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霞,曹 沖
旅游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國務院作出了重要指示,將“旅游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是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體育產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一直在扭曲和轉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球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競技體育,職業體育和群眾體育,群眾體育和休閑體育迅速發展。體育產業的經濟功能得到進一步突出,產業地位也得到了確認。如果要進一步提升體育產業,與旅游,房地產,媒體等相關產業的整合將成為必然趨勢。體育旅游越來越受歡迎,并已成為一種非常有吸引力和流行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國的體育旅游業已經出現。人們可以體驗刺激,感受當地文化的本土文化,成為新的旅行者。選擇。體育旅游突出了人們的新生活方式,拓寬了休閑領域,成為消費市場的新亮點,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和潮流。
隨著知識經濟和體驗經濟的到來,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對體育產業的概念還沒有完全一致,但是概括或核心的延伸特征是大致相同。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舉行的體育委員會會議就“加快體育發展步伐,促進體育發展”進行了報道,擴大了原單體產業的拓展。它指出,體育產業不僅包含本體產業,還包括相關產業和產業的集合,主要產業是體育管理部門;相關行業是指與體育有關的相關活動的整合,即體育媒體,體育場館,運動服等;體育產業是指除主業外的所有生產活動,以增加收入。
楊紅葉(2001)解釋了體育產業的概念。它不僅提供體育相關的運動器材,生產設備和新產品的銷售,還提供體育表演,體育設施建設和體育設施管理和體育新聞。等待。從狹義上講,它主要指體育服務業和體育產業可以進入市場并獲利的部分[1]。
叢虎平(2013)從體育產業功能的角度闡述了體育產業的概念。在觀看或體驗過程中,體育產業不僅為參與者提供了產品的健康,還提供了特定服務的形式。包括精神產品和產品供應商的專業知識和知識[2]。我們最初認為重要的裝飾,場地,設備等已經投入資源,并認為該行業的核心產品是各種服務產品。這種分類的變化不僅反映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符合了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
一般而言,體育產業是以體育為主要相關產業的文化和經濟活動。主要內容是提供滿足人們不同精神和精神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按照體育產業的概念,按照體育服務的社會需求和部門屬性,國務院在2019年重新界定體育產業的范圍,以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建立體育產業。新的統計系統。新的行業統計分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體育用品,另一類是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集合。包括體育管理活動,體育比賽,體育和休閑活動,體育場館和設施管理,體育經紀人和代理商,廣告和展覽,表演和設計服務,體育用品,相關產品制造,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的銷售,出租有11大類,包括貿易代理和體育場館設施。新的體育統計分類主要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在“國民經濟產業分類”的基礎上,突出了中國體育活動的特點,充分考慮了中國體育發展新業務發展的新模式。

表1 體育產業統計分類表
在新的體育產業分類中,與以往的分類相比,內容已經調整,大中型的數量沒有變化,知識子類別的數量增加了19個。11個類別的總數沒有變化,其中5個名稱發生變化; 37個中等班級的總數沒有變化,17個中等班級名稱被改變,7個中產階級被添加到小班,7個中等班級被添加;原來的分類很小。類23名稱已更改,添加了20個新子類,并且已合并了2個。這些都表明體育產業的整合不斷加強。新的分類標準使系統更加完善,分類更加規范,更能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
1.3.1 從供給方面看:體育產業主要以內容服務為主,輔以物資供應
體育產業與娛樂產業之間存在某些相似之處。他們都對創意內容敏感,屬于內容行業。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供給已經從專注于物質服務供應轉向專注于工業內容供應,這體現在人們愿意花錢購買非體力消費,如購買瑜伽課和參與在戶外運動。體育消費急劇上升。同事對運動服裝,鞋子,襪子和設備的消費在總消費比率上有所下降。觀眾人數增加,參與人數增加。他們已經開始回歸體育的基本需求。
1.3.2 需求方:體育產業市場巨大,消費需求多樣化
根據國際慣例,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將呈現井噴趨勢。中國已達到8000美元的標準。然而,中國教育的長期部分教育導致體育消費不足,水平不足。目前的人均體育消費占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隨著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的轉變,中國體育產業的消費能力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釋放。公眾參與體育活動的基本情況,目標和利益都不盡相同,因此消費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1.3.3 體育產業有很強的相關性
李建設和童英娟(2006)指出,工業相關性本質上是技術和經濟,體育產業與16個產業部門緊密相連,結社程度很高[3];許多學者建立了相關指標來描述體育產業的相關影響。胡小芳(2002)通過建立影響力指數和敏感指數來描述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4];周毅,李鑫(2012)研究體育產業及相關產業的體育投入產出相關數據測量耦合度[5];通過以往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體育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延伸能力,不僅體現了產業間的合作能力,還體現了體育競爭精神和跨文化,跨境溝通技巧。通過組織不同層次的體育賽事,它對當地,區域乃至全國的品牌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 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向全國健身水平頒布了“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體育產業發展迅速。
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持續增長。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9億元,增加值6444.8億元,占同期中國GDP的0.9個百分點。與去年相比,增長率提高了17.8個百分點。2012年和2016年的增加值和行業產出都在快速增長。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12013-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統計
體育產業占中國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最初0.63%上升到0.9%。預計到2020年,體育產業在全國GDP中的比重將達到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22013-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總值占GDP比重
中國體育產業的規模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已經從體育制造產品的初始消費轉向娛樂消費和觀賞消費。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能夠成功突破3萬億元的目標。 體育及相關產業的整合不斷整合。以全民健身為基本框架,各種資源正在構建一個新的體育生態系統。
隨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階段,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旅游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緩沖,甚至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不僅標志著物質信息的豐富性,而且是人們追求精神文明和健康的象征。它被認為是朝陽產業和無煙產業。
在早期,倫德伯格解釋了旅游業,并認為旅游業是為國內外游客提供旅游服務的各種行業。提出旅游業與許多行業有聯系的事實[6]。王大悟等人在“新旅游經濟學”中說,從旅游者的需求出發,旅游業滿足了游客在食品,服裝,住房等活動中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旅游服務的行業,服務提供者包括旅游和國家體育相關部門或行業組成[7]。世界旅游理事會(WTTC)認為,旅游業是一家為游客提供服務和商品的公司[8]。張濤從廣義和騎士角度定義了旅游的概念。從廣義上講,旅游業以旅游資源為條件,以旅游設施為條件,為游客提供各類旅游產品,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滿意的行業;狹義范疇是指與旅游活動密切相關的部門,包括由酒店,交通和旅行社組成的行業[9]。史密斯和皮特從旅行的地理環境中闡述了旅游的概念,并將旅游業視為一種企業或服務,用于娛樂和休閑活動,而不是在家庭環境中進行[10]。
根據學者對旅游概念的界定,旅游業主要滿足旅游者的各種需求,提供了一個綜合的產品類別。許多地方的旅游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可以增加收入,促進消費;同事們可以提供就業機會,穩定社會秩序,減少城鄉差距。
2018年,國家統計局修訂并啟動了“國家旅游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修訂后,旅游及相關行業統計分類共包括9個主要類別,27個中間類別和65個子類別。在“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指導下,旅游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國際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界定和分類。

