杉木進行施肥,代森鋅500倍液、退菌特800倍液、炭疽福美500倍液噴霧,都可以達到防治的效果。而細菌性葉枯病就要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杜絕在風口和山脊處種植山木,降低樹冠摩擦針葉受傷,防御能夠使用鏈霉素1000倍液或者是30%DT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把杉木與闊葉樹進行混合,也能夠減少林分的受害程度。杉木的常見蟲害有白蟻、杉梢小卷鵝、粗鞘雙條杉天牛。要注意蟲情監測,把蟲害把控在受害允許的能力之內。
2.5加強混交林研究
杉木純林凋落物少,組成成分獨特,分解速率相對低,養分循環速度較低,連著后果相對嚴重。要采用已有營造混交林的成果,例如杉木與火力楠混交,杉木與檫木、木蓮、木荷、楠木、大葉櫟等樹種混交,加強混交林的營建面積。天然林大多是混交林,說明在長時間演化過程中混交林在生物學位于穩定的狀態,科學的混交林,單位面積蓄積量能夠比純林提升20%~70%。
2.6建設完善的杉木產業鏈
需要從本質上實現杉木種植造林技術的推廣,還必須健全杉木的產業鏈,按照杉木的實際運用用途與使用所需,有針對性的選擇良種的杉木種類:例如說糠杉、油杉等等,能夠通過培植各種功能的杉木品種來提高杉木產業的價值,創造以種植為前提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升級開發與杉木為主要的森林文化旅游產業。杉木造林短時間內經濟收入相對少,靠本身產出滾動經營難,政府每年對規模營造杉木林的農林和公司給予補貼和獎勵,即使會相對的鼓勵農民和公司提升杉木的種植能力和種植數量,但是還需要增強技術的指導和系統化的培訓。清楚的知道市場針對杉木的實際所需,以市場帶動發展,進而形成社會收益、經濟收益以及生態收益的和諧有效統一[3]。
3結語:
在現階段的林業生產當中,杉木造林技術的使用與推廣有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必須注重關注杉木造林技術的升級,通過使用良種選育技術、升級立地條件選擇、重視日常管護撫育、增強病蟲害防治以及健全杉木產業鏈等多種方式,把杉木造林工程技術實施到位,提高杉木的栽培質量以及林地生產力,推動杉木產業向科學化、系統化、規模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亞忠. 杉木良種推廣造林技術應用探討[J]. 南方農業, 2020, 014(002):65-66.
[2] 程委杰. 杉木良種推廣造林技術及應用探究[J]. 南方農業, 2019, 013(005):87-87.
[3] 翁雯嫻. 杉木良種推廣造林技術及應用探討[J].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9, 000(002):112.
(樂業縣國有同樂林場,廣西 百色 5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