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在廣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揭牌,計劃每屆培養至少500名螺螄粉產業人才。消息一出,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一度飚上微博熱搜第三名,圍繞螺螄粉的各種探討熱度不減。和螺螄粉學院一樣,近年來,陸續成立的“小龍蝦學院”“臍橙學院”等正成為職業教育的新模式。
應運而生:開設7個螺螄粉相關專業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方便火鍋、泡面、螺螄粉等速食產品的銷量十分可觀,其中,“螺螄粉還不發貨”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3.6億人次。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螺螄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30億元,袋裝螺螄粉產值超60億元。柳州市政府發布的《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到2022年,柳州市螺螄粉產值要達到300億元。根據柳州螺螄粉協會的數據,全國約有螺螄粉實體門店1.8萬家,網上店鋪約1.3萬家,今年還將繼續增加。這都需要更多中高端管理人才、電商人才以及連鎖管理人才等。
螺螄粉學院因此也應運而生。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甘金明介紹,螺螄粉學院采取的是學徒制訂單班,畢業之后馬上就可以就業,學生有一部分是(入學)已經簽約,有一部分是轉專業。
同時,該學院是由政府、學校及行業企業三方共同組建的產業學院,擬開設的7個特色專業中包含了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螺螄粉方向)、連鎖經營管理(螺螄粉方向)、電子商務(螺螄粉方向)等,學生畢業經企業考核后安排或推薦到企業就業。
有評論認為,廣西柳州適時推出“螺螄粉學院”,正是堅持了人才供給、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不僅有助于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還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多元化思路。
擴招的信心:畢業生一搶而空
除了螺螄粉學院,最早讓吃貨們感興趣的是湖北潛江的“小龍蝦學院”。
小龍蝦是潛江的一大特色,當地的江漢藝術職業學院自2017年起開展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單獨招生考試錄取,培養普通專科層次的小龍蝦產業技能型人才。
當時,潛江市在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新建了飲食文化學院。由于該學院立足小龍蝦特色進行教學,因此被學生和網友戲稱為“小龍蝦學院”。學生順利畢業后,將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普通專科的文憑,也就是大專文憑。
2019年,該校130名準畢業生被“預訂一空”,可以說,在當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小龍蝦學院”的辦學業績無疑具有不可多得的標本意義。
準畢業生被“預訂一空”,說明高校的專業設置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市場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要培養什么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在潛江小龍蝦產業的就業人數為13萬至15萬,占到了當地勞動人口的一半以上。江漢藝術職業學校飲食文化學院設置的小龍蝦相關的市場營銷、烹飪工藝與營養、餐飲管理三個專業非常接地氣。他們除了開展學歷教育外,還對6000多人進行了短期培訓。培訓三個月或半年,這些人才進入市場后很搶手,一般年薪都在12萬元以上。有三年工作經驗的廚師,每個月都是3萬元至5萬元的薪資待遇,非常受市場青睞。
首批“小龍蝦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為學校接下來的擴招提供了信心。
吃貨的期待:特色學院頻出
事實上,利用區位優勢,開設特色的職業教育是常見做法。近年來,不少特色學院或專業相繼出現。
除了“小龍蝦學院”,位于陜西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始于1985年創辦的“葡萄栽培與釀酒”專科,于1994年成立。從這里走出了全國葡萄酒行業約三分之二的葡萄與葡萄酒專業技術人才。
2019年7月1日,國內首個垃圾分類教育學校浙江臺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成立。臺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取“垃圾分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諧音,又名“拉風學院”。它是一個集垃圾分類培訓策劃宣傳研究于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性平臺,旨在進一步推廣、普及臺州垃圾分類工作。
而這些走紅的產業學院,通過超高的曝光度,在不同程度上軟化甚至改變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同時也和當下職業教育的轉型不謀而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記者表示,參照歐美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來看,真正的職業教育,應該與產業密切聯系,無縫對接市場,以行業的需求來決定培養模式、內容,“政府應該放手管理,讓職業教育與市場、企業充分互動”。
“而螺螄粉學院之所以受到輿論追捧,關鍵也在于辦學特色鮮明,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培養專業性人才。”有專家表示。
各地網友紛紛表示對這種職業教育模式的期盼:長沙表示要成立臭豆腐學院;天津表示要成立煎餅果子學院。
(摘自《法治周末》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