表2 旅游業統計分類表
旅游分類大致可分為兩類,包括旅游核心和旅游相關產業。核心產業主要集中在飲食,生活,旅游,旅游,購物和娛樂。它主要是指針對這些需求的服務集合。相關行業主要提供輔助服務和政府管理服務活動。
2.3.1 從供應方面來看:旅游業是一個無國界的行業,強調差異化和多樣化
旅游業包括各種因素,如飲食,住宿和娛樂。這些要素是彼此不可或缺的,并且比其他行業具有更強的綜合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新技術也不斷融入旅游業,如航空航天旅游服務。我們可以看到旅游業是一個無國界的行業。個人具有較大的個人偏好,因此旅游業必須從供應方面反映出旅游業的多樣化需求,從最初的觀看,到聽覺,品味等方面的體驗。因此,旅游業應加大對差異的關注,積極創新旅游產品。
2.3.2 從需求方面看:旅游需求主要由軟元素驅動,具有較強的區域特征
“世界旅游報告”建立了評估旅游軟要素的評價指標,包括文化,環境和系統等重要軟要素的13個重要要素,占評價體系的60%[11]。可以看出,旅行者的選擇更明顯地受到軟元素的驅動。此外,游客最常見的特征之一是地理位置的轉移,離開他們居住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渴望了解異國情調,體驗異域文化。但是,他們受到客觀情況的影響,也不能旅行。長期以來,它對該地區的選擇也非常敏感。
2.3.3 旅游業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旅游業本身的性質與旅游業建立了高度的相關性。它基本上跨越了國家經濟標準行業之間的合成工業。工業界限非常模糊。可以說,旅游業不是旅游要素生產行業,而是一個要素。資源配置行業具有極高的相關性和依賴性。據統計,廣東狹窄的旅游業收入為1萬元,可同時推動創造相應增加4.4萬元。在狹隘的旅游意義上,如果一個人就業,它可以在三個主要行業中創造6.2個就業機會。當然,由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差異,每個地方對周邊產業都有不同的發展。一般而言,旅游業高度相關,需要多個相關行業和部門的協調支持。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明確表示,“發展和擴大旅游業”清楚地表明,政府已發布信號,表明旅游業將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優化服務體系,注重可持續發展,并促進改革和創新。回顧2018年,中國游客人數持續增長,旅游收入持續增長,地方旅游業深入挖掘,旅游業不斷深入發展,景區管理不斷加強,紅色旅游業非常成功,鄉村旅游取得了初步成功。總的來說,我們的旅游業取得了重大進展。
旅游業收入保持兩位數的穩定增長,高于全國GDP增長。在2015年經濟放緩之后,隨著政府的新刺激政策,到目前為止,旅游收入持續增長。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32013-2016年我國旅游業收入

圖4 2013-2016年國內旅游市場數據統計
旅游消費的普及變得越來越明顯,結構分化繼續推進。冰雪旅游,研究旅游,婚禮旅游和極低旅游業不斷涌現。定制旅游進入成熟階段尤為重要,個性化優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尤為重要。此后,旅游發展政策和市場環境不斷優化,國內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步增長,以及簽證,匯率,交通等多種便利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情景旅游繼續高速增長。普通護照可以免簽證和著陸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增加到67個。二線和三線城市通常增加了大量的國際航班和簽證服務,使出國旅行更加便利。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52013-2016年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統計
與熱門市場相比,入門市場穩步發展,增長趨勢明顯。 2018年,入境游客數量約為1.4億,同比增長0.5%,旅游收入為1270億美元,同比增長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62013-2016年入境游客市場統計
2019年后,中國的宏觀經濟和家庭收入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在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和中央政府刺激消費的新政策下,中國的旅游市場將在未來進一步釋放。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體育產業和旅游業都在快速發展。首先,政府關注頂級設計,包括再行業分類。 “十三五”新常態給體育產業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發展新動力的重要使命。體育產業和旅游業都很重要。在歷史時期;其次,居民對體育產業或旅游業的熱情并未減弱。從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特別是出境旅游增幅最大。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可以不斷推動二者的融合,打破以往細分,完善體育旅游服務,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費亮點,促進開放式交流。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72013-2016年入境陸收入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