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反彈再度讓海鮮市場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焦點。海鮮市場管理,對很多國家的衛生管理部門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日本、德國均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
日本人對于海鮮的需求量比較大,隨著日本普通消費者對海鮮“安心”“安全”“高品質”追求的不斷提升,日本對海鮮市場的監管也越來越嚴。首先,對海鮮販賣者有著嚴格且明確的衛生要求。比如販賣者在上廁所后必須洗手;販賣者在海鮮市場內不得吸煙、吐痰以及亂丟垃圾;販賣者不得隨意開車進出海鮮市場;販賣者不得用腳隨便踢待售的海鮮;販賣者不得隨意坐在裝有魚蝦的容器上;所有海鮮商品必須整齊擺放;每天販賣結束后,必須認真清理打掃等。盡管不同的海鮮市場會有些許差別,但對海鮮販賣者個人衛生的要求,都是十分嚴格的。很多海鮮市場要求販賣者不得徒手處理海鮮;使用的刀具和砧板必須要經常消毒,不得殘留油漬等等。
具有300多年歷史的漢堡魚市是德國最大的海鮮市場之一。記者曾多次探訪,這里不僅可以買到新鮮或冷凍的鮭魚、鱒魚、三文魚、貝類等海鮮,以及奶酪等傳統食品,還能品嘗現場烹飪的海鮮美食,甚至還有傳統助興節目。不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漢堡魚市目前還處于關閉之中。在漢堡魚市經營海鮮攤位的魯迪格告訴記者,要在魚市擺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百多個攤位的主人都必須進行三年左右魚類經營的職業培訓。即使攤位的幫工也要進行專門的衛生培訓。魯迪格表示,德國涉及食品立法及相關條例多達200余個,歐盟也有各種食品法規,作為經營者必須懂得其中一些規定。在德國,海鮮產品都可以溯源。攤位上出售的海鮮從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記錄在案,有據可查。一旦發現問題,便可找到根源所在。平時,海鮮市場有專門的衛生健康團隊管理,每天都要進行徹底清理,并進行衛生檢測。 ? ? ? (據新浪網6.16訊)