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華, 劉培儉
(廣州市公路實業發展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公路安全防護工程是保障安全行駛的重要防線,設計時宜采用主動預防措施和容錯措施,必要時輔以被動防護措施。公路沿帶狀展開,不同路段安全隱患和風險等級均有差別,在應用中需綜合考慮路段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防護設計,提高公路安全保障水平,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同時避免盲目、過度設防。
廣州市番禺區境內G325中番禺和順德連接段,樁號范圍為K0+000—K14+168,全長14.168 km,其中K0+000—K12+400段兼具市政功能,原設計安全設施按二級公路標準實施。
該路段途經草河、涌口、沙灣、紫坭等,沿線村鎮分布密集,村道及各省、縣、鄉道出入口較多,路口條件較復雜。同時,由于運營時間較長,原有安全防護措施出現一定程度損毀和缺失,存在安全隱患。其主要技術標準見表1。
為對現有防護設施進行準確評估,分析主要風險來源,根據《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技術指南》對公路安全狀況和安全風險等級進行評定,當部分路段不具備交通事故風險評估條件時,采用交通事故多發段識別代替。該路段安全防護設施調查結果見表2。

表1 原路段主要技術標準

表2 現有安全防護設施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該路段A類路段8.2 km,B類路段3.76 km,C類路段2.2 km,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其安全設施存在以下問題:1) 交通指示標志不規范、殘舊老化甚至殘缺,部分路段缺少輪廓標;2) 陡崖、深溝、填方邊坡高度或露肩擋墻高度≥4 m的路段或距離邊緣不足3 m的湖泊、溝渠等路段,陡邊坡、急彎外側邊坡陡峭且高差大的,缺少安全防護措施;3) 急彎視線不良、標線缺失、模糊,缺少減速標線;4) 交通環境復雜的平交口無交通燈指示。
根據路段安全設施調查及評定結果,將該項目按主要風險因素劃分為急彎陡坡路段、路側險要路段、平面交叉口、人口聚集路段四類,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設計。
陡峭路段坡陡彎急,山大溝深,路側險要,主要安全隱患為短距離內公路高差較大。車輛由平坦路段駛向陡峭路段時,若駕駛員得不到有效預警,往往會因運行速度過快,來不及減速并作出規避動作而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陡坡段防護方案設計見表3,其中標志設置見圖1。
路側險要路段的防護重點是考慮路側危險程度、事故數據、路段運行速度等因素,選取合適的路側防護等級與護欄形式。路側護欄選取原則見表4。
該路段平交口多為市政區域,路況復雜。因此,按重要性和類別對平交口進行分級處置(見表5),使安全防護設施設計更具針對性。交叉口路段標線設計見圖2。

表3 陡坡急彎路段綜合防護設計

(a) 急彎

(b) 陡坡

表4 路側險要路段護欄選擇

表5 平交口分級處置措施

圖2 交叉口路段標線設計示意圖(單位:m)
由于交叉口處視野受限,夜間更易發生碰撞事故。該路段安全防護優化設計中,對視野較差的接入口采用警示及智能化設施,當有行人或車輛從接入口進入主路時,主路警告標志與路中突起路標同時主動發光。
該路段途徑多個村莊和集鎮,人口聚集路段的交通組成復雜,縱向或橫穿的非機動車及行人較多,居民生活區與公路功能區重疊,相互干擾,事故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比其他路段高。因此,在進行安全防護設計時重點考慮實施人、車分離,限制車輛速度,對駕駛行為進行警示和約束,降低交通事故風險(見表6)。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上述安全防護措施后,A、B、C類路段全部得到有效處治,不存在安全隱患路段,顯著降低了交通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發生率。
通過對廣州市番禺區境內G325中番禺和順德連接段安全防護現狀的調查和分析,對安全隱患較大路段的風險因素進行歸納,根據路段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設計,提出實施措施及方案。防護措施實施后,公路風險等級提升到D類以上,交通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表6 人口聚集段安全防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